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阅读备考三部曲(上)

2015-06-24费明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36期

品味语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对作品中的重要语句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我们视其为广义的理解语句,是散文阅读备考面临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试题,侧重考查点以及考查的深广度也都因题而异。

理解语句内涵,却不简单止步于理解层面,往往和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紧密结合。如2015年湖南高考第17题(“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和四川高考第18题(“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就涉及到分析综合。因为“这种事”和“这个境界”指代的对象,就需要考生能将视线暂时移向待理解句之外的其他语料上去。如2015年湖北高考底18题(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和江苏高考第15题(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则涉及到探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中的“作品”被具体化到具体的语句。而2015年山东高考第22题(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更是理解、分析、鉴赏和探究的综合,因为它涉及疑问句(也有反问句)的理解,涉及对疑问产生的背景分析,涉及对疑问发出的目的的探究。

2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2015年高考北京卷)

广义的理解语句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试题具体状貌,判断它处在一个怎样的具体层面上,从而根据需要灵活作答。

一、从分析句子结构辨清要素之间的关系切入理解句子含意。使用这一技巧,是体会结构较为复杂语句的基本思维路径。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2014年高考山东卷)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分)

这是一个“虽然……却……(所以)……”句式。先是一个转折复句,是说塑像虽然一般化,但是清疏真实。再是一个因果句,因为塑像清疏真实,所以难得。其间省略一层含意,即在作者看来,清疏真实是塑像最难得的品质。渗透在这类句子中的审美倾向,就是这样分析出来的。

这种句式,非常富有表现力。很多富有思想性的文章多有此类句式的运用,如鲁迅《〈呐喊〉自序》。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句式,是“回忆虽然能使人欢欣,(但是)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所以)没有什么意味”和“回忆虽然没有什么意味,但是我偏苦于有所回忆,所以那些回忆便成了《呐喊》的来由”的组合。从这样的句式中,我们能感受语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感受言语者特殊的价值取向。这类句子是富有个性的语言。

二、从句中兼具复指性和概括性的词语切入理解句子的含意。如上述提高的湖南高考第17题和四川高考第18题,只要明确“这种事”和“这个境界”指代对象,理解句子就会迎刃而解。而就北京试题来说,明确“书香”与“诗心”所涵括的内容,语句的理解也立马变得容易。下面是湖南题涉及的语段。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首先要明确“这种事”是指代什么事,若说是指碗不慎滑落,恐怕和“以后多着呢”难以搭配。这只是看画线句之前的信息做出的概括。若兼顾后者,我们的认识和判断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有的甚至是碎了的”,可见“这种事”是指珍贵的事物随时失去,甚而是永远地失去。而“这种事以后多着”,是说人经常会遭遇珍贵的事物随时失去,甚而永远地失去的情况。而“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则含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这样的事在过来人那里已经司空见惯(“最后一句很轻很轻”),另一层则是对于刚刚面对人生境况的我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什么意思”暗示引起我的深思)。当然,明确句子中具有复指性和概括性词语的含义,也并非简单事。

三、从探寻言语出现的特定背景的筛查和分析切入理解句子的含意。如北京题要求理解的那个句子,其中“书香”与“诗心”具有概括性,可以参照(二)中的思路,去寻找它们各自概括的内涵。这样的寻找,启示我们理解句子必要时要从理解作者如此说的特定背景切入。作者说“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是基于前文所讲的大量事实。这些事实,既让“书香”与“诗心”的内涵具体化,又要其所在的句子内涵具体化。“书香”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