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墨素描,静听花语

2015-06-24赵恒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36期

前人给我们留下幅员辽阔的土地,于是我们的足迹可以自由地在这片土地上徜徉,去聆听风的呼啸、鸟的鸣叫、水的叮咚……怀揣诗意的祖先给我们绘出长长的诗歌图册,我们又多一种幸运,我们不仅是聆听风本身的呼啸,鸟本身的鸣叫,水本身的叮咚之声,我们还用一种超越自然的、诗意的情愫去感知自然和她的诗意。

一朵云

□虎破de

天上有朵云

我想那是我的分身

整片蓝天哟

住着多少我们

【微导读】云、我、蓝天、我们是四类意象,蓝天(远方)、我(近处)是空间距离,我和我们、我和一朵云、我们和蓝天的所有云:联结起远方和近处,意象浑然一体。作者通过意象慢慢地呈现,通过时空距离的连接和架通,把自己的情致慢慢地在一片无限宽广的空间里展现出来,作者在风景里诉说情怀,在情怀里构建诗歌。

【高考对接】2015年广东卷“远和近”、2014年湖南卷“最美的风景”。

【金笔示范】虽然我只能够站立在当下、站在这个低矮的地方,但是我的心却可以无限地放飞。那蓝天上悠闲自得的一朵云就是我,我自由自在地翱翔。不止是我,我看到我们,都住在这蔚蓝的天里,远远地俯视着曾经站立的那片土地。其实,生命是否可以涂抹成斑斓色彩,全在于自己是否放飞自己。只要我们心系远方,远方实则就是近处。

月亮

□存梅

月亮这盏银色的酒杯

总是在不眠的夜晚

把乡愁泼洒在游子的身上

【微导读】“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一个有固定寓意的意象,诗人总是喜欢把乡愁、相思寄托在月亮上。作者的高明在于,他不是静静地凝视着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把月亮形象化、动态化,以“酒杯”描绘月亮,游子不是因为在外而思念,而是月亮硬要把乡愁强加给游子,“泼洒”给游子,无端之语,写出了新意。

【高考对接】2015上海卷“坚硬与柔软”、2014年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

【金笔示范】我习惯了流浪,我已经坚定地把故乡抛在身后,我的心已经坚硬如北极寒冬的冰块,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动容,但是今夜却变了。那惹人怜爱的月光,如那银色的酒杯,硬要走到我的床前,逼我喝下一杯思乡的浓酒。你啊,把我所有的寒冰都融化了。故乡,立刻走到我的眼前,扎进我的心里。我的思念恰如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样,无处可逃。

一滴雨

□漂泊尘世间

一滴雨在夜里醒着,走着

她浑身透明,冰冷

抱着整个夜晚的黑,夜晚的静

没有月亮,只有星星

【微导读】雨:透明、冰冷;夜晚:黑、静。“一滴”为少到极端,“整个”为大到极端。黑夜与透明;雨和星星并存;星星暗喻微光,有微光却说“整个”“黑”:多处悖论,引人思考。作者描绘雨滴在所有沉寂的夜晚,却独自“醒着(对应沉寂)、走着(对应静)”的状态,全诗如一幅剪影图,把希望和绝望都包含在里面。

【高考对接】2015年福建卷“路”、2014年江苏卷“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金笔示范】他如行走在寂静黑夜中的一滴雨,黑暗笼罩着他,他看不清远方,也看不清曾经走过的路,进退失据。寒冷包裹着他,他需要一点温暖,需要一个方向,他不想倒下,也不想向现在一样茫然失措地走。天上没有月亮,他却是透明的,任何的寒冷都可以肆虐他。他真想倒下,干脆来个痛快的。一点微光亮瞎了他的眼,远处天边,几颗稀疏的星星若有若无地亮着。他挺起胸膛,大步向前走去。

大风

□MAXING

塔里木,大风分两路

一路吹我

一路跃过轮台,吹天下黄沙

【微导读】塔里木、大风、轮台、黄沙,寥寥几个意象,就把我们拉回那遥远的古代和那风云变幻的边塞。所有的人物、所有的事情,都随着风的呼喊立体起来。风里有古人“不斩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哀愁。历史逐渐放大、走近,向“我”呼啸而来。但是,诗人没有说出,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高考对接】2015年天津卷“范儿”、2014年山东卷“窗子的联想”。

【金笔示范】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扑得我黄沙满身。我轻轻拾起一粒,那黄沙忽然变化起来。一群铠甲鲜明、斗志昂扬地战士刚武有力地站立在风中,岿然不动。这不正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将军和他的士兵吗?其实,比他稍晚一点的另外一位将军,说了一句更让我们激奋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风裹着黄沙吹向远方,我依然伫立在风中。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