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教养 烛照人生
2015-06-24何文魁刘芳梁永霞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文字。
教养就是这样一些细小的问题。因为细小,所以常被忽视,但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出自己的缺陷,影响到他人。其实,教养问题的核心不过是心里有别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和坚守个人思德。
文学社简介
浙江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成立于1990年,出版《彼岸》季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文学社现任指导教师何文魁。
拾龄阅章文学社是盐城中学最早成立的社团之一。该社宗旨就是将文学的火苗播撒向少年学生的心中,让文学的魅力永传。文学社现任指导教师刘芳。
上榜理由★★★★
教养这件小事
□越新文学社 钱柯谛
教养这件小事,在生活中流露,在生活的点滴中得以体现。但又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一不小心,就将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了。可一旦把教养这问题做好了,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可以文明和谐了。
教养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推门进屋看见门口有枚钉子能弯腰将其捡起;是出门在外,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是冒犯他人时能真诚地说声抱歉。教养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举手之劳,没有难处。
古人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贤德有教养,能用品德感化社会,孔子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拂之必偃”。康德便是一位被世人传诵的君子。有一次,他应朋友邀请,答应在上午11点赶到朋友的家里。他自己离朋友家大约有12英里,于是他雇了一辆马车在9点出发,准备在11点以前赶到。当他走到一条河边时,发现过河的桥被河水冲坏了,康德不想因此迟到,他看到附近有一间破房子的房梁可以用来修桥,于是果断花了200法郎,让人在20分钟内修好了桥,终于准时赶到了朋友家。坚守原则、自律便是康德的一种教养,教养就体现在这点滴小事中。
杨绛的笔下有一个老王,他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人力车夫。他是孤寡老人,家中并不富裕,只有自己辛苦赚来的一点点血汗钱。杨绛一家当时也处于艰难时期,没什么朋友,家中生活拮据,处境比较窘迫,身份在当时也较尴尬。可老王并不因此而疏远杨绛一家,反而热情给予帮助,不辞辛劳免费送钱钟书先生去医院,自己有些吃的也拿去给他们一家。当老王走到生命尽头之时,他依旧不忘杨绛一家人,送去当时极珍贵鸡蛋与油,这正是一种教养。教养就是心里有别人,与人为善。
至今还热议的“扶不扶”正是教养的一个方面,故意“摔倒”的这些老人、青年,从某种方面来讲正是没有教养的一种体现。这是社会公德缺失的一种表现,也许他们因此获得了利益,但他们的人格因此缺失了不少。在利益与教养之间抉择时,他们放弃了教养,他们使社会的正能量变少,使社会陷入了“扶不扶”的道义困境之中,使社会少了一些温情,多了一些恐慌。正因为教养是件小事,细小得常被人忽视,让人一不小心就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暴露了人性阴暗的一面。
教养是流淌的血液,是灵动的生命,是无尽的财富。它就像是冬日里的阳光,给人们带去温暖,照亮心中的一方净土;又像是春日里美丽的桃花,香气扑鼻,使空气中萦绕着温馨与美好;抑或是轻柔动人的钢琴曲,令美好的想象浮现于脑中,幸福与宁静流转心间。
教养只是一件小事,做好它虽不易,可一旦做好了,便能向社会播撒善良的火种,烛照大家的人生。将心比心,时刻将道义、文明铭记心间,为社会奏响一曲教养之歌,让社会充满正能量。我们将有更好的明天。
上榜理由★★★
修身如树
□拾龄阅章文学社 吕苏憬
“人其实是像那沉默的榕树一样的,最需要自在地活着,那样从容、那样青翠、那样静谧、那样深情,甚至有那样一种不可言说的傲骨……”林清玄先生这样说。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无论荣枯、无论晴雨,天地间站立,那是树的风姿;凡是人,就有向善之心,无论尊卑,无论悲喜、眼眸里流转,那是人的温暖。修身如树,德而不自矜、 聪而不外显、美而不自持。
修身,如树的宽容,胸有泾渭,气量含宏。繁华满枝,亭亭华盖展一片绿荫。先人把宽容视为君子德行的衡量标准,《周易》有 “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说,《尚书》中提出“有容,德乃大”,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亦有齐桓公宽容管仲,建立齐国霸主大业;烛之武宽容郑王,退敌保郑国以周全;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将相之和。可见,宽容并非无能,而是一种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唯宽可以得人”,所以教养,不如习自然草木之法,容清浊并存的雅量,悦人、纳人、容人。
修身,如树的恪守,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树信守树的本分,坚持四时更替的规则,千百年伫立一个位置,岁月刻写年轮,受阳光雨露,历风霜雨雪,向上生长,向下扎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亦要遵守社会规范准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德国人具有信守规则,万事强调纪律的品质,使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恢复,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日本人从小接受自律守纪教育,信奉零缺陷理论,“日本质量”普遍公认为世界第一;哈佛遵循“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让其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创造无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生命的始终,日月的更替,河流的奔腾,草木的荣枯,都由无法抗衡的规律来决定,规则造就成功。“欲知乎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所以教养,不如习自然草木之法,奉敬畏规则之心,知可为,知不可为。
修身,如树的慷慨,己之所欲,推至及人。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给堂弟孙皎的书信中说:“爱人多容,可以得众”。明代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在家书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晚清名臣、近代政治家曾国藩教育子女:“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古训门风的代代传承,流传至今,教我们做人的涵养,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教养,不如习自然草木之法,承先人宽厚仁爱门风,让手中留一缕玫瑰的余香。
人之教养,何妨修身如树?亭亭而立,未虞绽开朵朵花,予绿阴清香,收满腹芳华。人来,随喜,人去,不悲。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