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峡白鹤泵站更新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2015-06-24张凡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23期

摘要:实施灌区泵站更新改造是恢复提升水利设施功能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宝鸡峡白鹤泵站实际,分析了开展白鹤泵站更新改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为泵站更新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宝鸡峡;白鹤泵站;水利灌区;泵站更新改造;水利设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0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49

1 白鹤泵站概况

宝鸡峡白鹤泵站是塬下北干灌溉系统帝王泵站的二级站,主要灌溉秦都区马庄镇、渭城区北杜乡、底张镇和泾阳县蒋刘乡的农田。该泵站于1959年建成,1997年对主机组及部分电气设备进行了更换。设计灌溉面积7.76万亩,设计流量3.87m3/s、扬程19m。安装24SAP-18A型卧式离心泵4台,20SA-22型水泵1台,泵站总装机容量1200kW。泵站为正向进水正向出水,主厂房、输水管道、出水池呈直线布置。出水管道采用拍门断流,压力管道为单机单管,管径800mm。主变压器为S7-1600-35/6.3kVA,35kV输电线路从帝王到白鹤全长4km。

2 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白鹤泵站机组设备、设施经多年运用老化失修,有的设备已被淘汰,不能满足新规范要求,急需对其进行更新改造。主要体现在:

2.1 促进灌区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需要

白鹤泵站灌区农业及相关产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农业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向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对农业供水保障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白鹤泵站自动化程度低下、机组及配套设备老化的现状难以满足用水需求。所以,对泵站更新改造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泵站安全运行的需要

白鹤泵站设备经多年运行,老化严重,性能下降,效率降低,虽经多次大修,仍难恢复设计性能。电气设备多属国家明令淘汰产品,能耗高、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低,严重影响泵站安全运行。泵站控制保护系统老化、动作不可靠、无自动化控制系统。泵站设备配套不齐全,没有消防等安全保障设施。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对白鹤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2.3 改善灌区现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需要

白鹤泵站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设施和设备老化破损严重,管理单位运行成本与维修成本逐年增大,泵站抽水能力不足,灌溉供水没有保障,严重影响着灌区农作物的适时灌溉,致使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工程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2.4 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职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由于白鹤泵站生产、管理设施存在很多隐患,职工的安全保护工作存在诸多困难,表现在:泵站机组设备性能较差,噪音高,加上无自动监控设施,职工常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厂房没有通风、采暖装置,夏季高温,湿度大,冬季寒冷干燥;生活管理用房墙皮脱落,屋顶漏水,生活用水由于设备老化等故障,经常出现断水现象;站区四周砌护体及围墙裂缝、倒塌多处,形成安全隐患。所有这些都给泵站职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5 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的需要

宝鸡峡灌区地处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白鹤泵站可灌溉土地面积大,泵站更新改造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抑制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威胁等作用明显,同时可为灌区生态景观用水提供备用水源。

根据2009年2月陕西省泵站安全鉴定专家组对宝鸡峡白鹤泵站的鉴定结论,泵站主体建筑物、机电设备、金属结构等全部评定为四类,综合评价为四类,建议更新改造。

综上所述,由于白鹤泵站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资金紧缺,建设标准低,机电设备产品规格少,工艺、质量相对较差,造成泵站工程先天就存在隐患。多年来灌区水费始终无法按成本价收取,无法提取足够的维修经费,国家各方面专项投入有限,致使工程维修无法达到要求,问题逐年积累,已呈恶性循环趋势。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白鹤泵站是宝鸡峡灌区骨干泵站之一,为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泵站进行改造理所应当。

3 更新改造的重要性

3.1 泵站工程更新改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泵站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其更新改造可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3.2 泵站是全省农业生产主要基础设施和支持系统

泵站灌区由于有较为完善的田、林、路、水等基础设施,水源相对有保障,十分有利于促进所在地区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村工业、小城镇和农村集镇及农村经济发展。

泵站具有较为完善的水源系统,跨地区的输水、配水系统和调节系统,对当地水资源配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 泵站改造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近年来,各地利用自身优势已发展了相当一批果业基地、蔬菜基地、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等,宝鸡峡灌区粮经种植比例由以前的8∶2调整为7.3∶2.7。灌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加快泵站改造的步伐。

3.4 泵站改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灌区地处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大型泵站建设能起到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抑制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威胁等多重作用。

4 更新改造的可行性

第一,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发展问题,为全面改造泵站设备提供了政策引导。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新的黄金期。

第二,国家、省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改造投资有保证。目前灌区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陕西省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增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

第三,我国机电设备设计、生产、制造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新技术、新产品多,有利于提升改造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通过资产重组、改制、合资、引进或合作焕发出新生机,大型水泵机组变配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及规模都跃居世界前列。特别是近几年水泵企业在解决抗泥沙、磨蚀的材料研究,研发适应多泥沙河流上高扬程大流量水泵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为更新改造泵站机电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富有经验的组织、管理、安装、设计队伍为完成泵站更新改造提供了良好的队伍保障。从1999年灌区利用世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对部分泵站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通过工程实践,培养和提高了管理人员贯彻执行四项制度和财务制度的组织水平和工作能力,泵站运行人员在操作运用现有机电设备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主要设备的更新、安装、调试和运行积累了新的经验。

第五,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优越条件为泵站更新改造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目前水源调蓄有限的情况下,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提高输配水设施完好率,并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使项目区农业得到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宝鸡峡白鹤泵站更新改造设计统筹分析了影响工程建设的各种因素,明确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2013年实施后,有效提升了泵站安全运用和抽水效能,为灌区抗旱夺丰收提供了重要的水利保障。

作者简介:张凡(1978-),男,陕西泾阳人,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