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一中: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与生本学习圈建设
2015-06-23潘月春周坤
潘月春 周坤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是昌平地区的第一所中学,今天已发展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北京市示范校,成为昌平区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现有初、高中部两个校区,教学班60个,在校生2100人。专任教师231人,其中,高级职称88(含特级2)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人,昌平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0人。近年高考成绩在区内遥遥领先,高中生源全区最好,同时重点本科升学率在50%以上,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
学校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努力践行“生本德育”建设,大力推进“生本课堂”改革。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权。目前,生本课程文化已经形成,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速度快,改革创新能力强。
学校开设了60余门选修课,自主编印了20余种选修课教材,组建了京剧社、青鸟文学社、健美操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举办科技、艺术、体育节等,给学生搭建充分的展示平台,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合作创新的意识,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获奖总数在全区遥遥领先。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昌平一中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遵循“风格务实”和“特色突出”的原则。基于该原则,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需求体现在:其一,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和普及,学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昌平一中是北京市示范校,是昌平区的龙头学校。作为昌平一中的教师,对工作质和量的要求都比区内其他学校要高、要大,如何借助数字校园建设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需求;其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仅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见面会无法实现家校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其三,学校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大力推进“生本课程”改革。如何借助数字校园建设让所有学生都拥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获得“平等与尊重”的教育,又是摆在学校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数字校园核心需求就是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下,能够优化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模式,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为我校“生本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升学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 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
昌平一中为了体现务实的数字校园建设原则,提出了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也就是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边培训”是指培训各模块的相关人员及部门管理者;“边使用”是指以管理机制促模块的使用;“边调整”“边改进”是指在使用各个模块的过程中,有不符合原始需求或者使用方式不便捷的要进行多次调整和改进,直到符合实际需求,模块运转正常。
昌平一中数字校园的功能模块都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开发模块之前需要进行详细调研、仔细梳理工作流程,之后借助公司的技术力量完成模块开发。那么是不是开发出来的功能就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呢?通过实践发现,第一次成型的模块基本都只是一个雏形。它完成了需求的某些功能,但是具体应用起来就会发现还有诸多问题。例如,校本选课模块最初的申报环节只能上传文字,没有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不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程;订车模块的提示信息没有以弹窗形式同步到即时通讯,不便于及时的审核,等等。所以每个模块在投入使用时,首先要培训与该模块有关的人员。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反馈回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我校培训全体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师使用资源共享模块之后,大家反映上传文件时操作很烦琐。然后我们再把问题归类进行讨论,是操作的问题还是流程的问题,再让开发公司做进一步的调整。经过这样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实践,才使数字校园成为各个部门的得力助手,成为教师们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数字校园已经开发的功能模块及教师访问情况如表1所示。
2. “生本学习圈”构建
“生本学习圈”是指:借助数字校园实施平等与尊重的教育,具体体现在学校作为人性化的组织,应让所有学生都具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建立起开放、平等、正义和公道的“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充满了关怀、关爱、关心、关联、相互一体感,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尊重和平等,能发表不同的见解,采取合作的行动,和谐发展,实现共同的理想。通过“生本学习圈”建设,为本校特色教学“生本课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生本学习圈”由五个功能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已经在我校得到广泛应用。
(1)校本选课模块
我校校本选修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两门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周二和周四的第八节课。校本选修课的开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权。本着这样的目标,借助校本选课模块,实现了预开课教师自主网上申报课程,学生在家或者在校进行网上自主选课。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校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选课活动,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感兴趣的课程,且这种“抢”课模式相对公平,没有人为的因素,学生们认可度比较高。目前我校已经进行了5次选课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
(2)学生社团模块
我校已有学生社团30余个,学生可通过该模块自主申报社团、填写活动计划,并选择校内指导教师。社团活动中心指定教师审核之后,该社团即可成立并开展各项活动:可以以学年或者学期为单位进行社团活动的展示。例如,美术社的素描展、京剧社的精彩瞬间、英语社的自编舞台剧,等等。学年末的星级社团评定则根据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而产生。该模块的应用为我校社团“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模式提供了更为高效的保障。
(3)问卷调查模块
该模块能对不同的人群发起问卷调查。例如,每学期末,我校都会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以前是每个班选定5个学生代表对该班任课教师在师德、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分,这样收集上来的数据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够真实,而且被评价的教师个人并不知晓评价的结果。通过该模块,全校学生参与匿名评价本班任课教师,这样既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公平性和真实有效性,也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目前我校已经进行了3次全校规模的评价活动。我校德育处已利用该模块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家风家训的征集活动。此外,我校医务室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昌平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并把统计结果直接上报上一级单位,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4)初高中自主衔接模块
每年8月上旬,新高一年级组上传各学科的相关预习知识,随后等待入学的新生通过昌平一中官网特定入口进入到该模块。确认自己的信息之后,下载相关作业并打印自学质量监控测试的准考证,在正式开学之前还可查阅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初高中自主衔接模块为切入点,使学生和家长通过浏览官网更好地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同时为新生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提供了帮助。我校在2013年新生入学时使用了该模块,约有500余名学生完成了相关业务的提交及查询,学生和家长反响很好。
(5)资源共享模块
该模块是师师、师生优秀资源的共享平台,如导学案、教学设计、微教学视频等。
综上所述,“生本学习圈”为我校“生本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为我校践行“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实现师生发展需要、维护和保障师生切身利益提供了保障。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使数字校园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成为强有力的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对数字校园后续的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1. “四边”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具有持续性
“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的建设模式要延续下去。虽然这种建设模式的推进速度相比其他模式要慢一点,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每个功能模块,切实符合我们的需求,是能用、实用、大家愿意用的模块。
2. 要加大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校数字校园应用上还是一些比较常规的功能,如周历、工资等。后续要加大适应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功能性的开发。例如,开发注重英语口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应模块。同时,要让数字校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学习共同体。
3. 加大对教职工信息素养的培训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让大家多听、多看、多体会。
4. 加强数字校园移动终端模块的建设
让师生、家长使用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真正满足时时互动的需要。移动终端模块中要重点偏重于教育教学模块,期望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自主学习。
5. 加大家校互动的力度
数字校园的参与者不应仅仅是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还要有家长的加入。要让家长多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也可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并且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专家点评
北京市昌平一中是一所有6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示范校,学校以“平等与尊重”为办学理念,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遵循“风格务实”和“特色突出”的建设原则,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模式。
昌平一中入选的数字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之一是“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该成果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一,数字校园把优化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突出了“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其二,总结出了科学务实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模式,即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的“四边模式”,使数字校园建设做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其三,数字校园的功能模块都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其设计与开发从雏形开始,通过原型法在应用中得到反馈和不断完善,使数字校园各个功能均成为师生及家长在日常工作、学习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受到广泛欢迎。
昌平一中入选的数字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之二是“生本学习圈”。“生本学习圈”是借助数字校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平等的、合作的、自主的和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本学习圈”的突出特色在于:其一,支持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通过校本课程自主选课系统、具有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学生社团系统等支持了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其二,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多种资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学生课堂外的自主学习。
总之,昌平一中数字校园建设突出了办学理念,注重管理、注重实效、注重服务、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其建设和发展模式对于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