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及改善建议
2015-06-26□文/路璐
□文/路 璐
(石家庄市公路管理处 河北·石家庄)
一、老龄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一)老龄产业的界定。学术界对老龄产业的界定存在多种观点,但从整体来看,也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即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用、行”全方位需求的产业综合体。笔者认为老龄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老龄产业即是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广义的老龄产业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还要满足“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老龄产业是指狭义的老龄产业。
(二)老龄产业的特点
1、综合性。老龄产业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信息产业)产业的综合性体系。老龄产业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即农业部门,它为老人提供专门的低糖低脂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机健康食品;有的属于第二产业,一些为老年人生产特殊老年生活用品的企业,如老年代步车的生产、老年公寓的修建;有的则属于第三产业,如为老人婚姻介绍服务、为老年人出游旅行服务;有的属于信息产业,包括老年人电脑、手机的设计等。
2、特殊性。老龄产业的特殊性是指老龄产业服务的对象锁定在年龄为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有其特殊性,既是弱势群体也是新兴消费群体,社会为其提供的产品、劳务、就业机会主要考虑老年人口的需求和经济能力,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3、微利性。老龄产业的微利性是指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在老龄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老龄产业的微利性与老龄企业的较高总利润不矛盾。因为微利性涉及的是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而考虑到老龄市场的规模,老龄企业的总利润是庞大的;二是微利性不排斥老龄产业的市场性,因为老年人的需求也具有普遍性。微利性的特点要求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必须遵守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供给,制定灵活有效的销售策略,在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观望态度减缓了老龄产业发展速度。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老年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对其投入回报率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有些人认为老龄产业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低,持消极或观望态度,从而制约了老年产业的发展;有些人则预期过高,盲目投入,导致资源的浪费,回报率低,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在发展老龄产业的途径上,有些人认为产业应该走市场化道路,让企业自主发展;而有些人则认为老龄产业周期长,利润低,并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政府应该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这些对老龄产业观望的看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龄产业的发展。
(二)老龄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经济增长和日益健全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我国老年人逐渐拥有可观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也开始转变,老年用品市场的需求日渐强烈。然而,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看病、养老等方面,对老龄人口其他方面的需求开发远远不足。在物质产品供给方面,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身产品不多,专门针对老年人保健、方便、舒适的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垫、手杖等以及辅助商品如老花镜、助听器等老年用品供给规模化不够,即使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也很难找到老年产品专卖店。在精神产品方面,适合老年人的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等文化产品就更加少。例如:在一二线城市兴建了许多城市商业综合体,但这些综合体面向的消费主体主要是青中年,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类似的综合体是没有的,老龄产业基本上是在单打独斗,规模小、层次低是其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三)政府投入有限,民间资本投入不足。我国积极老龄化战略背景下,虽然各级政府每年对老龄产业的投入呈上升趋势,但是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需求增长的比例要大于老龄产业资金投入的增长比例,这就造成了老龄产业资金上存在严重缺口。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老龄产业不能获得长期、稳定和足够的资金支持。
然而,老龄产业同时又具有微利性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这正是民间资本缺乏投资热情的主要原因。不少企业在发展中提出希望能够在起步阶段或成长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老龄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是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少具体配套的政策,而且规划中都没有规定资金投入比例机制这一核心问题,而是各地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方案,以至规划中的具体目标难以落实。国家发展规划中尽管提出了资金来源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但是许多民办老龄产业面临着严重的贷款难问题,同时还要负担大量的行政审批费用,如涉及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商、计委、国税、地税、物价等不同行政审批费用,这些环节严重阻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市分清,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我国老龄产业需求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供需之间却存在巨大落差,以我国当前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 亿元计算,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则不足1,000 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但正如前文所述,对老龄产业的行业性质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造成老龄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应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责权边界、政市分清,这样老龄产业才能有长足发展的基础。
(二)探索政府-市场融合发展模式。老龄产业的特殊性造成了一方面需要市场介入,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规范,因为归根到底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而市场行为属于逐利行为,所以老龄产业要想突破现有发展瓶颈,需要政府和市场分工明确下协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逐步发展”的方针,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老年人权益法律化的产业融合方式模式。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从有利于老龄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出台产业前期投入所需的财政支持、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融资渠道、简化申报审批手续等具体优惠政策。尤其是政府应从财政和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龄产业,要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针,积极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老龄消费市场,为社会力量和个体兴办的老龄产业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完善老龄产业法律法规,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老龄产业法律法规要以保护老年人权益为依据,出台老龄产业管理条例,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行业依据,使得政府和市场有关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政府负责老龄产业的准入、退出机制,购买就业岗位的事项;市场负责具体的业务运转,即在政府法律规范范围内实现意思自治。
(三)不断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待遇。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是保证老年人实际购买力的前提,这样老年产业的生产-消费链条才能顺利运转。为此,一是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扩面进度,早日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二是积极推进大病保险制度,通过二次报销来降低老年人看病就医的费用,以确保老年人足够的生活消费;三是重视制度创新,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如建立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老年人长期照料补贴等制度。三管齐下确保老年人的消费购买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四)做大做强老龄产业市场。老龄产业链涉及医药、通信、旅游、财富管理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综合体。做大做强老龄产业市场可以多管齐下。首先,微观经济实体做好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工作。要在充分了解老龄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老龄群体的需求来开发商品,还可以发展订购订做模式,切不可盲目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以研发新产品可获得税收优惠等政策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老年人专用商品的生产。我国目前老龄产业发展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老年人专用商品研发不够,以老花镜为例,主要生产方式为统一规格的流水线生产,而满足多种眼部舒适度需要的生产技术和推广模式严重缺乏,如果采用发明新技术即可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那么就会激发经济实体的技术研发投入;再次,可以开办老年用品专营商店,即根据地区老年人口数量设置老年用品专营商店或在大型商场设置“老年人商品专柜”,为老年人消费开辟更加便捷的渠道。
[1]程勇主编.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华龄出版社,2001.
[2]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老龄服务需求研究组”.老年人对老龄服务业发展需求调查[J].调研世界,2014.2.
[3]任小芳,李瑞丽.江苏省老龄产业服务众包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