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改试验区下的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研究

2015-06-24张润泽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产业创新城市建设

摘要:文章基于山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针对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借鉴其他科技城的经验与教训,分析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难点和关键,运用科技城创新理论,从科技城的创新主体入手,提出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实施措施建议,以促进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

关键词:综改试验区;山西科技创新城;城市建设;创新主体;产业创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06-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04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试验区)是我国为破除“资源诅咒”,推动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山西实施的重大政策试点,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综改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改试验区。探索一种适用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为山西省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出发,依据省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将山西科技创新城列为山西综改试验区的标杆项目,将其打造成全国科技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特色示范区。如何更好地进行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是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所在。

1 山西综改试验区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2014年6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指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从主题上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开发开放、统筹城乡、“两型”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农业现代化、资源型经济转型。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使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对煤炭的路径依赖,寻求适宜于山西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曾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进行了多种尝试。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1996~1999年)。1996提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山西经济的关键”。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99~2003年)。这一阶段实施了“一增三优”、“八大战略工程”、“六大支撑体系”、“1311”等调结构的重大工程,实现了由产品调整向行业调整的深化。第三阶段,稳固阶段(2004~2006年)。这一阶段提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战略,并确定了“七大优势产业”。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6~2010年)。这一阶段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等转型路径。第五阶段,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区的确立及实施阶段。提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路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2 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2.1 山西科技创新城

山西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太原市的辐射能力,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全省的经济区和发展核心区,决定将山西科技创新城列为山西综改区的标杆项目,将其打造成山西乃至全国科技引领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特殊示范区。构想中的山西科技创新城是以山西路和108国道为轴线的太原小店区东部以及晋中榆次区西北部的山西交界处,大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其中科技创新城的核心区在太旧高速以北、靠近榆次大学城的区域。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功能区主要由科技创新研发区、高新科技产业化示范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区、科技与文化融合区等组成。具体而言:科技创新研发区由省级、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团队工作室等构成;高新科技产业化示范园区由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中小企业创业中心等构成;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区由创业基金、成果转化、企业上市、财务公司、金融服务等构成;科技与文化融合区由高科技文化企业、创意中心等构成。山西科技创新城重点扶持的产业主要为山西省重点扶植的创新型产业,即现代装备制造业、特色煤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煤层气产业)等新兴行业。

2.2 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目标及任务

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走向知识化和高水平的产物,其目的是提高民生水平、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科技创新城是区别于工业型、资源型、旅游型等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特殊城市类型,包括科技研发、高科技产业以及为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服务机构三种体系。从各国科技城的发展轨迹来看,主要有科技园区的城市化和城市高科技化两种,从各国科技城的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有政府强制型、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型、自由发展型四种。山西科技创新城应该为政府引导下的城市高科技化。也就是说,从整个城市范围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是城市的主要产业,各种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山西省该区的建设目的以及山西同城化的规划、太原与榆次的区位、资源、工业基础、文化底蕴、发展环境等现状,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科技创新城将依托并整合太原高新区、太原经济区、榆次大学城、晋中经济区、榆次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的区域资源,在依托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及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和带动作用,将科技创新城打造成既能推动已有项目和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又能辐射带动两区交界相邻地带的发展,使之成为山西乃至中部产业转型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科技创新城规划按照“一带两翼”的构想,结合“创新、开放、人本、和谐、便捷”五大核心理念。山西科技创新城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三大高地”,即战略性支柱产业及其产品的研发创新高地、战略性支柱产业研发创新精英的人才集聚高地、资源经济区域型发展的产业示范高地。探索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有效转化的发展路径。

3 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难点

综改区下的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具体到操作层面,难点主要是在转型跨越发展和山西同城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破解“转型跨越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山西同城化”等难题。

从现有资源看,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具有区位、人才、产业等多种依托优势。就区位而言,太原是山西的省会,更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同时,太原作为全国最大的综改区中心,是全省中部经济的枢纽所在,面临着承担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新探索。就人才而言,山西地区拥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国日化院等科研院所。产业方面,山西地区拥有太钢、太重、山西焦煤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但是,如何发挥优势的最大作用,让优势资源有机融合、相互碰撞,孕育和培育出巨大的合力是难点所在。

200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就曾明确提出,要以山西同城化为中心,将太原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与技术创新基地。《规划》为山西同城化提供了实施依据,山西科技创新城可以看作是促进山西同城化的一种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也曾多次强调“山西获批综改区之后,晋中的机遇最大”。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山西同城化步伐较为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山西同城化的提出,到2011年许西收费站的拆除用了近20年的时间就可见一斑。

4 促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措施建议

科技城的发展表明创新是科技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实上,科技城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的。科技城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是城市创新体系构建的指针,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科技城战略目标的保证。科技创新体系由科技创新主体构成,包括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人才支撑体系以及政府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融资体系。根据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实物、技术、政策、文化等四个层面。科技城创新体系的建设是通过建立创新机制和营造创新环境,构建完整的创新网络,激发高科技企业、各类科技中介、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主体的创新活力,增强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竞争能力实现的。因此,要建设好山西科技创新城,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来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带动经济顺利转型:

4.1 解放思想促进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

在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才能冲破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山西转型发展过程中做到如下五点来促进经济转型: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守成求稳心态解放出来。在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认识和利用好山西的文化资源,做到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从单打到联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尝试打破山西经济圈的范畴,将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示范城,可以尝试汇集全省的科技创新力量,凝聚“一核一圈三群”的所有优势,在发展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同时,为晋北、晋中、晋东南经济圈培育创新体和经济增长点。

4.2 科技创新城协调发展委员会的建立

要建立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城协调发展委员会,负责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系统的领导及其动员、组织体系的构建与效能机制发育,势必成为系统的中枢与纽带。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创新城建设战略的实施和组织、政策予以立法保障;对现行的创新领导机构机器组织体系予以提升、强化和规范;组建决策辅助体系,整合社会研究力量,提供决策支持;不断提升创新领导阶层的学习力、知识量和决策能力。

4.3 促进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从产业形态看,山西科技创新城作为山西跨越式发展的代表,应该走产业复合型的道路。发展好以煤炭为基础的行业,做好煤炭深加工产业,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工业新型化步伐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结合山西自身的科技基础和科技能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在全国有影响、有竞争的产业链、产业创新集群。

4.4 调动主体的积极性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是科技创新城的主体,创新城的各主体之间应准确定位,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政府启动,统筹规划;面向市场,企业运作;以人为本,社会参与”的原则,明确职能。确实做到政产学研的充分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城的引领作用,就要准确定位各主体,并明确职能。只有明确各职能主体的位置,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5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实施考核评价机制

在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扶持技术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健全技术市场体系的同时,着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培育多渠道、市场化、产学研结合、产业化提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体系。

4.6 优中选优,重点先行

选拔一批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对其进行重点扶植,将其培育成山西科技创新城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4.7 多元投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吸引外部资金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山西科技创新城。一方面,吸引外地甚至国外资金。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不能只依靠国家和山西省的资金支持,应该主动走出去,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加入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积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好山西本地的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新科技产业。

5 结语

目前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遇到困难,是由历史原因和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实现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光有大决心和大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大智慧、大力气和大手笔。最根本的是建立由高层领导负责的领导协调机制,负责国家政策的实施并制定出一套好的办法,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体制和机制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切实使山西科技创新城在综改试验区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华.山西转型经济史[D].山西大学,2012.

[2] 尤建新,等.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的思考——上海与深圳的比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申小蓉.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型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6.

[4] 樊杰,等.(高)科技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内涵及其创新战略重点[J].地理科学,2002,(12).

[5] 李政文.前沿资讯[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6] 袁纯清.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再造一个新山西[J].求是,2010,(19).

基金项目:本文受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3041035-01。

作者简介:张润泽(1975-),男,山西五台人,山西省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科技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管理、科技金融。

(责任编辑:周 琼)

猜你喜欢

产业创新城市建设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