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2015-03-28姚晰晖
姚晰晖,王 菠
(1.哈尔滨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8;2.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幼儿变得越来越有个性、有主见,在与同伴交往中往往也会引出很多矛盾、冲突,道德观念和行为也每况愈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幼儿园的社会领域这种相对显性的课程形态承载着责无旁贷的任务。因为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是健全幼儿人格,教导幼儿形成善良品格,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有效教育途径。而幼儿期是个体品格迅速发展的时期,品格教育在该年龄段的开展尤为重要。当前美国公立学校里最具前瞻性且最流行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品格教育,而且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特点的深入分析,探寻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一、品格教育的内涵
当前有关品格教育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丁锦宏先生认为,“品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形成)核心价值,形成社会需要的德性品质的过程。”笔者赞同此说法。
关于幼儿品格教育,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公认的表述。借助上面对品格教育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幼儿品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幼儿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形成核心价值观,养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所需要和认同的道德观念、行为、生活习性和自我省思能力的过程。由此,幼儿品格教育的内涵有三个关键点:第一,幼儿品格的形成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也包含幼儿自主建构品格的过程;第二,幼儿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核心价值观,将人类共享的、普适的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以形成内在的个性品质,也就是品格;第三,幼儿品格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德性品质”。
二、美国品格教育的特点
(一)品格教育的全民性
在美国,品格教育已成为全民性教育运动,得到了包括美国政府、教育机构、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在内的从上至下的全社会关注。一是美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4年,美国参、众两院联合决定支持品格教育,并一致决定每年的12月16-22日为“全美品格测量周”。而且,白宫还连续三年发起并组织了关于品格构建的研讨会,不断地重申品格教育的地位。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款270万美元,为数十所中小学校进行品格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品格教育法制化已悄然盛行,截止目前,美国已有超过30个州获得了教育部品格教育的国家认可,16个州通过了有关品格教育的立法。二是品格教育研究机构的纷纷建立。“品格教育伙伴”“品格教育协会”“伦理与品格促进中心”等研究机构或组织协助学校和社区开展各种丰富的品格教育活动,同时,还自主自发地举行品格教育师资的培训,组织学术会议,研讨品格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出版各种有关品格教育的书籍与报刊,等等。三是民间个体对品格教育的倡导。其代表性人物是著名的“美国蓝带学校奖励计划”的发起人贝内特和美国著名品格教育专家里克纳。
(二)品格教育策略的多样性
品格教育策略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1)正式课程,这种课程教学是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美国品格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课程以及多样的品格教育策略或计划也应运而生。譬如,赫特伍德课程,该课程是由匹兹堡的赫特伍德研究所编制的品格教育课程,主要是运用故事(包括民间传说、传奇、传记等)来直接传递基本伦理和核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课程。这一课程计划把儿童哲学、儿童文学、绘本阅读等作为品格教育的主要途径。(2)非正式课程,这也是品格教育的一个主要策略,包括其他所有的课程、课外活动以及隐性课程。首先,教师无论是在开展单独的品格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其他,其教学方法、教育策略(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教学风格、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等都具有潜在的品格教育之功效。其次,课外活动是课堂品格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在品格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唱校歌班歌、经典诵读等;再如,社区服务学习也是品格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提高社会技能,丰富道德经验,培养同情心。最后,将品格教育蕴于隐性课程中,隐性课程包括:校园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校风以及教育者或其他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如:校园环境的创设富有积极的品格文化,可以有效地克服“被迫灌输”产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品格的力量,习得品格知识,进而践行品格行为,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品格教育的浸润与滋养。(3)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的广泛合作。
(三)品格教育模式的体验性
美国品格教育提倡“体验性”教育模式,让品格教育走向生活,走向务实,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品格教育实践模式中,尊重学生,提倡师生关系平等,而且不只是教师,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尽力地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品格教育体验亦或实践情境,培养其品格实践能力。通过“体验性”品格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将品格知识、品格情感内化为品格行为,增强品格教育的实效性。
三、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一)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成为全民性的教育运动
在品格教育中,美国进行的全民性运动,制定的各种政策与法律,保证了品格教育的顺利实施,这是品格教育在美国方兴未艾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虽然未对幼儿品格教育单独划分为某一领域,但借助幼儿园五大领域之社会领域而展开。但其活动的开展范围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未能形成全国性亦或全民性的教育运动。鉴于此,借鉴美国品格教育的成功经验,应积极调动包括政府、教育行政机构、教育研究机构、幼儿园、社区和家庭等各个社会层面,密切合作,共同承担幼儿品格教育的重要责任。特别值得借鉴的是,美国有众多的民间、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品格教育运动的开展。我国也需要政府动员全民力量积极投入,使得幼儿品格教育成为全民关心和参与的运动。
(二)丰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策略,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
在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育策略是抽象的灌输、管理或训练,亦或是说教式的“训话”。所以,美国品格教育策略的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借鉴。尤其要借鉴“隐性”课程的道德教化作用,把社会领域课程有效地渗透到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中,借鉴课外活动的形式内化幼儿的内在品格。
此外,《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因此,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广泛合作,整合社会领域教育资源势在必行。幼儿园作为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然而,在当前复杂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的社会背景下,纯粹依托幼儿园作为品格教育的唯一阵地显然是不够的。美国品格教育运动的实践证明,家庭、社区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形成良好品格的多种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才能有效地整合品格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就目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而言,应在政府、幼儿园之外,积极调动第三方力量(包括非盈利性的研究机构、社区、企业等)来提高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在《纲要》社会领域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的统领下,形成一种以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为主轴,以家庭和社区营造培养幼儿品格的真实性情境为两翼的模式,增强品格教育效力。这样既保证了品格教育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也提高了品格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三)重视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体验性
美国的品格教育十分重视“体验课程”,而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在这方面尚有许多提升的空间。幼儿园应该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实践良好的品格行为。体验课程或者活动可以包括角色游戏、小组合作学习/游戏、走进社区、服务学习等。当然,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立足现实,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发展道路。
[1]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刘冬梅.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及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6.
[3]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4]李松梅.浅谈美国品格教育的教育策略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2010,(11).
[5]〔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6]McClellan B.Edward.Moral Education on America:Schools and the Springs of Character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M].Columbia University:Teacher College,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