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渡渡鸟

2015-06-2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3期

内容摘录

1681年,毛里求斯。

清晨7点,天已经大亮。然而罗德里格斯岛上的森林里却突然变得可怕的寂静,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屏住了呼吸。

渡渡鸟抬起头,不远处,一支黑洞洞的枪口死死地盯着它。火光一闪,枪响了,世界上最后一只渡渡鸟应声倒下。一只卡尔瓦利亚树果从它的嘴里跌落出来,滚到一边。

法国军士托马斯·哈代把渡渡鸟挂在双筒来福枪上,吹着口哨回到驻地。托马斯先生对当天的晚餐很满意。

1505年,葡萄牙一个名叫马卡云拿的航海家惊喜地踏上了毛里求斯海滩,成群的渡渡鸟迎上前来,过分热情地表达着它们对人类的亲昵。随后而来的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肥硕可爱、温顺笨拙的鸟儿果然美味可口,而且,只要用大棒就能轻易打中。因为这个安详平静的岛屿上,渡渡鸟几乎没有天敌,它的翅膀退化了,它不会飞,也跑不快。在葡萄牙人看来,这是很可笑的。于是给它取名“渡渡”,葡萄牙语的意思就是“笨笨”。

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接踵而至,渡渡鸟被一盘盘端上餐桌。渡渡鸟苦苦支撑到1681年的这个清晨,一声枪响过后,渡渡鸟倒在巨大的卡尔瓦利亚树下。卡尔瓦利亚树从高空悲伤地注视着这一切。

不知道为什么,当天晚上,托马斯先生并没有啃掉这只渡渡鸟的头。残存的鸟头,如今被收藏在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刘易斯·卡罗尔先生在博物馆见到了这只风干的鸟头,于是他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写道:“渡渡鸟坐下来,用一个指头撑着前额想了好长时间,就像照片上莎士比亚的那种姿态……”

可怜的孩子们,他们是不是知道,渡渡鸟其实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曾经真实存在?

渡渡鸟死了。目睹悲剧的卡尔瓦利亚树不再有种子发芽。这种可以长到30米高的巨树,像是要为渡渡鸟殉情。人类对此毫无感知。他们只在意它质地坚硬、纹理细密,他们拼命砍伐。300年后,遍布全岛的森林之王,仅仅剩下13棵。

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他终于发现,濒临灭绝的卡尔瓦利亚树与已经灭绝的渡渡鸟之间,有着神秘的关联。

卡瓦尔利亚树的种子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它无法自己冲破,它必须被渡渡鸟吃下去,再排出体外,种子的外壳被磨薄了,才能发芽、生长。而且,只有渡渡鸟吃它。所以,渡渡鸟死了,它就不能新生。

坦普尔把与渡渡鸟习性相似的火鸡整整饿了一周,强迫它吃下卡尔瓦利树坚硬的果实。种子被排出体外,坦普尔教授小心地把它种进苗圃,不久,苗圃里长出绿绿的嫩芽——卡尔瓦利亚树惊奇地发现,人类居然帮助了它,而不再谋害它。

从1600年到1966年,地球上已经消失了164种鸟。自然界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缺失,会导致怎样连锁性的灾难的发生?对此人类相当无知。了解到渡渡鸟与卡尔瓦利树命运相连,只是一个偶然。我们不知道,因为人类的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剧已经上演,多少悲剧正在上演。

●编辑提点:渡渡鸟的灭绝,是工业文明大规模灭绝地球物种的开始。之后,“逝者如渡渡”成为西方一句哀伤的谚语,用来叹惋消逝的事物。而随着时代变迁,消逝的事物不仅仅是物种的灭绝,还有很多历史的痕迹,也有无数情感的烙印……一切的一切,都在寻觅中渐行渐远。有些改变,或许并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也没有那个最后的时刻表,可是却在隐隐的渗透之中,那么深入骨髓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情感。这种悄然的流失,有时让人更觉可怕。

可叹的消逝不断上演,这都是源于人类的欲望吧?翻开书,一个个“它”定定地向读者看过来,安宁的、纯净的、孤独的、骄傲的、期许的、落寞的眼神,都带着一抹忧伤。在一声声感叹之中,我仿佛看到一片飘零的白色羽毛,就这样,晃悠悠地、缓缓地从空中坠落……

“申赋渔的一本书,只是为了让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能够偶尔回首一望,不论是人类还是普通一人,对于天地万物,都还是要留下一点点悲悯与敬畏才好。否则的话,逝者如渡渡,我们能留下的只有愧悔与遗憾。”《广州日报》如此评论道。

◎适用话题:寻觅;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美丽与哀愁;消逝与流失;求索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