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
2015-06-24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高三(21)班 雷鑫
故宫的城巍峨壮美,气势磅礴,仿佛凌越天地般强势霸道;东京郊外的屋恬静幽美,温柔细腻,尤带祥和交揉之气。人类的意志在建筑之中表露无遗,碰撞冲突与交融和谐都是最为原始的相处方式,自然意志纵容人肆意玩闹,让最为激烈与柔美的一面都在苍穹下铺现。
自然有如子宫孕育人类,以天为被,以地为榻,幽泉甘露,佳肴裹腹,她让人汲取她的一切成长繁衍,并在最初“弱肉强食”的法则下给予最宽宏的恩惠——智慧。于是人没有翅膀却仍能翱翔蓝空,没有鱼鳍却能畅游瀚海;在平原筑造高楼,在河流搭建桥梁,相隔万里却能交流互动。撤去时间与空间的屏风,自然的面貌似清晰展露,没有任何的物种比人更加接近自然的心脏,更了解自然的柔情。这是自然意志给予人类最为特殊的亲吻。
所有存在的相处方式不外乎融和,即使是如同母子的自然与人也不例外。
“弱肉强食”的铁则在人类道德性社会体系下显得文雅内敛。生产是最初的本能,两者结合后显现出对自然的探求与挤压,去开拓、压榨其余的一切。人开垦脚下的土地,种植五谷,扩大种族;人圈养牲畜,驯服量产,予以流通;人修砌土石,筑屋建房,开采矿石,冶炼金属……人在大地之上繁衍生息,世间万物更替,而人世代延续,在自然之中形成躯体、分化四肢,膨胀壮大,日渐完整的意志向往着新天地探索,与自然携手共进,在日升日落中演绎出生命的壮丽。绿野麦田,蓝天炊烟,毋庸置疑,人身上有与自然相似的壮美,两者无声的融合源自人类自我的意志与自然意志的静默交流。小桥人家的静谧与喧闹,更凸显高山流水的秀丽壮阔,人自诞生于世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是她的分化,探求她,挤压她,成就它,顺应她,完成她。
然而云端高山终有顶端,奔流川溪也有终焉,两者相容是一种常态,与此而来的冲突也是无处不在。倾倒的森林日渐褪成荒漠,墨绿纱衣日益泛黄枯萎,过于活跃的人类活动让自然略显疲惫,加重的呼吸让大地为之撼动。凿空山岭开通隧道空洞的岱山,沉积污垢暂停时间的河流,轰鸣机械叨扰永不入眠的城市,明亮灯火永不暗淡的天空……人类意志中强硬的那部分带来的对立冲突令自然发出呜咽般呻吟,人本性中有一种侵略性,注定与自然抵制抗衡,让自然不由退让,两者似乎对等的力量,是一种平衡与代价。
所有的容忍退让到触碰底线,后退既是深渊,缓和脚步协调步伐是不让彼此共同走向毁灭的唯一途径。冲突与融和中走向发展是本能与智慧的产物。人总会明了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以智慧为链条,调整共进。因冲突与融合是自然与人的基本相处状态,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任一倾轧都是过犹不及。绿水如何与高楼共存,晨雾如何与硝烟同起,麋鹿如何与猎犬相行……二者间的动态平衡点,是需要抓住的方向,而这个方向,人能在反复跌倒、爬起中寻得。人的意志与自然本质都向往着同一终点,那是新生旧亡的更替,最终名为统一的归宿。
融和,这最为柔美与激烈的生命的轨迹,衍生力量,推动前行。
(素材来源:《作文与考试》本期 49页《北京的城,东京的山》)
(推荐教师/谢植宣)
编辑/华放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