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国家地区学发展的评述与启示

2015-06-26彭志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俄罗斯学科区域

彭志坚

(泉州学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000)

在我国,敦煌学、藏学、徽学、北京学、上海学、广州学、泉州学等学科被统称为地方学;西方国家把地方学称为地区学或区域学。“地区学”和“区域学”的差异,其实是国内学者翻译习惯所造成的,它们和我国地方学一样,都是指从学科角度进行区域的系统研究。不过,西方国家地区学与我国地方学也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地方学指的是对国内某一相对狭小的范围的系统研究,如敦煌学、藏学、徽学、泉州学等。而在西方国家地区学(区域学)的定义里,区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可以跟我国的地方学一样,把某一国家内部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的地区看作一个区域进行研究,如伦敦学、西伯利亚学等;也可以把一个国家看作一个区域进行研究,如中国学、俄罗斯学等;还可以把几个国家看作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研究,如东方学等、非洲学等。许多西方国家的地区学已建设成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其中一些国家还把地区学列入教育部门颁布的专业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尽管这些国家的地区学的研究范围与国内的地方学不尽一致,但是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其建设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地方学学习和借鉴。

一、西方国家地区学发展脉络

西方国家地区学研究发轫于人文地理学界的“区域主义”运动。随着专业化研究的深入,普通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理论与分支学科发展水平的矛盾和分歧扩大,导致地理学分解为很多部门,再加上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部门渗入到地理学中,促使产生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区域学)。[1]西方国家地区学发展路径大体上如下图。(见图1)

图1 西方国家地区学发展路径

近代区域地理学研究范式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开创的。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19世纪后期F·拉策尔的《人生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1883年李希霍芬的《当前地理学的任务和方法》、1927年A·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与方法》等。[2]受德国地理学家影响,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提出“地理学是地域的科学”等观点,认为地理学研究应该集中在经过细分的区域上,其关键是区域综合。[3]

欧洲区域地理学研究范式传播到美国,并引起R·哈特向、W·艾萨德等学者的关注。哈特向于1939年和1959年先后发表著作《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透视》,提出“地域差异”研究范式,并对区域概念和区域方法进行阐释,推动地理学区域研究范式由区域地理学向区域概念和区域方法的转变。[2]1954年,“区域科学之父”W·艾萨德提出“区域科学”概念,指出区域科学从事人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同时区域科学限于研究被研究现象的空间周围出现的问题。①早期的区域科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是经济地理,随着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兴起,R·哈特向的区域概念与区域方法和W·艾萨德的区域科学相结合,使区域科学得到极大发展,其研究对象不断拓展。1975年,W·艾萨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区域科学导论》一书中是重新定义区域科学:“区域科学应是研究存在于有确切意义的区域和区域系统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4]

正是因为区域科学不断凸显的综合性特征,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区域科学等同于地区学(区域学),把“区域科学”直接翻译成“区域学”。青年学者侯芸以国内第一批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进行区域学专业学习的亲身经历,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以阐述:“区域科学是一门以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科学,其着重揭示的是一区域内经济的合理规划、布局和管理……区域科学是一门以地区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相比较而言,区域学的研究范围则要大得多:“与区域科学不同,区域学是对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6]事实上,虽然早期的区域科学与区域学并不是同一概念,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区域科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区域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为主,不断拓展到区域政治学、区域社会学、区域历史学等领域,已经越来越接近综合性学科区域学。到了今天,已经很难真正把两者区分开来。因此,国内有学者指出,1954年美国区域科学协会(RSA)和国际区域科学协会(PRSA)相继成立,标志着综合性交叉学科——区域学的诞生。[7]

二、西方国家地区学发展概况

在俄罗斯,地区学(区域学)被划归为两类:俄罗斯区域学和国外区域学。前者对俄罗斯内部区域进行研究,与我国地方学基本一致,后者对俄罗斯境外的区域进行研究。自2000年起,区域学专业列入俄罗斯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

根据俄罗斯国家教育标准,区域学专业学生对一个或者一些微观区域、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人口、历史、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语言文学、传统及价值观进行综合性全面研究。其中,“国外区域学”专业教学大纲包括:对象区域(或国家)的语言;区域学导论;对象区域历史;对象区域的文化、文学、宗教;对象区域的生态;对象区域的经济和经济地理;对象区域的社会政治体制;对象区域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独联体;外国宪法;世界一体化进程和国际组织;地区和国家安全;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外交。“国外区域学”专业教学大纲中,除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外,其他均是“俄罗斯区域学”专业的教学课程,除此之外,“俄罗斯区域学”专业课程还包括对俄罗斯联邦地区政策主要方向、俄罗斯市政管理和地方自治、俄罗斯地方国家部门的研究。[6]按照俄罗斯学界公认的分类法,国外区域学和俄罗斯区域学在研究范围上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超国界层面、国别层面和国内层面。

俄罗斯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区域学专业。南方联邦大学于1992年开设高加索学专业,主要研究南俄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状。1998年,南方联邦大学在高加索学专业的基础上组建区域学系。同样是在1998年,俄罗斯第一本区域学大学教材《区域学》出版,作者为全俄函授财政经济学院莫罗佐娃教授。该书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视角。2006年,专门讲授俄罗斯国内区域学问题的高校教材《俄罗斯区域学》出版,作者为国立伊尔库茨大学哲学系阿布拉莫夫教授等人。

俄罗斯国内区域学中影响较大的有西伯利亚学等。第一部西伯利亚学专门著作是谢列勃尼科夫的《西伯利亚学》。该书指出,西伯利亚学是祖国学问的组成部分,是包括历史、经济与社会、人种学或民族学、自然地理等四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经济问题。国外区域学中,东方学、非洲学的影响较大,两者都是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

俄罗斯学界对区域学(地区学)的内涵等主要理论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比如,A·苏哈列夫认为,地区学的一般问题在于制定研究地区综合发展、不同范围地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地区发展管理系统的方法论。而作为地区研究整体概括的成果是“制订相对独立的规律和范畴系统、基本概念和应用概念系统”;[8]A·H·奇思妥巴耶夫和M·沙雷军在1990年出版的《经济和社会地理学:新阶段》一书中认为,“地区学是局部地区学科,如地区经济学、地区社会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的结合。”[8]

在俄罗斯,区域学研究出现初期是有争论的,一些学者认为区域学不是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手段的独立学科。针对这一问题,A·H·奇思妥巴耶夫和M·沙雷军就指出,“完全忽视地区学或将其绝对化都是不正确。只有把地区方法作为其特色,而不是作为‘附属部分’的那种科学,即以完善经济、社会、人类居住地带的地区组织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地理学,才是地区学的核心。”[8]

在美国,地区学的兴起具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美国学者认识到对苏联、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大力发展地区学。

美国有两种地区学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在硕士阶段要求研究生攻读多学科的地区课程,全面了解地区知识,获得相当于硕士学位的地区计划结业证书,博士阶段则就地区问题攻读某一学科,获得历史学、经济学等博士学位,这种培养方式主要存在于规模大、条件好的顶尖大学;另一种方式就是在某一学科的领域中培养侧重研究某一地区问题的硕士或博士,这种培养方式主要存在于教学力量较有限的大学。

在地区学的理论探索方面,美国学者马纳斯·查特杰在196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的管理与地区学》一书中,指出地区学“是一门研究人、人与物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以及人适应于物质环境等问题的学科。地区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空间或地区问题,即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观点出发来探索和研究地区的结构、职能和活动情况。在一些重要方面,地区学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马纳斯·查特杰还在书中罗列了30种地区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简要列举以下几种:地区和城市历史方法、公共管理系统的综合领域、工业和城市综合分析、带有政治、社会、经济、生态变量的地区间总均衡理论、灾变理论及其与区域衰亡的关系、国家中的地区群等。[9]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地区学学者普遍认为,地区学是一种多学科的或跨学科的地区研究学科,它着眼于对某一地区或国家进行综合性研究,而不是把一个地区或国家放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学、地理等独立学科的范围中去研究。

在美国学术界中,地区学能否成立也存在争论。最初,学术界有不少人对它表示怀疑,甚至反对。他们认为,只有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才是真正的学科,地区学不能成为学科。美国地区学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地区学进行反驳:多学科的地区学或地区研究古已有之,古代学者就是从语言、文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哲学、宗教、外交和军事等方面,总体上研究罗马和希腊;各门科学的独立性及其在方法学上的独特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各门学科原本是有联系的,只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才越分越细,不能以传统的专业设置作为反对地区学的理由。经过几十年发展,虽然对地区学能不能成立的争论依然存在,但地区学已在美国的大学中和学术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在德国,地区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被广泛承认,是教育部门2004年发布的“专业群、教学与研究范围和专业领域”目录的“一级学科”。

在英国,地区学研究方兴未艾。英国的伦敦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都设置了伦敦学专业课程。其中伦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伦敦学专业开设有“探索伦敦”“了解伦敦”和“伦敦的历史”等项目规划;而在伦敦城市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该学科中,则涉及伦敦考古学、伦敦建筑学、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伦敦导游等具体课程。[10]

三、对我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1.坚定学科信念,大力发展地方学。从地方学出现以来,就有许多学者否定地方学的学科属性,质疑地方学的成立。如前文所述,在俄美等国地区学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个情况。但是,俄美等国的地区学研究者没有被负面的声音所影响,而是坚持进行地区学研究。到了今天,由于地区学研究成果丰硕,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地区学被广泛承认,甚至进入教育部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我国地方学研究者也应具备发展眼光,抛开争议,坚定学科信念,大力推动地方学建设,力争以实际的成果获取学界的认同。

2.强调地域差异,突出学科特征。地域差异是区域研究的根源和基础,西方国家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兴起、区域科学的提出,乃至区域学的出现,都是因为意识到区域差异的重要性。从历史角度来说,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殊性和地方性,[11]从现实角度来说,每个区域也都有其不同的现代需要和发展目标,这就必然要求各地方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征。

3.重视实践应用,争取社会支持。不论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者是自然科学,其应用性趋势都在不断增强。我国各地方学学科普遍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因此很难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相比之下,国外地区学具有很强的实用色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地区学出现的几十年里,很快地确立自己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我国各地方学学科亟需加强科学预测功能,探索地方学理论应用的渠道和路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加强对外交流,借鉴西方经验。我国地方学人才培养正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的地方学教材。国外地区学理论探索的时间较长,地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许多国家已有专门的地区学教材,地区学人才培养机制十分完善。因此,应加强对外交流,取长补短,扎实推动地方学的长远发展。

注释:①B·杜马诺夫斯基著,周耀东译:《区域地理学是一门学科》,《地理科学进展》,1984年第4期,第5-9页。原译文中后两处“区域科学”为“区域学”,笔者认为有误,因此在文内改正。

[1]〔捷克〕E·马祖尔,J·德尔多什,J·乌尔巴内克.李德美.地理学和变化的世界[J].地理科学进展,1983,(2).

[2]苗长虹.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J].经济地理,2005,(5).

[3]〔法〕A·梅尼埃.蔡宗夏.法国地理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美〕沃尔特·艾萨德.陈宗兴,等.区域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侯芸.例解上合组织大学“区域学”专业设置与实施[J].中国俄语教学,2013,(4).

[7]戴一峰.区域史研究的困惑:方法论与范畴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0,(1).

[8]〔俄〕A.H.奇思妥巴耶夫,M·沙雷金.由之.社会经济地理学的结构和地位[J].国外社会科学,1994,(7).

[9]〔美〕马纳斯·查杰特.晓费.地区学[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5,(12).

[10]严昌洪,汤蕾.国内外城市地方学研究综述[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11]李宏俭.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俄罗斯学科区域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