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要策略

2015-06-25张建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良好习惯家校

张建华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探索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养成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探索和实践。

【关 键 词】 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一、精选内容,突出养成教育的重点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要对所有的良好习惯进行养成教育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贪多求全,要有计划、分学段、有重点地实施,保持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循序渐进,让好习惯一个个地养成。为此,学校应当组织行政领导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深入调研,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和具体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精选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要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内容精选,突出重点。要对传统的养成教育内容大胆扬弃,加入时代元素,体现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新要求。要摒弃远离学生实际、违背儿童天性的“高、大、全”要求,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为了更好地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提高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好操作性,学校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力量,精选内容,分年级、分内容、有层次地制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作为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和培养。

二、深化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如语数学科要重点开展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相关单元的主题内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班队课应积极探索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新课型、新模式。其他学科教育也要依据各自特点,设立养成教育目标,开展有富有学科特色的养成研究和探索。

三、强化训练,发挥活动的载体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才能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

因此,要求学校行政教师要勤于督促,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于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要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以及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不放弃、不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学校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特别注重在活动中培育其良好习惯。

四、课题实施,探索养成教育的路径及模式

通过课题化的形式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养成教育系列化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如为了探索养成教育的路径和模式,我们片区的教研共同体学校共同制定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课题方案,并成功申报为市级课题。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共同体又拟定了十多个分课题和子课题,分解安排到各个共同体成员校认领研究,各成员校再把认领的子课题分解布置到各个老师和班主任,组织开展研究。各学校和教师紧紧围绕课题设定的目标,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共同探索养成教育的路径及模式,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从一开始就迈上正规化和科学化轨道。通过共同体各成员校的共同研究,并经常开展研讨和交流,可以真正实现学校和教师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一条具有共同体教研特色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五、优化环境,营造养成教育的氛围

优美环境能够教育人,优良文化能够熏陶人。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来创设各种育人氛围,让学生在优美化的环境中和立体化的文化中耳濡目染,接触体验,逐渐达到育人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要创设优美化的校园育人环境

环境能够改变人,优美化的校园环境能够教育人。育人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好。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加大投入,努力创设优美、洁净、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如校园路面干净、整洁,学生就容易养成不随地吐痰、扔纸屑的习惯,教室楼道墙面洁白,学生就会养成不随便涂画的习惯。校园绿地、花圃美丽,学生就会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以校为家,做学校的主人,要通过开展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爱护、呵护校园环境。在优美化的校园环境中体会到爱护校园环境是自己义务,也是责任,自己是学校管理者也是践行者,让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养成爱环境、爱卫生、爱公物的好习惯。

(二)要创设立体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小学生良好习惯能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物化的熏陶与提升。

校园文化要突出立体化熏陶,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形式营造立体化的养成教育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来熏陶学生。

如在校园围墙、楼道、走廊等墙面的布置,内容要丰富多元。既要有反映校园精神的校训、校风、学风,校歌、校标,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也要有反映学生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守则、规范、名人名言等,还要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经典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等。可以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每月打出一条本月应养成的习惯,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可以每周打出一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阅读、自悟;可以每月定期出版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校黑板报,让学生观看、学习;可以在红领巾广播中播报关于养成教育的故事,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等等。通过立体化的校园文化营造,形成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家校合作,提高养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要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只有家校联手、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养成教育的成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家校合作:

1. 让家长提高认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校互动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家庭养成教育宣传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推广家庭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的育儿水平。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使学校的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可以更有效地得到落实和显现。

2. 让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协调一致。让学生把家庭教育的好习惯带到学校,同时让学生把学校教育的好习惯带回家,寻求家长的支持、见证、督促与强化,实现家校教育的协调一致,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让家长养成良好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良好习惯模仿的直接榜样。通过要求和倡导,营造家庭养成教育的好环境,以家长的正能量催生孩子的好习惯,以家长的好习惯影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学校开展养成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共同体学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开展探索和实践,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 小学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章宏,潘满库.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 符艳萍. 浅析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 学周刊,20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良好习惯家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