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比较研究

2015-06-24王晓莹

时代金融 2015年15期
关键词:影子信用商业银行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成为热点。银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对各国的金融稳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其信用创造功能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由此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一、引言

与商业银行一样,影子银行也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但不同国家影子银行具有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也就对货币供应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对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在美国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大概40年的时间过去了,美国影子银行方面的发展已积累一定的经验,而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刚刚起步,许多地方都处于摸索阶段,还尚未成熟。因此,研究比较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影子银行这类机构就早已存在,学者也早就对这类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为止,有关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Gorton and Metrick (2009)对以回购协议运行为中心的证券化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进行了研究,抽象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机制。王乐文(2014)认为影子银行高杠杆运作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而期限错配会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不足,产生多米勒骨牌效应。李新功(2014)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在长期内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存在时滞。

现在有关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机理或其影响的研究,鲜少有将中国和美国的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做一个比较的,本文着重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进行一个比较,进而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三、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概述

(一)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

美国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其影子银行能够进行系统内的信用创造。首先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然后再将获得的资金以回购协议的形式从投资银行等证券化机构那里获得证券化产品,假设投资银行等证券化机构获得资金△A,投资银行等证券化机构用这笔资金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贷款或者直接贷款给实体经济获得贷款凭证,把这部分作为抵押池,设计并且出售结构型理财产品,之后再将这些结构型理财产品作抵押,得到一部分资金再次进入新的信用创造中。在这过程中,影子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需要留存一部分作为权益资金,假设其权益资金占比为rd。体系中若干个影子银行进行如此过程的信用创造,那么整个影子银行体系中资产总额将增加△A/rd。

(二)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

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依附于商业银行得以实现,其中最典型的也就是银信合作。根据证券日报报导,截止至2014年10月中国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1498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2412.42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了1.61亿元。银信合作产品是受到许多投资人青睐的产品,首先信托投资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并且出售理财产品获得资金,假设这笔募集来的资金为△B,商业银行将这笔资金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将这笔资金全额发放信托贷款借给企业,企业再将这笔贷款存入商业银行,由此,商业银行又可以将存款准备金以外的资金借贷出去,产生一系列的派生存款,这部分的信用创造过程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类似。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影子银行的存在,经济体系中多发放了贷款△B。

四、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比较

(一)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相同点

尽管中国和美国的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方式不同,但其信用创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点的。首先,信用创造过程最先开始时都是影子银行通过出售理财产品筹得初始资金,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信用创造的。其次,在信用创造过程中都存在一系列共同的风险。例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在整个影子银行体系中,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系统,以及在监管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失等等。最后,整个信用创造过程实际上都为社会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

(二)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不同点

由于金融环境、发展历程等等的因素,相对于存在的相似点,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更多的是存在差异性。

首先,信用创造过程中资金来源不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利率相对比较低,也就是说影子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也就比较低,为影子银行提供了繁荣发展的有利条件。而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拥有闲散资金的个人和企业,这就决定了其信用创造是要依靠商业银行来完成的,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信用创造过程中信用创造方式不同。与美国影子银行直接的系统内的信用创造机制不同,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方式是间接的,其本身没有独立信用创造的能力,它必须依附于商业银行来完成。因此,在中国,由于其金融管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的问题,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不存在金融衍生品复制打包再创造的复杂过程,而是简单的为了给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而美国影子银行以产品创新以及高杠杆运作,在其信用创造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等等才能将存款端和贷款端对接起来。

再次,信用创造过程中商业银行功能不同。在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商业银行只是起到一个中间桥梁的作用,影子银行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贷款获得贷款凭证,作为抵押再出售结构型理财产品。而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商业银行是起到一个主体作用的,而影子银行只是商业银行的替代补充。商业银行受到央行信贷规模、存贷比的控制,而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表外操作,实际上进行了变相放贷,不仅成功将信贷规模控制在管制范围内,获得高于贷款利率的收益,而且也在不承担信贷风险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等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信用创造过程中资金去向不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进行了一系列的风险分散和杠杆扩张,产生金融工具价格泡沫,其以消费信贷为主,刺激消费需求。而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建设当中,目的在于为那些满足贷款条件却又无法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的企业或项目等提供融资支持。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些比较,本文认为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美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学习,但在学习美国影子银行经验的同时,要注意区分我国与美国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的不同,例如金融市场成熟度不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同等等,不能照本宣科。其次,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正处于制度创新阶段,即将要进入产品创新阶段,在产品创新时,不要操之过急,应注意美国在产品创新阶段存在的过度创新等问题,建立规范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以及监管制度。最后,美国因为影子银行引发的次贷危机,告诫我国要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防范系统性风险。

在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信贷需求出现融资难的状况,而传统的存款业务的低利率也无法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削弱影响,借鉴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经验,我国应该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提高重视,使其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王晓莹(1991-),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影子信用商业银行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谁不在谁不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