建筑学专业建造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2015-06-27徐开蒋莉
徐开,蒋莉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建筑学专业建造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徐开,蒋莉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建造教学已成为国内建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建造教学开展的背景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建筑学专业建造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并且对建造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建造;建构;建筑学
Abstract:Construction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The paper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teaching and 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implementing construction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teaching.
Key words:construction;tectonic;architecture
1 建造教学开展的背景
我国的建筑学教育在相当长时间内受到鲍扎和包豪斯的双重影响。法国皇家艺术学院,俗称鲍扎学院(L’Ecole Des Beaux-Arts),鲍扎的建筑学教育是将建筑学教学放在美术教育体系里,强调绘画、渲染等方式,它由国内早期的建筑学教育家梁思成、杨廷宝等人传到国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国内的建筑学教育影响巨大。包豪斯20世纪20年代成立于德国,包豪斯基础教学中的构成教学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规模地影响了国内的建筑学教育。虽然这两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对国内的建筑学教育起到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僵化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危险:远离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注重图面效果,容易陷入形式主义。而建造教学的引入,有利于唤回建筑学教育中对于结构、材料等因素的重视,重归设计教学的核心。
建造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当代建筑理论界的“建构理论”(Tectonics)。美国学者赛克勒(Eduard Sekler)于1957年完成了《结构、建造与建构》一文,开启了建构理论的当代探索。建筑历史和理论家弗兰姆普顿(Kenneth Frampton)继承了赛克勒的建构学说,用历史研究的方式分析了现代建筑中的建构表现,于1995年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建构文化研究——19和20世纪建造的诗学》,有力地推动了当代建构理论的发展。建构理论对长期受到意识形态左右,后又受到后现代不良影响的中国建筑师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建构理论,摒弃意识形态的重负,消灭审美意识的不确定性,回归建筑学的本源。国内的重要建筑师张永和、张雷,建筑理论家王骏阳等,都是建构理论的支持者。张雷认为建造是“构筑材料的合理选择、连接和表达方式,而那些将建筑中材料与结构之间具有表现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视觉上忽视或使其含糊不清甚至进行虚假粉饰的做法基本上是反建造的”[1]。香港大学的朱涛在《“建构”的许诺和虚设——论当代中国建筑学发展中的“建构”观念》一文中假定了正统的建构观是“对结构的忠实表现和对材料的清晰表达”[2]。因此,建构理论对建造作业的成果提出了具体的衡量标准,并且强调建筑是基于“建造”的,而不是“图面”的或者“图形”的。
建造教学从20世纪末开始被引入中国的建筑学教育[3],各个院校的建筑学系进行了很多探索。香港中文大学在1997年开始了第1个建造课题,从最初的瓦楞纸板椅子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到建造足尺的木亭子,该校在一年级基础教学中设置了多个建造作业,如以“坐、行、停、观”为主题的4个木构亭子,以回收材料制作的地标设计等。受此影响,国内的高校也纷纷进行建造教学的尝试,如同济大学的建造系列课题、清华大学的空间建构课题、东南大学的“竹构”和应急建造、南京大学的木建造(亭、桥)等。南京大学赵辰主持的木建造侧重于从“建构”的角度研究建造问题,他和冯金龙在《关于建构教学的思考和尝试》一文中指出:“对我们的教学而言,建构不是时髦的理论概念,建构意味着一种十分务实的建造训练和思考。”[4]
在此背景下,从2005年开始常州工学院建筑学系不断尝试开展建造教学,希望建造教学成为建筑学专业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2 建造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建造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远比日常的设计教学复杂,它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材料的准备、加工器械的使用、建造的技术、展出的场地等。结合有限的教学条件,建筑学系进行了多次尝试,积累的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建造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建造教学的定义,尤其是究竟是否使用真实材料与真实尺度,学界的看法不尽相同。南京大学的赵辰认为狭义的建造必须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即真实的尺度与真实的材料[5]。香港中文大学的顾大庆则认为真实材料与真实比例可称为搭建,制作和搭建皆可归入广义的建造。我们倾向于采用真实的尺寸与真实的材料。
2.1 纸质座椅的设计与制作
该作业受香港中文大学基础教学的启发,要求用限定数量的瓦楞纸板制作椅子,椅子要能够承载一个人的真实荷载,即可以完成“坐”的动作。单张的瓦楞纸张承载力很差,但通过纸张的组织,可以形成有效的结构来实现椅子的承载力。学生通过制作小比例模型来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可行,实际上,建成作品与小比例模型的承载力仍有差距。通过这些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理解相关的结构知识,同时,希望学生使用更少的材料来实现承载力,这样的要求也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在完成制作后,设置一个集中展示的环节,学生非常乐意试用自己的作品,该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设计与创造的积极性(图1)。在“坐”这一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学生将作品与身体本身联系起来。通过这样一个小制作,使学生对人体尺寸、材料、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该作业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个产品设计,与身体和空间的联系没有关系。
图1 纸质座椅的集中展示
2.2 展架的设计与制作
展架设计与制作的命题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希望设计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能为系里展示优秀作业提供展示架;二是表现作品与场地的关系。事实上,有些作品与场地有很好的呼应,有一组同学考虑了废弃庭院的利用,另一组同学则考虑了二楼窗户的采光问题。具体的场地要求有助于学生去思考作品与场地之间的关系。
当然该建造作业带来的教训也不少:由于没有规定材料,导致学生作业中使用的材料五花八门,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粗糙的制作使建造作品连基本的功能要求都无法实现。这些都促使我们思考何种建造材料及其加工方式才更适合在教学中使用。
图2为学生展架设计与制作构思文本。
绘制者:魏元辰等图2 展架的设计与制作文本
2.3 纸质遮蔽物的设计与制作
为强调人体与空间的联系,在纸质座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纸质遮蔽物的设计与制作的课题。材料仍采用瓦楞纸板,希望构筑一个既可以坐又可以躺的空间,让身体与建造物之间发生联系(图3)。提出该课题,是希望引导学生关注构造细节的设计,如窗户或者天窗的防雨等。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对形式过多关注,丧失了对构筑物基本属性,如结构牢度、舒适度等的关注,指导老师应在设计的基本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制作者:王潇骁等图3 纸质遮蔽物
3 建造教学效果分析
图片来源于《视觉艺术史》,作者:约瑟夫·柯舒斯(1965)图4 《三把椅子》
在建造作业完成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也是将来真实建筑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学生需要在一个完整的建造过程中经历设计、建造、使用和反馈等环节,这一完整的设计建造过程是纸面设计无法提供的,而作业的完成过程可使学生体验到图纸设计与真实建造之间的差异(图4)。同时,建造作业能打破设计完全从形式出发的桎梏,促使学生思考建造的三要素(材料、构造、结构)之间的关系(图5)。如果肯定建造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希望建造教学能成为一个系统,构建多个从易到难的建造课题,从而实现对学生建造意识的多次唤醒。这是基于普遍教学规律的要求,学生并不能从一次作业中体会到教学意图,需经过由易至难的逐步提高。
图5 建造的三个要素
建造命题的设计对于课题的组织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命题的设计应能够联系实际或者说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当今建筑设计课题命题的普遍趋势,如让学生建造展架来解决海报张贴的问题。命题中限制条件的设计是命题成败的关键,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不断突破任务书的限制。命题的限制条件既要使所有学生的作业能在同一个范围内衡量,又要引导学生实现教学设定的目标。如在地标搭建的命题中,规定了单根杆件的长度,此长度远小于构筑物的总高度,这就强制学生去思考杆件与杆件之间的连接问题(图6)。
制作者:吴奇涛等图6 地标搭建
作业评判的标准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导向作用,如何来评判建造作业的质量是一个难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像同济大学大学在一年级举办的国际建造节(纸板遮蔽物),倾向于创意,倾向于形态。常州工学院建筑学系的作业评判则倾向于建造的基本价值观,如建造的牢固性、节点设计的合理性、材料的特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必过于强调形态,使建造作业最后又变成一个形态训练作业,丧失了开展建造作业的意义。
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但仍应尽力避免粗制滥造的建造,如果不能领会建构理论的核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将建造作业流于一般的搭建,不对结构、构造、材料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建造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建造作业的精细化也有待于建造实验室的完善,没有加工器械,很难对木材、金属等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4 结语
在建筑学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建造教学已经成为建筑学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建造教学打破了学生对建筑的表面认识,塑造相对完整与正确的建筑观。同时建造教学的开展也与教师对建造的认识、建造实验室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建造教学的作品需要更高的质量,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建造的核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1]张雷.基本建筑[EB/OL].[2015-08-18].http://www.docin.com/p-570416580.htnl.
[2]朱涛.“建构”的许诺与虚设:论当代中国建筑学发展的“建构”观念[C]//彭怒,王飞,王骏阳.建构理论与当代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25.
[3]胡滨.从大地开始 到天空之下:建筑基础教学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8.
[4]冯金龙,赵辰.关于建构教学的思考和尝试[J].新建筑,2002(3):4.
[5]赵辰.国际木构工作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责任编辑:唐海燕
Practice and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for Architecture Majors
XU Kai,JI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2)
10.3969/j.issn.1671- 0436.2015.06.018
2015- 09-21
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A3-4403-14-008)
徐开(1979— ),男,讲师。
G642
B
1671- 0436(2015)06- 008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