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机制研究
2015-06-24王会文
王会文
摘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三螺旋理论,结合我省实际,阐述了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在基地建设中的互相关系,探讨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长效运行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实践教学;三方协作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高校面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供求不匹配、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高等教育不能更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内部分高校的调研,基于三螺旋理论,分析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需要采取的对策,探讨了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长效运行机制的方法。
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育是关键一环,贯穿全部过程,是大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自身整体素质的重要步骤。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必要载体和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十分重要。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从大学生方面来看,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补充实际动手能力的不足和短板。一些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使大学生接触新思维、新科技,拓展视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
(二)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
从企业和高校来看,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加强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和人才梯队,提高企业效益;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得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促进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更为紧密。
(三)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
从政府方面来看,积极创新政策举措,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以推进校企合作、有效互动,逐步优化区域人才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校实践教学基地
存在的困境
目前,各大高校均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偏少、
作用发挥不充分
从对福建省内部分高校调研的情况看,实践教学基地总量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分散实习,分散实习缺乏系统性,大多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对实习实践活动缺少系统安排,仅作为教学过程中参观考察场所,没有发挥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一方面,高校和企业虽然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由于协议没有刚性的约束力,往往无法落到实处,一些实践教学基地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大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企业如果没有获得相应收益,甚至增加了管理难度和费用,这种合作模式缺乏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政府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比如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实习生制度;对一些实习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企业,缺乏政策激励等。
从以上情况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转变思路,加强合作,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实践教育方式方法,培育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实践教学基地机制构建研究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维兹教授和荷兰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利用生物学中的“三螺旋”原理,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互动关系[1]。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企业、高校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动力,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推动知识创新和应用;政府、企业、高校都是创新主体,在交互合作过程中,保持独立作用和地位,又相互重叠促进。
笔者认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螺旋理论同样适用。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作用,调动三方的积极性,密切沟通、交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最终形成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一)政府视角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统筹考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导高校实习实践活动的创新。
1.逐步完善法规政策。政府应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实践教学基地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促进实习实践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比如政府可以明确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社会责任;针对大学生实习实践中的劳动权益维护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实习生和企业的利益[2];对于实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好的企业,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奖励等。
2.发挥政府纽带作用。政府要利用职能优势,发挥纽带作用,为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发布高校人才培养、企业实习需求等信息,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
3.扩大实习实践范围。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建立了大学生见习中心或见习基地,为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免费见习。政府可将实习实践工作延伸到在校大学生,使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水平和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二)高校视角
高校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需求方,要积极协调政府,主动与企业通联,做大做强实践教学基地。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紧扣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践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确保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建立有效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2.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形成相关产业技术联盟,推动“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构建产业技术联盟,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加贴近市场,更快捷高效地融入市场和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为企业输送一批符合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企业视角
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领航者,也是人才智力的需求方。企业必须积极沟通协调政府、高校,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打造人才智力优势,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1.提高技术创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高校开展项目合作、研发攻关,增加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发展。
2.打造人才优势。加强与高校人才合作培养,利用高校师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和人才梯队。同时,利用学生实习实践机会,选拔适合的人才留在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保障。
综上所述,基于三螺旋理论,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加强彼此之间协同协作,努力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培养出一大批社会急需紧缺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