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形象片陷“抄袭门”风波

2015-06-2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3期

复旦抄袭事件只是导火索,

点燃的是此前国人普遍存在的对创新乏力的不满和焦虑

在英文旁白和舒缓的配乐中,一个身着飞行服的女生在教室醒来,漫步于校园,走过图书馆书架、面对着鱼缸、浏览古代文献、手术台边凝视、在派对上起舞、看到黑板上的手绘飞机……最后脱下头盔,露出真容。在这短短的4分50秒里,不可谓不符合校方对该片“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的定位,再来一个似乎不乏深意与文艺气息的片名——《To My Light》,一下子溢出了国际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用来庆祝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的宣传片却被曝出抄袭丑闻:有网友通过截屏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对比发现,两片创意、镜头、文案甚至画面等多处细节,均高度相似。有网友讽刺说:“好歹自家过110周年大寿,结果却拿了隔壁老寿星的旧礼服穿,这也太掉价了”。甚至,有人建议复旦大学改名复制大学。

大学,本来是观察一个社会创新力的最重要窗口。此前媒体曾报道,国内不少大学的校训存在雷同的问题,“求实”“创新”“团结”……这些经常出现在校训中的“高频词”,因此被网友评选为“通用校训万金油”。若你登录一些大学的官方网站,也很难发现学校有什么不同,把一所学校的校名替换为另一所大学的校名,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出一些国内大学没有关注个性和特色的意识,而复旦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虽说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它所体现的内地高校创新乏力,则具备相当的普遍性。凤凰网开设的相关调查中,全球网友除了感到“震惊”“羞愧”之外,还有过万人选择了“警醒,创新乏力故亟待革新”。换言之,复旦抄袭事件只是导火索,点燃的是此前国人普遍存在的不满和焦虑。从“举国批判”的舆论反应来看,很多人是以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这件事情。

而最新的消息是,5月31日,复旦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就此前宣传片涉嫌抄袭事件致歉。

●媒体评点:不可否认,创新乏力不仅体现在大学,也是现下内地企业乃至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在更大的背景下看抄袭事件,就具备了寓言色彩,该反思的不仅是一所大学,而是要思考如何提升国家创新力的寓意。百年前中国落后挨打,国人反思要立足世界之林,首要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但后来发现那只是表面,寻求制度变革才是治本之策。现在要打破创新的瓶颈,也不能停留于一个宣传片、一个产品、一个技术的学习,而要追寻创新受阻的制度原因。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一次谈及创业与创新时提到的:“要进一步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凤凰评论)

◎话题拓展:尊重原创;推动创新;山寨文化;警醒与反思;打破创新的瓶颈,改良创新的土壤……

(资料来源:《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凤凰评论、中国网等)

编辑/华放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