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之我见

2015-06-26王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深化感知体验

王辉

[摘 要]渗透并让学生感悟进而获得数学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年版)》增加的新的目标要求。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中,感知数学思想;在对话探究中,体验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凸显数学思想;在拓展延伸中,深化数学思想。

[关键词]感知 体验 凸显 深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88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思想的课堂?”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合理定位目标,充分关注过程、关注儿童、关注思维,那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一、在知识形成中,感知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数学规律的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公式的推导以及数学问题的发现等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都蕴藏着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机会。

采用假设、转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再结合“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并合理运用动画演示,将文本中的静止画面、抽象的原理进行动态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数学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观察和比较的重点,引导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渗透“化圆为方”和极限的思想,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量变到质变,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蕴涵着的一系列数学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才会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在解决问题中,凸显数学思想方法

一个个数学问题的理解及解决过程,本质上是数学命题的不断变形,是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循环反复的应用过程。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试一试”中“多少场比赛”这道生活题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已有生活经验,没有急于让学生去尝试,而是让学生从理解关键句入手,在理解单场淘汰制的含义下,再让学生尝试计算。在汇报交流中各种方法激烈地碰撞着:有的学生用画图连线这一数形结合的方法;有的学生想到了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如从2支、4支球队想起,发现规律,体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路。随着交流的深入,有的学生想到了“16-1=15”的这一简便方法,这是从冠军只有1个,要淘汰15支球队这一角度思考,不仅巧妙凸显了转化的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三、在拓展延伸中,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中适度延伸,是让数学学习内容从课本知识向课外知识的纵深发展和合理渗透。高效的课堂适度拓展,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一向安静的课堂掀起浪花,从而使本节课的所教内容得到升华、总结,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使数学思想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并能让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应用。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一位教师将教材例1中周叔叔的“18根1米长的栅栏”改成用同样的“50根1米长的栅栏”,其余的信息不变,也就是:一天,周叔叔用50根1米长的栅栏,想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会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学生很快写出了答案。这样,学生就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一条长加一条宽等于25米,按一定的顺序列举下来,第一种会是长24米、宽1米的长方形栅栏;第二种是长23米、宽2米;第三种是长22米、宽3米;第四种是长21米、宽4米;……最后找出一种特例:长13米、宽12米的长方形。从宽是1米想起,1米、2米、3米……12米,得到12种不同的思路。

学生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当教师提出:“假如这里不是用50根1米长的栅栏来围,用200根呢,大家还感到困难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一点也不难!”

这道变式拓展题只是将文本例题中的“18根”换成了“50根”,就起到了很大的教学效果。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变静止的文本为灵活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解决问题、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进而触摸到数学的本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小学的数学课堂能切实把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像是为我们的课堂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小学数学思想渗透的有效之路,让数学思想之花悄然绽放吧!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深化感知体验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深化策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