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农业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2015-06-26郝庆禄张瑞霞
□文/郝庆禄 张瑞霞
(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土地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流转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现阶段邢台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土地规模化经营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要以利益平衡、制度创新和协同发展为着力点,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而搞活农村经济。
一、邢台市农业发展现状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辖21 个县(市)区和管委会,总人口688.4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8.7 万人,占85%。全市行政区划面积12,48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3.6 万亩,2013年农业产值287.1 亿元。邢台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市,拥有6 个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县,4 个国家级优质棉花基地县。邢台盛产众多名特优农产品,有清河羊绒,内丘“富岗”牌苹果,临城“绿岭”牌薄皮核桃,邢台板栗和“浆水”牌苹果,巨鹿串枝红杏、枸杞和金银花,宁晋雪花梨、鸭梨和“孟都”牌食用菌,隆尧泽畔藕和鸡腿大葱,南宫“银洁”牌韭菜和“银宫”牌棉花,南和“和阳”牌西葫芦等农产品。特别是富岗苹果、浆水苹果、绿岭薄皮核桃、今麦郎方便面、千喜鹤冷鲜肉、兴达饲料等知名品牌农产品享誉全国。
二、邢台市农业土地流转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邢台市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流转土地碎片化和融资难、抵押贷款物匮乏等问题,制约着新型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土地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科技的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邢台市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时机点基本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已转移到城镇或其他非农行业;部分二三产业较发达的乡村,农民转包土地意愿较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多数具备受让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能力和实力。就邢台市目前土地规模经营户粮棉产量高于分散户经营平均产量,总纯效益高于分散经营10%。如巨鹿县丰利金银花合作社是托巨鹿种植特色,且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由从事金银花种植的农民,以金银花、枸杞种植户为主体,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成立的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发展金银花种植辐射周边10个村,从业户数达到5,200 户以上,种植面积2 万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增加农民的收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冀南地区必然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驻到城镇中来,大批农村人口将彻底告别农村生活,随之而来将会有大规模的土地被释放,这就为土地的规模化提供了充分条件。以南宫市为例,南宫市素有棉花和特色蔬菜种植传统,是全国有名的优质棉基地和全省蔬菜之乡。但大多数农户都各自为战,种植总量很大,但单个规模很小,导致产品品质不一、销路不畅,收益也大打折扣。近年来,南宫引导农户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采取租赁经营等方式,实行规模经营。目前,南宫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1.85 万亩,其中20 亩以上规模经营流转面积3.29 万亩,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7.6%,每年每亩平均增收上千元。
截至2014年6月,邢台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76 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17.4%。搭乘土地流转快车,引进了一批优质农业项目,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带动特色种养产业走向了现代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之路。同时,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大批农民变身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享受着土地租金和工资的双重收入。但是,由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引导宣传不到位、相关法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邢台市土地流转中还存在着土地流转的程序、内容、行为等不规范,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开展。
三、推动邢台市农业土地流转的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建设,需要各种因素的相互配合与携手并进,加强政府领导,鼓励和支持农业规模经营,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和行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
1、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因素。中国农村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因此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救济制度、户籍制度等相关的制度,为被征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使被征地农民免除离地的后顾之忧,才有利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2、土地流转与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需要放在一起综合考量。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是城镇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多数农民的市民化。“土地流转”核心目的在于发展规模化经营,城镇化是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的助力,土地流转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把提高产业集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以城镇化促进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3、加强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和创业农民给予一定补助,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对规模经营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经验,在推广和总结巨鹿县“两个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新民居增减挂钩政策和资金储备,研究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宅基地证、林权证等抵押、担保政策。培育一批像南和县的森淼园林,任县的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典型,把“百千万”工程建设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入驻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行“园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4、以利益平衡为基点拉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的背后是利益分配问题,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矛盾重重,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协调,甚至一刀切强行推动土地流转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风险。因此,应该以利益平衡为基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能够以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和利润分享,让农民和农村参与土地增值的利益分配,土地转用增值收益部分应该由国家、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共享,并且主要受益由农民和农村获得。
5、政府政策引导、土地流转的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办法。以提高土地流转质量为抓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调动土地流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如土地流转试点县,平乡县海明家庭农场、陈强农场、绿洲农牧家庭农场、河北京秋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领到了县相关部门颁发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成为河北省首批获得流转证书的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土地流转,增强了经营户的信心。
6、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通农户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选择,流转土地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土地流转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通过发展工业化,实现工业资本的积累可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强的吸纳能力,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保证农民在“流转”后的收益不低于土地所带来的收益,调动农民“流转”的积极性,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加速土地的流转。
7、多路径引导土地流转。承包大户引领土地流转,受经营成本影响,农民自愿流转或租赁给农村土地经营能手或大户,实现规模经营的一种形式;通过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通过股份合作,即在农户自愿基础上,农民以其土地、资金、技术、劳务或设备等折资入股,成立股份农业合作社,由专业农户管理合作社,对集中的土地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如邢台市金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产品优势,流转土地2,000 余亩,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形成以种植、养殖、深加工业为一体的绿色农产品良性产业循环链。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某一经营主体龙头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经营目的,与农户达成协议、签订契约,双方分工合作,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产前生产资料的提供、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和销售,农户则主要负责农产品的生产与培育,有些农户也会参与到产后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上来。
8、邢台推动土地流转必须在“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基础上,以有条件的村镇为突破口,逐步示范和推广。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土地流转。在坚持租赁、转包、转让、入股等土地流转基本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方式、新办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以互换促流转、以入股促集约、以租赁促分流”的流转形式,将各家各户零星分散经营的土地相互置换,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9、把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顺应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尤其是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发展趋势,围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出完善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强化冷链物流建设,引导新型流通业态发展;二是农产品品牌化。基于当前邢台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外省市经验,围绕发挥邢台市农产品传统品牌优势、培育区域影响力知名品牌;三是高产高效生态友好型农业。结合邢台市区域农情,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