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初步应用分析

2015-06-27陈图农丁小玲鲍叶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外向攻击行为男童

徐 静,陈图农,丁小玲,石 唯,鲍叶琳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江苏 南京210029;2.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江苏 南京210015)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初步应用分析

徐 静1,陈图农1,丁小玲2,石 唯2,鲍叶琳2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江苏 南京210029;2.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江苏 南京210015)

目的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简称CBCL/1.5-5)了解1.5~5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方法 采用CBCL/1.5-5量表对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就诊的121名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早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9%,其中男童检出率为12.3%,女童检出率为7.8%;在攻击行为、外向化问题以及对立违抗性障碍方面,男女童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t值分别为2.880、2.363、3.014,均P<0.01),且男童得分高于女童。结论 CBCL/1.5-5适用于中国幼年儿童,对其早期行为问题评测具有有效性。

儿童行为量表1.5-5;早期儿童;行为问题;适用性

近年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逐年增加[1],王克威等(2002年)对南京市不同年代(1984年和1999年)3~6岁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发现,随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前后比较,行为问题略呈增加趋势。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一般分为外向型行为问题和内向型行为问题。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与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社会功能及精神疾患密切相关[1]。在婴幼儿期可发现,幼儿的内向化行为问题会成为影响少年和成年产生抑郁、焦虑以及自杀的重要因素,而其外向化行为问题则可能会发展成青少年犯罪、成年犯罪和暴力[2]。因此,对于儿童早期行为问题的评估与监测尤为重要,监测越早越有利于矫正,从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是目前儿童行为问题评估的主要工具,1992年忻仁娥等使用该量表家长版对国内22个城市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制定了6~16岁中国城市儿童性别年龄常模。Achenbach与Rescorla于2000年合作对儿童行为量表所适用年龄范围及量表维度进行了改进,刘江红(音译)等(2011年)将该量表英文本翻译成中文版,形成了本文使用的适用于1.5~5岁儿童行为量表。目前国内并未见该版本相关的CBCL量表报道。因此本文是对CBCL/1.5-5初步应用报告,可以为后续该量表在国内的修订提供一定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2013年3至7月体检的年龄在1.5~5岁间学龄前儿童进行方便取样,排除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获得121名被试样本,其中男童57名(47.1%),女童64名(52.9%),其中1.5~岁组65名(53.7%,男26名,女39名),3~岁组51名(42.2%,男27名,女24名),4~岁组5名(4.1%,其中男4名,女1名),年龄在19~64个月之间,平均34.62±7.73个月。

1.2 方法

CBCL/1.5-5是由Achenbach和Rescorla(2000年)按照以前经验分类,专门为学龄前(1.5~5岁)儿童设计的行为量表,并在2000年发表了英文版。刘江红等(2011年)经过对该英文版的翻译,且通过与儿童临床心理学家们一致协商,在保证翻译的充分性前提下,获得了中文版,并在江苏金坛使用该量表,他们通过分析认为来源于美国的学龄前精神病理学的分类结构在中国仍具有普遍性,同时也说明中文版的CBCL/1.5-5具有适用性[2]。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3~0.95,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比较拟合指数(CFI)和Tucker-Lewis 指数(TLI)分别为0.055,0.88,0.93,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

该中文版量表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内容以及其余问题,其中一般情况包括:子女姓名、性别、年龄等内容;量表内容有99个行为问题,按照0、1、2三级计分;还有一个其余问题描述,其余问题是用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对该量表因素分析可得出7个方面包括:情感反应、焦虑抑郁、躯体主诉、退缩、攻击行为、注意问题以及睡眠问题,其中前面4个属于内向化问题,攻击行为以及注意问题属于外向化问题,睡眠问题单独列出。临床专家根据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使该量表还可以提供5个分量表: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对立违抗性障碍[2]。

1.3 施测过程

通过得到Achenbach教授授权,在2013年3至7月间每周1次对在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体检的儿童方便随机取样,对符合年龄段的儿童,由专业人员向其监护人介绍研究目的,在取得监护人知情同意后,告知CBCL/1.5-5版填写方法,当场填写并回收。部分家长予以反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Epi Date 3.02输入数据后,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差异性分析、频数分析以及效应值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量表阳性检出率报告情况

由于CBCL/1.5-5在中国还未进行常模矫正,所以本文以LIU等[2]在江苏金坛对适龄儿童的研究结果为常模界限,即高出其平均数1个标准差。总体而言,总的问题检出率为9.9%,男童检出率为12.3%(7人),女童检出率为7.8%(5人);内向化问题检出率为10.7%,外向化问题检出率为17.4%;其中检出率结果前3位依次为攻击行为(21.5%)、注意问题(15.7%)和焦虑抑郁(14.9%)。按照DSM-Ⅳ标准得到的检出率结果依次为广泛性发育障碍(24.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9.0%)、对立违抗性障碍(12.4%)、情感障碍(8.3%)、焦虑障碍(7.4%)。结果见表1。

表1 CBCL/1.5-5各个方面的阳性检出率Table 1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all aspects on CBCL/1.5-5

2.2 儿童行为量表/1.5-5的性别差异以及效应值结果

在该群体中,攻击行为、外向化问题以及对立违抗性障碍均具有极显著性别差异(均P<0.01),且男童得分高于女童,其效应值依次为:0.530、0.442、0.555。总的问题、内向化问题、睡眠问题、注意问题、情感反应、焦虑抑郁、躯体主诉以及退缩在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效应值在0.005~0.271之间。以DSM导向的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样在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效应值在0.090~0.180之间。结果见表2。

表2 CBCL/1.5-5性别差异检验及效应值

注:**P<0.01。

3 讨论

3.1 儿童行为问题一般检出率情况分析

本研究使用专门适用于1.5~5岁的学龄前儿童量表对妇幼保健所体检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的问题检出率为9.9%,与国内报告的检出率基本一致,如曲红明等[4]对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总的行为检出率为9.20%,以及朱国伟等[5]对上海徐家汇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总检出率为8.66%,其说明新版CBCL/1.5-5对儿童行为问题检出仍具有筛查性。本资料中内向化问题检出率为10.7%,外向化问题检出率为17.4%,此结果与WU等[3]研究结果有所相似,其对台湾645名年龄在24~71个月的学龄前儿童使用CBCL/1.5-5量表,获得内向化问题、外向化问题在临床上的检出率分别为11.2%和25.4%。同时也显示出两岸学龄前儿童都表现出外向化问题多于内向化问题。这可能的原因是外向化问题相较于内向化问题易于发现,且可能幼童具有精力代谢较为旺盛的特点等。另外,检出率前3位依次为攻击行为、注意问题以及焦虑抑郁,表明这三者是学龄前儿童突出的行为问题,这一结果与王玲凤[6]研究表明3~5岁儿童最突出的行为问题是注意问题,其次是攻击行为和焦虑压抑的结果保持一致。

3.2 儿童行为问题性别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3%,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8%,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这与有关报道结果女童行为检出率高于男童不一致[3-4],可能原因是虽然都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但量表针对儿童的年龄段是不同的,本文是专门适用于1.5~5岁的儿童,而其他研究则使用的是传统的4~16岁量表。在外向化问题以及攻击行为上,男、女童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均P<0.01);且效应值分别为0.422、0.530,说明性别不同对外向化问题以及攻击行为有着中等大小的作用。另外,这两者均是男童得分高于女童,可能是因为男、女儿童生理心理不同导致的。从婴儿期开始,男童从生理上就有着较高的代谢,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从心理上也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而从精神病理学研究发展上看,即在4岁以后,男童往往出现比女童较高的外向化问题;直到青春期,男、女的内向化问题障碍的比率才相近[2]。

总之,CBCL/1.5-5对于检测中国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适用于中国幼年儿童的早期行为问题或心理偏常的评估与监测。

[1]李宏田,刘建蒙.儿童行为问题检核表的使用现状及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1):58-61.

[2]Liu J H, Cheng H, Leung P W.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chool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the caregiver-teacher report form to Mainland Chinese children:Syndrome structure, gender differences, country effects, and inter-informant agreement[J].J Abnorm Child Psychol,2011,39(2):251-264.

[3]Wu Y T, Chen W J, Hsieh W S,etal.Maternal-reported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in Taiwanese preschool children[J].Res Dev Disabil,2012,33(3):866-873.

[4]曲红明,吕伶,李芹,等.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9):810-812.

[5]朱国伟,郭雯,王舒华,等.上海市徐汇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61-562.

[6]王玲凤.应对方式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37-738.

[专业责任编辑:帖利军]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XU Jing1, CHEN Tu-nong1, DING Xiao-ling2, SHI Wei2, BAO Ye-lin2

(1.DepartmentofMedicalPsychology,NanjingMedicalUniversity,AffiliatedBrainHospital,JiangsuNanjing210029,China;.GulouDistrictMotherandChildHealthCareCenter,JiangsuNanjing210015,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problem status of children aged 1.5-5 years by using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1.5-5 (CBCL/1.5-5). Methods Totally 121 children visiting Gulou District Mother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were surveyed with CBCL/1.5-5.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behavior problem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as 9.9%. It was 12.3% in boys and 7.8% in girls. Aggressive behavior,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oppositional defiant problem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enders (tvalue was 2.880, 2.363 and 3.014, respectively, allP<0.01). The scores of boys were higher than girls.Conclusion CBCL/1.5-5 is applicable and effective for assessing early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nese young children.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1.5-5 (CBCL/1.5-5);young children;behavior problems;applicability

2014-07-13

江苏省卫生厅卫生科研计划资助项目(Z201214);南京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专项资助项目(2013NJZS41)

徐 静(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丁小玲,副主任医师。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2.009

R174

A

1673-5293(2015)02-0194-03

猜你喜欢

外向攻击行为男童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