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疯传“跑得快死得快”靠谱吗
2015-06-25李钢
李钢
跑步,作为一种最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省城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崔先生就是位“跑步爱好者”,他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然而近日朋友圈疯传的一则消息让崔先生开始纠结。“报道说最新研究表明跑得快死得快,跑得多死得多。”
崔先生所说的消息显示,丹麦科学家做了一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名研究对象的跟踪调研。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一组是1098名跑步爱好者,对比组是413位每日久坐、不参加运动的人,在12年的追踪中,跑步者组已有128人死亡,不运动组里死亡28人,前者的死亡率要远高于后者。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少“跑步爱好者”的担心:这到底靠不靠谱?
专家:过度跑步不仅伤“心”还伤“关节”
“无论是什么运动,过度肯定有害。跑步过度,同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专家蔡卫东主任表示,跑步过度确实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仅不能锻炼身体,反而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蔡卫东建议,跑步时应该将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好不要超过每个人的最大运动心率。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这就要求控制跑步量、跑步时间、跑步速度等。
丹麦这项持续十几年的研究也表示,过量运动,会让心脏负担过重,从而造成心脏与主动脉的结构变化,引发猝死危险。马拉松不断发生选手猝死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结论。
过度跑步除了会伤“心”,还可能会损伤关节等其他方面。济南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专家张宝峰表示,人体过度跑步就和汽车过度行驶的道理差不多,过度跑步会对关节软骨面有一定的磨损,容易导致退变性关节炎等疾病。如果是中老年人,这种磨损可能会更甚。
专家表示,想既锻炼身体又无副作用,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跑步量、跑步时间、跑步距离以及跑步速度等。
建议:跑步目的不同,方法也不一样
蔡卫东表示,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没有固定的标准运动量。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如果是本身患有心脏疾病,就不能采取跑步的锻炼方式。
对一般健康人来说,合理的跑步频率最好是一周3次,隔日跑1次,每次30分钟、5公里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跑为宜。跑步的目的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是为了减肥,跑步后还应配合力量训练。如果是为了对抗疲劳,调整亚健康状态,还应配合科学的膳食措施,特别要注重早餐质量。
在跑步时间上,如果是为了减肥,早上空腹状态下慢跑最能帮助消耗脂肪;如果是为了消除疲劳,提高睡眠效果,睡前适度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跑步都要设好上限,而且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慢跑开始,并逐步增加跑步距离。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合理确定跑步量和跑步速度。
(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