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占有”素材运用指导
2015-06-24赵福海
【仿真试题】
有人说,今天你用时间占有很多东西,明天这些东西会占有你很多时间。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根据你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材料以一句具有哲理思辨色彩的语句为背景,对“时间”与“占有的东西”的关系进行了客观的思考。是的,人们总是以“占有”而感到自豪,心一直被欲望驱使,从而积累了很多的东西。然而,也正是这些“占有的东西”,将来会占用自己“很多的时间”。这个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却不容易。理解了材料的内涵,便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角度一:可以从“占有”这一概括性角度立意。人用时间占有东西,东西也会占有人的时间。因此,“占有”便成了一个充满哲理意蕴的话题。生活中,有些东西我们应该占有,如知识、品德等,而有些东西,则不需要占有太多,如金钱、权力等。这样,在占有时,就需要我们深入考虑,该占有什么,该如何去占有,从而引出一种具有思辨性的认识。
选材小贴士:选这类素材时,可以考虑正反两面对比性的材料。比如当今反腐中一些官员占有的太多,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而古代一些官员则一身清廉,一心为民,从而受到百姓的拥护。具体分析时,可以在对比中表现出对“占有”这一中心的理解。
角度二:可以从“平衡”的角度去立意。人生需要平衡。占有的东西多,最终用的时间也多;而占有的东西少,最终用的时间也少。这是一种生活的平衡。可是,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这种平衡,因为他们的心始终被欲望驱使。如果能够摆脱欲望的束缚,能够以理智的思维理解生活,便可以在平衡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选材小贴士:选这类素材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撷取一些平凡但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如富翁与渔夫的故事,白领收入多但工作压力大等,透过这些具有哲理性的素材,引申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便可以得到全面客观的观点。
角度三:可以从“放弃”这一思辨性的角度去立意。与“占有”相对的是“放弃”。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放弃的。而正是这种有选择的放弃,才能使自己变得轻松,使自己活得从容。然而,面对利益,我们又常常不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迷失于“占有”的欲望之中。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表达具有个性化的思想认识。
选材小贴士:这方面的素材较多。一些自然现象,如狒狒因不懂得放弃而被猎人抓住等;一些社会现实,如支教教师能够放弃城市的繁华而到乡村等;一些历史人物,如明朝宰相张英因为懂得放弃而出现“桐城六尺巷”的佳话。
【高分素材】
名言素材:
鲁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他占有,挑选。
素材点拨:鲁迅在《拿来主义》中的这两则名言,可以用来表现对“占有”这一话题的理解。如何占有,鲁迅先生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首先,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时,还要会挑选,要理智,而不能盲目。这样,在具体分析时,就可以将这两句名言的内容渗透在对“占有”这一话题的分析中去,理解深层内涵。
生活素材:
“断舍离”是日本人提出并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素材点拨: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些东西,而对失掉某件东西感到可惜。或者,因为还能用而觉得扔掉很浪费,这种观念对于收纳和感情都毫无益处,真正应该考虑的是“这种东西是否适合你”。其实,生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而“断舍离”正是帮助你在“自己和物品”之间做出抉择的好方法。运用这一素材时,可以对这几个字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自然素材:
鄂尔多斯草原上,曾经壮观的鸟群已经不复存在,一只只美丽的鸟儿在污水与浓烟之中死去。这种“鸟之殇”,让我们看到了金钱的魅力,也看到了生命的无奈。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资源,而我们也应该懂得珍惜。然而,看着地方政府“金山银山”代替“绿水青山”,我们不禁要反思,这样做是否恰当。
素材点拨:占有的东西多了,失去的东西也会相应增多。社会的发展,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生态破坏应该需要警钟长鸣,因为掠夺式的开发,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来谋取的。这一素材,在具体运用时,可以借助生动的语言进行呼吁,表达对自然环保这一话题的理解。
【素材演练】
掌握平衡,懂得取舍
张 欣
生活像一场马拉松,跑的过快,身体会中途难撑;跑的太慢,形象就会折损在众人眼中。同理,花费大量时间占有的东西,也需要占用自己很多时间来打理,掌握不好生活的平衡,辨别不清取舍的关系,怎能活出潇洒与从容。
他,曾经满身豪气冲天,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志出川,满腔的报国才情,支撑起坚定人生信念。然而,黑暗的官场却让他无比心酸,困顿中发出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叹。苦闷中,他失意,他彷徨,他只能用苦酒浇灌干涸的心房。反思后,他毅然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篇章,离开了污浊的官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身处自然,李白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平衡了内心的惆怅。
还有一个身影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感动。老贝尔曼,《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那个淳朴的老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在常青藤上最后那片叶子落下之际,他用那双灵巧的手,调好生命的颜色,在那面空墙上绘出了不会被风雨吹动打湿、更不会零落的常青藤叶。正是那片叶子,点亮了琼西眼中的希望,让她看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琼西活下来了,她本来是应该死的;老贝尔曼死去了,他本来是应该活着的。老贝尔曼的放弃,是一种勇气与爱的考验,是用生命对生命的延续。这时,他获得了一次新生――一种超越了生命的精神的重生。放弃,是一种美丽,一种生命的美丽。
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社会,让我们对时代感到欣喜无比。然而,当我们满足于表面上的繁荣时,便会忽略现实深处的悲剧。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清晰的倾向,在生命和金钱之间,后者很难成为目标。可是,看一看鄂尔多斯草原,我们的心又会禁不住一颤:曾经壮观的鸟群已经不复存在,污水与浓烟将一只只美丽的鸟儿吞噬。“鸟之殇”,其实也是“人之殇”,如果眼中只有金钱的魅力,便会对生命产生麻木。该占有的我们必须占有,而不该占有的就应该有所放弃。往昔的“绿水青山”改造成了“金山银山”,取得的是累累的政绩,失去的是百姓的根基。
占有,让自己牵绊太多;放弃,让生命更加美丽。蓦然,眼前浮现一个场景:一朵落花在碧绿的水面飘浮着,那么自由,那么平静,顺流而下,渐去渐远……洁白的梨花真的好漂亮,像圣洁的仙子,纤尘不染,遗世独立。然而,一阵阵微风吹来,那片片的花瓣纷纷而落,就像美丽的蝴蝶,轻盈地盘旋着回归大地,一时间,落花满地,我本想阻止它的下落,可又无能为力,轻轻拾起一片洁白的花瓣,不解地问:“你的生命是那么美丽,可为什么选择凋零而放弃美丽?”淡淡的馨香扑入我的鼻孔,它很平静地告诉我:“为了秋天能够收获累累果实,我甘愿凋零。”我惊呆了,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胸襟和气度啊!
生活,需要占有;占有,必须冷静。
【教师评点】
文章以“掌握平衡,懂得取舍”为写作方向,选取了大量典型的素材,对话题中心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开篇对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写作中心;主体部分,作者分别选取了李白、贝尔曼、鄂尔多斯“鸟之殇”、梨花与果实的关系这几个素材,紧紧围绕写作中心进行分析,全面理解了材料内涵。结尾点题,深化主旨。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