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6-25周常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6期

周常稳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昭示着高考制度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当前,学校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合时宜,选课走班制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虽然选课走班制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在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求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一种双重管理、教管合一、家校共管、学生协管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 双重管理 教管合一 家校共管 学生协管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1]。而这意味着未来普通高中将出现20多种课程组合,而一般高中很难开出20个行政班,如何落实当前高考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此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郑富芝、副司长申继亮给开出了“一剂良药”——“走班制”。两位司长认为:“学生自选考试科目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教学上的问题,就需要高中改革教学模式,实行走班制教学。”[1]然而,当前的选课走班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众多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出解决对策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选课走班制是指普通高中不仅根据学生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结果,把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班集体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由于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会再到另一个教学班上课,所以这也是选课走班制的由来。

笔者通过对实行选课走班制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十余个试点省市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利大于弊。具体来说,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提高了学习成绩,减轻了课业负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

选课走班制必然使普通高中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局面。教学班极大地削弱了行政班的教学功能,而班集体的建设往往依附于班级教学,从而导致行政班教育功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班班级管理的难度。

(1)班主任作用弱化

选课走班制使行政班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时间上,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多个时间段将会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在空间上,由于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会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因此,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处于班主任的监控之下,班主任很难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全面了解,更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要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教学班,难度较大。

(2)班级概念淡化

选课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人一张课表成为了现实,进而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导致行政班组织班级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过去的很多班级活动被迫缩减甚至取消。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学生对行政班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流浪儿”的感觉,从而淡化班级概念,逐步丢失班级主人翁的精神,不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班班级管理功能狭隘

(1)班级管理秩序混乱

教学班是由同一年级来自不同行政班、选择同一任课教师的学生组成,它不仅是一种相对灵活的班级组织形式,还是一种管理较为宽松的组织机构,他们通过等级水平考试后随之解散。因此,教学班并不像传统行政班那样作为一个严谨的组织机构而存在,它只不过是一种“灵活且宽松”的临时教学组合体,这一性质注定其班级管理功能的狭隘性[3]。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同一年级的不同行政班,他们上下课一般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临时性的集结增加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进而使教学班的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并显得格外混乱,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收缴方面。

(2)班级管理价值取向单一

教学班的目标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学科等级考试,这一目标注定了教学班班级管理价值取向的单一性——教学。教学班班级管理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主动性、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等方面开展,而忽视除教学之外的班级教育功能。

3.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缺位

(1)教育监管人沟通渠道不畅

传统固定班级组织模式下的教育监管人由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组成,而选课走班制使任课教师的组成多元化,这是由于选课走班制赋予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使其能够依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任课教师,进而导致教育监管人之间沟通不畅的局面。

(2)教学班课后辅导难以开展

走班制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行政班,上课时同学们集结,结束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行政班,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任课教师相异,学校很难安排辅导教师深入到行政班开展课后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育为核心,管理为手段

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切管理手段都是为教育服务的,都是实现教育的途径,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任何管理手段都应以教育为核心,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这与沈韬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应把班级组织的人本化、班级规范的激励性、班级人际关系的共生性、班级氛围的融洽度作为衡量班级管理的主要尺度”[2]。

2.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并重

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的出炉,将为学生提供20多种课程选择组合,给予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自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但任何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的作用,每个个体只有在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然而班集体作为学生生活的共同体,应以尊重班集体的完整性为前提,培养每一位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共同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与尊严。

3.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相结合

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但管理并不等于是“管教”和“控制”,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任何班级管理改革的举措都应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实现教师管理、指导与学生自治管理、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普通高中走班制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

1.双重管理

普通高中的学校教导处和德育处是负责学校管理的主要部门,在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二者更应各司其职、协调管理、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其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

(1)教导处主管教学班

教导处在选课走班制中扮演“神经中枢”的角色,即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其职责主要是对教学班的教学实施管理,包括课务安排、教学研究、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等。

(2)德育处主管行政班

其主要职责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规范学生的行为。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使学生进入不同的教学班,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还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因此,各个行政班应充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全班开展班级文化讨论,寻求共同需求,进而形成班级共同愿景,确立班级特色文化。在教学班中他们对本班特色文化进行讨论、交流,进而打破班级壁垒,有利于学生班级归属感与荣誉感的培养。

2.教管合一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自觉承担教育、管理及帮助学生的职责,进而形成一种“师师尽责、教管合一”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1)行政班班主任要实行动态管理

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班,致使教学班成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笔者认为唯有实行班级动态管理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教学班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身心状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主动进行沟通。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实行走班制,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将会在教学班度过,他们游离于行政班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因此,行政班班主任应加强学生的自觉性教育,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使其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并积极配合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工作。

(2)教学班任课教师应班主任化

教学班任课教师不应把教学班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教学,而应把教育目标多元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教学班任课教师应淡化学生行政班的意识,增强教学班的意识,以教学班为整体将不同行政班学生交叉排位,打破班级界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维护课堂纪律,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班集体观念的形成。第二,教学班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及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去处理教学问题,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家校共管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校关系势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在实行走班制的普通高中,更应重视家校共管,这不仅仅是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每个教师的职责[2]。因此,学校应切实做好家校的时空“对接”,通过重新整合家校沟通渠道,使学生在家校共育中和谐发展。虽然学校在长期家校沟通中创建了许多沟通方式,如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意见箱等等。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更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的功能,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实时互动。在互动平台上,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学习档案,账号、密码与学生一一对应,仅供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登陆,他们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广泛交流,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等),还可以共同研讨未来学生的教育方案。家校互动平台不仅拓宽了家校的沟通渠道,还有效地弥补了走班制模式下家长以及班主任对学生在校期间日常表现了解不全面的弊端。

4.学生协管

走班制的实行必然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多元化、复杂化,为使班级管理能够高效、平稳、和谐地运作,必然需要学生的参与,在走班制推行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作用。首先,把行政班按一定比例分为若干组,在分组过程中,应坚持“自由组合的原则”,行政班班主任在学生自由组合结果的基础上,再根据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强弱互带的原则进行局部调整,这样形成的小组成员才可以相互配合,便于以后小组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分组的基础上,应为每一小组选配组长。组长应由小组推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初步产生,最终经班主任综合考虑任命。组长必须具备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在小组当中应有威信、能带头起模范作用。最后,组长产生以后,班主任应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通过分组不仅能达到学生协管的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班级荣誉感,有效弥补课后教学班任课教师辅导不到位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4559/201412/181667.html.

[2] 沈韬,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3] 张晓红.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J].潍坊学院学报,2011(4).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