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竞争
——激励效应及中国经验的检验
2015-06-26唐沿源
唐沿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竞争
——激励效应及中国经验的检验
唐沿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在一国财政体制中,各级各地政府政策往往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率和地区均衡发展。分析了中央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影响,并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结论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地区间财政竞争所导致的过高生产性公共支出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且均等化越强,效率改善越大。特别当发达地区更偏好消费性公共品而非私人品时,地区间吸引资本的差距和进行生产性公共投入的差距都会缩小。因而均等化转移支付能同时缩小地区差距和提高经济效率,应加强其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力度。
均等化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竞争;经济效率;地区均衡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中,地方政府间往往因争夺财税利益(Qian and Roland,1998;[1]沈立人、戴园晨,1990[2])或“为增长而竞争”的“竞争竞标赛”(周黎安,2004;2007),[3~4]而进行各种形式的财政竞争(李涛、周业安,2009;[5]郭庆旺、贾俊雪,2009[6]等),并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中央政府从经济效率和地区均衡发展的角度,则采取各种政策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调节。其中,作为财政分权“推动者”的转移支付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工具(Robin Boadway,2001[7])。在财政体制内,转移支付具有直接调节纵向和横向财力失衡的功能(Boadway,2004;[8]唐沿源,2014[9]),从而对地方财政决策和竞争产生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的效果如何、是否能达到其预期目的,并为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决策参考,便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当前,学界①国内关于转移支付的研究较多,但对其与地方财政竞争关系的分析较少。见唐沿源(2014,2013)的综述部分。在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地方税收竞争上,②见Wilson(1999),[11]Wilson和Wildasin(2004)[12]等相关综述。对财政支出竞争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工具中,财政支出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方面,财政支出的种类及规模差异,能直接影响地区投资环境,从而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另一方面,不少国家(特别是单一制国家),税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的税收权力有限,而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可由地方自主决定,具有更大的政策空间。因而,地方政府利用其以实现政策目标也具有更大现实性。而学界对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Keen和Marchand(1997)[13]在一个同时包括地方政府支出和税收竞争的模型中,得出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过高,消费性公共支出不足的结论。Egger和 Falkinger(2006)[14]认为为吸引流动性税基,地方政府会更多地进行能增加私人资本生产力的投资,而减少非生产性的公共消费类项目投入。Hauptmeier(2007)[15]在 Keen和Marchand(1997)[13]的模型框架中,加入中央财力均衡转移支付政策,得出其能同时减轻地方税收和支出竞争的结论,并用德国市级政府数据提供了经验证据。Hauptmeier(2009)[16]与Breuille 等(2010)[17]也得出与之相似的结论。
上述都是关于同质性地区问题的研究,另有部分文献分析了异质性地区的情况。Cai和Treisman(2005)[18]认为当地区间在初始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时,条件较好地区会进行更多生产性公共投资和吸引更多资本,条件较差地区会进行更多消费性公共投入。Hindriks等(2008)[19]在一个地区异质,并同时包括地方税收和支出竞争的模型中,认为在中央的地区间税收分享计划下,地方政府为减轻第二阶段税收竞争压力,会在第一阶段支出竞争中降低生产性公共支出规模。因此,税收分享型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地区间支出竞争。Yongzheng Liu(2014)[20]在 Cai和 Treisman (2005)[18]的基础上,加入转移支付影响。认为合理设计的转移支付除能提高经济效率外,还能矫正财政竞争对异质性地区所产生的非对称影响。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经验进行检验。创新之处有以下方面。理论上,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同时包括地区同质和异质的情形,并放松了地区间在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相同的假设,从而得出有别于现有研究的新结论。实证上,一方面,利用中国数据的分析,同时弥补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和国外文献大多对发达国家而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缺失;另一方面,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计量方法,实证结论将更客观、科学。
文章接下来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实证模型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最后是全文结论。
二、理论模型
本部分,我们以Cai和Treisman(2005)[18]和Liu(2014)[20]为基础进行拓展,通过构造一个具有上级财力均衡转移支付的地方财政支出竞争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本文与他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方面。
首先,Cai和Treisman(2005)[18]是分析资本自由流动,相比无资本流动时,财政支出竞争对异质性地区的非对称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资本自由流动时自发市场均衡的效率影响。因此,资本自由流动使地区间差距相比资本无流动时扩大,既可能与效率要求相悖也可能相符。其次,本文使用隐函数形式生产函数,通过参数变化,同时包括地区同质和异质的情况。再次,Cai和Treisman(2005)[18]的“异质性”主要指地区间在生产函数上的差异,本文则同时分析了地区间在社会福利函数上存在差异的情况。因而,该文中地方政府间差异主要在私人消费与生产性公共支出的替代上,而本文还包括在私人品与消费性公共品的替代上。
由于 Liu(2014)[20]是在 Cai和 Treisman (2005)[18]的基础上,加进转移支付影响,且分析对象相同。因而本文与 Cai和 Treisman (2005)[18]的差异自然延伸到与Liu(2014)[20]的差异。而特别之处在于,Liu(2014)[20]认为要减弱财政支出竞争对异质性地区的非对称影响,需要在地区间实行不同的转移支付政策;而本文认为即使实行相同转移支付政策,只要地区间在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上存在差异,这种非对称影响也会减弱。
(一)基本模型
设有地方政府:i,j。地区生产函数:yμ= Fμ(Kμ,Iμ),μ=i,j,yμ为地区μ的产出,Kμ为私人资本,Iμ为政府的生产性公共投入。满足:<0,>0。即,产出是各生产要素的增函数、边际产量递减及生产要素间互补。
为突出支出竞争,假设两地区税收相同(税率为t)。资本寻求税后收益最大化,故均衡条件为:
式(1)等号两边分别对Ii求导并化简,得,①同理可得对地区j的情况。下同。0。由此得,=+FIii>0,<0。因此,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增加使本地资本流入和产出增加,并使其他地区资本流出和产出下降。
地区福利函数为私人可支配产出(私人品)与政府消费性公共支出(消费性公共品)的组合,Uμ=(1-t)yμ+λ·gμ,μ=i,j。其中,gμ为地区μ的消费性公共支出,λ>0为辖区居民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指数。
中央政府在地区间实行财力均衡转移支付。参照Hindriks等(2008),[19]方式为按两地区税收收入之差的一定比例(α)分别征税和补助。因而对地区i而言,其获得的转移支付为α·(t·Fj-t·Fi)。可知,当Fi>Fj时,i为净转出地区;反之为净转入地区。α∈[0]反映中央对地区间的财力均衡程度:α=0,未进行财力均衡;α=,完全财力均衡; 0<α<,部分财力均衡。由此可得地区i的预算约束,Ii+gi=t·Fi+α·(t·Fj-t·Fi)。
(二)社会性最优解
假设存在社会计划者,其目标是在全社会预算约束和资本流动均衡条件下,选择Iμ和gμ(μ =i,j),最大化两地区社会福利之和,即,
求解得,
由式(2)和式(3)可以看出,最优资源配置下,地区生产性公共支出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①以政府的消费性公共支出对效用的贡献为标准来衡量。下同。如式(2),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的社会边际成本为λ,社会边际收益包括:(1)对总产出的影响;(2)产出变动对效用的贡献。后者又包括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私人消费品增加,为产出变动乘以(1-t);二是通过税收进而影响政府消费性公共支出变化,为产出变动乘以λ· t。只有当(1-t+λ·t)=λ时,i的生产性公共支出才达到社会性最优。
式(2)、(3)化简并代入资本均衡条件,得,
因而,如果地区同质,由资本流动均衡及式(4)知,两地区均衡资本量:=,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边际效用
如果地区异质,首先,假设地区i比地区j具有更好初始禀赋,②下文分析,凡未特别指明之处,都满足此假设。当Ii>Ij时,必有Ki>Kj,以满足式(1)和式(4);其次,当地区差距变大时,由于初始禀赋较好地区进行相同生产性公共投入能为私人资本带来更高边际收益(相比差距变大前),因而该地区的最优资本量将进一步增加,资本增加又会提高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边际产出,使其支出进一步增加。
由此,我们得到:
引理1 地区同质时,两地区最优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相同、均衡资本存量相等。地区异质时,初始禀赋较好地区的最优生产性公共支出和资本量都高于初始禀赋较差地区,③另一种可能是初始禀赋较差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和吸引的资本量都高于初始禀赋较好地区,但这不现实。笔者曾以常用生产函数为例求解,发现要达到这种结果,须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且这两种差距都随地区差距的扩大而扩大。④这也意味着如果政策调整要缩小地区间因初始禀赋等所引起的资本存量和生产性公共支出差距,则会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
(三)分散经济解
分散经济下,各方行动依次为:中央确定转移支付政策、两地区政府同时进行生产性公共支出和消费性公共支出决策、私人资本利润最大化决策。运用逆序法求解如下。
其次,两地区政府决策。对地区i而言,其问题是在中央转移支付、地区j政策、资本流动均衡及自身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本地福利。即,
求解得,
同理,
接下来,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无转移支付(α=0)的情况。此时,式(5)、(6)分别变为:
化简得,
可以看出,与社会性最优不同,见式(2),竞争性均衡是由私人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相等时确定,见式(7)。由于两种情况下的边际收益相同,均为(1-t+λ·t)·,差别只在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为放弃的消费性公共支出(λ),社会边际成本则还包括对其他地区产出的负影响所造成的社会福利下降(1-t+λ·t)·。由私人边际成本过低可知,竞争性均衡下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过高,或存在效率损失。
当地区异质时,当I*i>I*j时,由资本流动均衡条件知,,从而F·。由于FIii与FIjj的大小无法先验确定,因而能满足式(9)、(10),从而是一种均衡结果。同时,在该情况下,如果地区差距扩大,相同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差距会使得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差距扩大,从而使资本进一步向初始禀赋较好地区流动,资本增加流入又会扩大生产性公共支出边际产出的差距,从而使均衡支出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
由此,我们得到:
引理2 由于资本跨地区流动性,单个地区政府的生产性公共支出的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因而支出规模过高而存在效率损失。当地区异质时,初始禀赋较好地区将吸引更多资本和进行更多生产性公共支出,①与对社会性最优配置的分析类似,竞争性均衡下虽理论上也存在初始禀赋较差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和均衡资本量都更高的可能,但不符合实际。且这两种差距都随地区差距的扩大而扩大。②这一结论是与Cai和Treisman(2005),[18]Liu(2014)[20]一致的。同时,当然,两地区支出水平的差距是否与社会最优状态下的差距相同,则取决于具体的函数设定。
对比式(7)、(8),由式(11)、(12)可以看出,转移支付使地方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增加了额外的边际成本:支出增加使本地产出增加时,会增加本地向外的转出额,或减少本地区能获得的转入额。由于竞争性均衡下的私人边际成本过低,因而这种变动有利于效率改善;且均等性越强,私人边际成本增加越多,效率改善越大。
因此,均等化转移支付事实上发挥了一种“转移支付税”的作用,对地区的任何财力增加所征收的税收,并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指由于被“征税”,地方政府会用消费性公共支出对生产性公共支出进行替代。由于均等化强弱(α)反映了税率高低,地区关于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λ)反映了其进行替代的意愿。因而,替代效应是它们的函数:均等化越强、相对偏好指数越大,替代效应越大。“收入效应”与地区增加支出以增加自身收入的可能性有关。在无转移支付的市场竞争均衡状态,地区增加支出以增加本地产出的可能性为0,因而收入效应最小或为0。越偏离该状态,可能性越大,收入效应也越大。
如图1,z=g(I-IE)为收入效应,是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I)与自发市场竞争均衡(IE)之间距离的减函数。y=f(α,λ)为替代效应,是均等化程度(α)与相对偏好指数(λ)的增函数。在无转移支付下,地方的替代效应为0,因而其与收入效应线z=g(I-IE)的交点(IE),为自发市场竞争均衡点。①可以看出,其大于社会最优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I*)。在存在转移支付(α≠0)且均等性不断增强时,替代效应不断增大,其与收入效应的交点决定的新均衡点IC也不断降低,从而效率改善越大。
由此,我们得到:
引理3 财力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增加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边际成本,有利于均衡支出水平降低和经济效率的改善;且均等性越强,效率改善越大。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转移支付均等化增强,竞争性均衡能否达到社会性最优,甚或使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过低,出现“转移支付依赖”等负向激励(Rodden,et al.,2003;[21]Mckinnon,1997[22])?
对此,我们分以下三种情况分析。
首先,当地区同质时。考虑完全财力均等的情况。此时,每个地区平均占有社会总产出。因此只有当本地支出能增加社会总产出时,其产出才能增加。由于地区同质,因而地方政府的问题等同于社会计划者面临的问题,竞争性均衡也等同于社会性最优状态(如图1,α=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线交于社会性最优点I*)。这是与Hauptmeier(2007,2009)[15~16]的结论一致的。由于极端情况下为社会性最优,因此,均等化功能的增强总会改善效率,而不会出现“转移支付依赖”等问题。
由此,我们得到:
推论1 当地区同质时,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增强总会改善效率。在完全财力均等下,自发市场竞争均衡的效率损失将完全消失,达到社会最优状态。
其次,当地区异质且仅在生产函数上存在差异。②这往往是由于地区间在规模、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社会制度等方面不同使生产函数不同。
1.抓好“孩子头”,让他们愿意为这个集体出谋出力。我这个班有个学生,父亲常年在外,他非常有主见,但是缺乏自律,导致学习习惯并不好。正是他非常有主见,所以很多调皮的学生都是以他为中心,做好了他的工作就等于管好了一批学生。我在初一的时候搞了个竞选班委的活动,他并没有报名参加,我找他单独谈话,鼓励他参加这个竞选,利用班委的责任感,加强了他的集体荣誉感。他从进入班委到现在,一直以班级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多次制止了很多损害班级形象的行为。
如图2所示,地区i的社会最优支出水平大于地区j(或I*i>I*j)。由于地区i具有更高生产技术,在相同情况下,Zi>Zj。在无转移支付下,地区i比地区j的均衡支出水平更高()。由于二者关于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相同(都为λ),因而它们的替代效应相同,都随α的增大而增大,并使新的均衡支出水平不断降低(ICi<)。当完全均等化(α=)时,两地区的均衡支出都达到社会性最优()。
由此,我们得到:
推论2 当地区异质但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相同时,转移支付的效应与地区同质的情况相同:均等化的增强会改善效率;完全财力均等使自发市场竞争均衡达到社会性最优。
再次,当地区异质且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λ)不同。①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存在地区差异的假设,较早见Tiebout(1956),[23]而后的财政竞争模型对其关注较少。但在公共选择类文献中较常见,如Besley和Smart(2002)[24]等。由于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只是均衡地区间财力或产出差异,社会福利函数不仅是产出也是消费性公共品的函数,如果地区间对它们二者的相对偏好不同,则即使在相同转移支付下,地区间的“替代效应”也会不同。
如图3,其与图2的差异在于,由于地区间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不同,因而在任一个相同均等化水平下,二者的替代效应都不同,图3中的y=f(α,λ)为虚拟的社会平均水平替代效应,其在α=时与收入效应的交点为社会最优的各地支出水平,I*i,I*j。假设λ2>λ1,则对任一个α,有y2>y1。因而在转移支付下,地区均衡支出水平由自发市场竞争均衡状态下降的速率不同:λ越大,下降越快。当α=时,具有λ2的地区的支出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而λ1对应的地区则高于社会最优水平。
进一步的,如果λi>λj,则从自发市场竞争均衡开始,在转移支付下,地区i的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的下降速率大于地区j,因而二者支出水平的相对差距②相对差距指相对于社会计划者认为的最优差距,因为高技术水平地区的收入效应的斜率较低,因而相对差距缩小,意味着绝对差距也缩小。将不断缩小。③在此,我们得到了与Liu(2014)[20]不同的结论。见文献述评部分。如果λi<λj,则从自发市场竞争均衡开始,在转移支付下,地区i的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下降的速率小于地区j,因而二者支出水平的相对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某些特定参数下,二者的绝对差距也会缩小。④满足该结论的条件是当地区间技术水平相差非常大,以能够抵补二者对消费性公共品和私人品相对偏好上的差异。此处绝对差距的变动,是相对于无转移支付时的状态而言。
由此,我们得到:
推论3 当地区间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不同时,随着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增强,地区间会呈现非对称反应。更偏好消费性公共品的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下降速度更快,在完全均等化时,将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更偏好私人品的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下降速度较慢,在完全均等化时,将高于社会最优水平。
三、实证模型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对前述结论进行检验,我们拟使用如下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权重矩阵①此处为空间距离矩阵。我们也考虑过其他形式(唐沿源,2013[10]),结论基本一致。限于篇幅略。W。分块矩阵Wt(t=1997,…,2008)均为31×31方阵,元素w=,d为省份i和省份j的省会城市间距离。
(二)模型含义
由上述计量模型,我们重点考察以下含义:地区间支出(结构)竞争、转移支付对地区支出竞争的影响、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及各效应的地区差异。
2.转移支付对地区间支出竞争的影响。如果φ0+π30·log pcgrp为正,影响为促进地区间竞争向策略模仿方向发展,或加强地区间竞争。如果π30为正,则加强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大。如果φ0+π30·log pcgrp为负,影响为削弱地区间竞争。如果π30为正,则削弱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更大。如果φ0+π30·log pcgrp不显著,则对地区间竞争无明显影响。
3.支出竞争的地区差异。如果π10+π30·fpoly为正,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大;如果为负,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更大;如果不显著,则无明显地区差异。
4.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结构)的影响。体现为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对转移支付的导数,。如果为正,则扩大地区支出(结构);如果为负,则降低地方支出(结构);如果不显著,则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其影响的地区差异。如果π20+π30·Wlfpolcy为正,则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有更大正向反应;反之,有更小正向反应;如果不显著,则无明显地区差异。
(三)变量、指标和数据
地方支出变量。为全面反映地区间支出竞争关系,我们同时考虑五种类别:预算内总支出、预算外支出,以及经济性、社会性和行政性支出。其中,经济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和科技三项支出。②地质勘探费,由于部分省份的数据缺失,且所占比重较小,因而未包括在内。社会性支出包括科教文卫事业费。行政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和公检法司支出等。关于具体指标,现有文献,如王美今等(2010)[25]使用相对指标,李涛、周业安(2009)[5]与郭庆旺、贾俊雪(2009)[6]使用人均指标。
本文中我们同时使用人均和相对指标。其中,使用相对指标,除可从另一方面对前述理论进行检验以增强稳健性外,还有以下两个优点。(1)支出比重的确定不受地区经济实力或财力限制,地方政府可自主安排,因而可反映其参与竞争的意愿和程度。(2)支出比重大小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各类支出,从而不同政府职能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体现地区差异。
转移支付变量。由于无法获得各细分类别数据,我们使用总量指标。①由于税收返还在我国当前转移支付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因而使用总量转移支付数据与使用具有明显均等化特征的财力性和专项转移支付数据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贾俊雪等,2010[26])。与地方财政支出相对应,转移支付也分别使用绝对和相对指标。其中,相对指标反映了地方预算内总支出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地方对自有资金依赖越小、受上级转移支付财力分配影响越大,因而均等化越强;反之,均等化越弱。
其他各控制变量为相关回归中常用变量。各变量具体②为减少异方差和使变量平稳,绝对额变量都使用其对数形式。见表1。
样本。由于我国在2007年进行了财政支出分类改革,相关科目与之前年份有较大改变。且2008年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前后期数据不可比。因而数据期限止于2007年。1995~1996年部分省份数据不可得,故从1997年始。
表1 变量与含义
数据来源。预算内总支出和转移支付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预算外支出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财政年鉴》。经济性、社会性和行政性支出,除文教卫生事业费1997年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外,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其他各控制变量来源于相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估计方法。由于模型(13)的动态空间面板形式,为提高估计精度和控制内生性问题,主要使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法。所用软件为stata12.0。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
(一)地方政府以人均财政支出形式竞争
表2是使用人均财政支出指标对模型(13)的回归结果。
根据表2,表3给出了相关变量的边际影响。
表2 人均指标形式财政支出竞争
注:*p<0.1;**p<0.05;***p<0.01。其中,local_ply为财政支出指标。Wl,wc,cl,wlc分别为人均财政支出的空间滞后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转移支付的两两交叉项及共同交互项。估计值下括号中数字为标准差。
表3 相关变量的边际影响——人均指标财政支出
通过表3,可得以下结论。
1.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kw列)。可以看出,Kw在各类支出的回归中都为正。这表明地区间存在明显策略模仿,邻近地区支出增加使得本地区同类支出相应增加。进一步的,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预算外支出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更明显(kwl<0),而预算内总支出和行政性支出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明显(kwl>0)。由于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预算外支出能更好代表政府生产性支出,因此,这表明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有更大激励参与地区间支出竞争。②以第三部分模型而言,这表明落后地区更偏好私人产出增加,而发达地区更偏好消费性公共支出。
2.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的影响(kc列)。由表3可以看出,对大多数政府支出类别,转移支付都能促进其增加。其原因在于转移支付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从而能增加所有正常支出。分类别看,经济性支出增加的幅度最大,其次是社会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因而转移支付下,地方有更大激励增加经济性支出。这与前述理论关于地方更偏好生产性支出的结论一致。分地区看(kcl),经济性支出在发达地区增长更快(kcl>0);而社会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在落后地区增长更快(kcl<0)。
地方预算外支出随转移支付增加而减少(kc <0)。这主要是由于转移支付增加了预算内可用财力,使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外筹集资金并安排支出的激励下降,从而二者呈负向关系且在落后地区更明显(kcl>0)。其原因是落后地区财力更薄弱,需在更大程度上依靠预算外收支,从而受转移支付影响也更剧烈。
3.转移支付对地方支出竞争的影响(kcw 列)。可以看出,对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预算外支出竞争,影响为负(kcw<0)。由于这三类支出更接近生产性支出的含义,因而这证实了前述理论关于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地区间支出竞争的结论。同时,转移支付的这种影响也存在一定地区差异(z列)。对经济性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为在发达地区更大(z<0),对社会性支出则在落后地区更大(z>0)。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区差距较大所致。①见后文对其的进一步分析。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行政性支出竞争却有加强的效应(kcw>0),且在发达地区更大(z>0)。这反映了我国近年来行政性经费高速增长的事实。由于行政性支出的社会消费性性质,因而这是与前文分析中关于发达地区更偏好消费性公共支出,落后地区更偏好私人产出增加的结论一致的。
(二)地方政府以财政支出相对比重形式竞争
根据使用相对指标财政支出对模型(13)的估计结果,②限于篇幅,估计结果略,备索。计算相关变量的边际影响见表4。
表4 各重要变量的边际影响——相对指标财政支出
由表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kl)。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预算内总支出的比重也相应提高(kl>0)。因而是对“瓦格纳法则”的一个验证。经济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比重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大。这是与 Cai和 Treisman(2005),[18]Liu (2014)[20]关于初始禀赋较好地区具有更大倾向扩大生产性公共支出比重的结论一致的。而社会性支出比重和预算外支出比重则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kl<0)。这也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支出结构有必要做相应调整,不断提高社会性支出比重。同时,预算外支出的特征反映了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更依赖预算外收支的事实。
2.财政支出结构竞争(kw)。与使用绝对指标的结论相同,使用相对指标的分析也表明地区间存在明显的竞争行为(kw>0):邻近地区支出比重提高使本地同类支出比重也相应提高。从大小看,社会性支出和预算外支出较大,其他三类支出相对较小。且这种竞争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kwl):经济性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在落后地区更强(kwl<0);预算内总支出、社会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在发达地区更强(kwl>0)。这是与使用绝对指标的分析结论一致的。
3.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kc)。可以看出,转移支付有利于提高预算内总支出比重和预算外支出比重(kc>0),但使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的比重下降(kc<0)。其中,经济性支出对转移支付的反应为在落后地区下降的幅度更大(kcl>0)。其原因在于落后地区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更高,③相对指标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系数为负。参看唐沿源(2013)。[10]由前文理论分析知,其替代效应更大,因而经济性支出下降的相对幅度也更大。
可见,相对指标的分析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前述理论结论:转移支付有利于降低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比重,且均等化程度越强,下降越多。结合使用绝对指标分析关于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结论,可知实证结论是稳健的。
(三)关于中国情况的一种模拟
根据实证结果,利用前文理论,可对我国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实质进行说明。
实证结果表明,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支出竞争,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弱竞争程度。由于落后地区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更高(或均等化程度更大),因而相比发达地区,其“替代效应”更大,在转移支付下,生产性支出比重下降幅度也更大。
由于地区间的巨大差距,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在生产技术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其增加支出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远远大于落后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因而收入效应的斜率远远小于后者。同时由于发达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较高,因而转移支付下,其生产性支出的人均绝对额下降幅度也更大。
如图4,转移支付下,两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都下降。由于发达地区(地区2)相比落后地区(地区1)有较大技术优势,因此,其下降的绝对额大于后者()。由于落后地区更大程度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更强),因此,替代效应更大,①由于经济落后地区的竞争性更强,因此,有λ2>λ1,尽管这能减弱地区间由于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差异导致的“替代效应”差异,但本文认为并不能完全抵消,故有Z1>Z2。其经济性支出下降的相对幅度也更大。
五、结语
在现代经济中,地方政府间往往为了财税利益或加快本地经济增长而相互竞争。在其政策工具中,以提高私人资本生产力为特征的生产性公共支出,是最常见也最具特殊重要性的一种。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目标难以完全一致,因而中央对地区间财政关系进行干预就有必要。其最常用手段,就是以维持财政体制均衡和促其有效运转为目的的转移支付。
本文在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财政支出竞争模型,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与中央转移支付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结论如下:
地区间为争夺流动性税基的竞争,使得生产性公共支出高于社会最优规模,从而存在效率损失。
促进地区财力均衡的转移支付能矫正地区间支出竞争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降低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当地区间同质或者虽异质但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相同时,均等化越强,越有利于改善竞争性均衡的效率;在完全均等化下,自发市场竞争均衡达到社会性最优结果。
当地区间对消费性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相对偏好存在差异时,完全均等化的转移支付不能使竞争性均衡达到社会性最优结果。但是当发达地区更偏好消费性公共品而非私人品时,均等化转移支付在降低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时,还能缩小地区间在所吸引资本上的差距,从而缩小地区产出差距。
运用中国的数据,分别从转移支付影响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和地区生产性公共支出比重两方面的检验,都对前述理论进行了验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转移支付日益体现出促进地区财力均衡的特征。由于我国地区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均等化功能,而这不仅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且有利于改善经济效率。
[1] Qian Yingyi,Cerard Roland.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1143-1162.
[2]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7):12-19.
[3]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33-40.
[4]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竞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5]李涛,周业安.中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9,(2):12-22.
[6]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9,(10): 17-27.
[7]Robin Boadway.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The Facilitator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J].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1,(12):93-121.
[8]Robin Boadwa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qualization[J].CESifo Economic Studies,2004,50(1):211 -254.
[9]唐沿源.转移支付经济增长效应:效率还是公平——单方程与联立方程模型的检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4-103.
[10]唐沿源.均等化转移支付一定会损害效率吗?——基于财政竞争、SVAR模型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4):39-51.
[11] Wilson,John Douglas.Theories of Tax Competition [J].National Tax Journal,1999,52(2):269-304.
[12]Wilson,John Douglas and Wildasin,David E.Capital Tax Competition:Bane or Bo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88(6):1065-1091.
[13]Keen,M.,and M.Marchand.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Pattern of Public Spending[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7,66:33-53.
[14]Egger,H.,Falkinger,J.The Rol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Subsidies for Firm Lo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6,50(8):1993-2015.
[15]Hauptmeier,Sebastian.The Impact of Fiscal Equalization on Local Expenditure Polici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from Germany[R].ZEW Discussion Papers,2007,No.07-081.
[16]Hauptmeier,S.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Impact of Fiscal Equalization[R].Munich Dissertations in Economics 9691,University of Munich,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9.
[17] Breuille,M.L.,Madies,T.,Taugourdeau,E.Gross Versus Net Equalization Scheme in a Federation with Decentralized Leadership[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0,68(2):205-214.
[18] Cai,H.,Treisman,D.Does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Discipline Governments?Decentralization,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3):817-830.
[19]Hindriks,J.S.Peralta and S.Weber.Competing in Taxes and Investment Under Fiscal Equaliza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8,92(12):2392 -2402.
[20] Yongzheng Liu.Does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Discipline Governments?The Role of Fiscal Equalization [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14,(21):345-374.
[21]Rodden,Jonathan A.,Gunnar S.,Eskeland and Jennie Litvack.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Hard Budget Constraints[M].London Cambridge: MA:MIT Press,2003.
[22]Mckinnon,Ronald.Market-Preserving Fiscal Federalism in the American Monetary union,Macroeconomic Dimensions of Public Finance,Essays in honor of Vito Tanzi Mario Blejer and Teresa Terminassian,eds[M].London:Routledge,1997.
[23]Tiebout Charles 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5(5): 416-424.
[24]Besley Timothy and Smart Michael.Does Tax Competition Raise Voter Welfare?[R].CEPR Discussion Papers:NO.3131,2002.
[25]王美今,林建浩,余壮雄.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特性识别:“兄弟竞争”与“父子争议”是否并存? [J].管理世界,2010,(3):22-31.
[26]贾俊雪,郭庆旺,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J].财贸经济,2010,(11):52-57.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屏
Payment Transfer and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Incentive Effect and the Empirical Test in China
TANG Yan-yu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333403,China)
Government policies of different level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ten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ithin a countrys fiscal system,thus affect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central fiscal transfers on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and the result is test by using the empirical data of China.The conclusion is that equalization fiscal transfer can reduce the distortion of excessive productive public input on resource allocation caused by regional fiscal competition;the stronger the equalization,the greater the efficiency of the improvement.In particular,when developed areas prefer more on the consumption of public goods rather than private goods,the gap of attracting capital and the gap of productive public investment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will both be narrowed.Thus equalized payment transfer can narrow the regional gap while enhancing economic efficiency,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and implement relevant policies.
Equalization Payment Transfer;Government Expenditure Competition;Economic Efficiency;Regional Equilibrium
F812.4
A
1674-4543(2015)03-0049-13
2014-12-12
江西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财政竞争视角下的均等化转移支付的效率研究”(14YJ37)
唐沿源(1982-),男,重庆梁平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