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对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研究
2015-06-23邓九林
邓九林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通过对合作学习、挫折承受力理论的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就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挫折承受力强的大学生一般更趋向于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方式;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通过提高大学生承受学习挫折、交往挫折及适应挫折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水平。
關键词 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挫折承受力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的转型、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挫折的困扰,导致了众多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这是时代发展对高校体育的要求。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提高学习成绩,更能降低学生在竞争中的挫折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促进其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挫折承受力与简易应对因子的相关分析
实验前将挫折承受力与简易应对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与挫折承受力呈显著正相关(r=.271),消极应对与挫折承受力呈显著负相关(r=-.250)。这表明,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与应对策略密切相关。研究还显示,挫折承受力强的大学生一般更趋向于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方式。
(二)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挫折承受力得分的对比分析
将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挫折承受力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挫折承受力较好的(96-140分)分别占41.9%和41.7%,挫折承受力水平在一般以下的(95分以下)分别占58.1%和58.3%,显示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水平偏低,情况不容乐观。
将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挫折承受力得分进行比较,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挫折承受力较差的(得分45分以下)分别占4.8%和10%,挫折承受力在较好水平的(96-140分)分别占61.3%和40%。显示出实验组的学生挫折承受力较差水平的人数呈下降趋势,而较好水平的人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对照组则与实验前无明显变化。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挫折承受力的平均得分对比,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挫折承受力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挫折承受力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被试的挫折承受力水平。
(三)实验前、后实验组挫折承受力不同维度的对比分析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挫折承受力不同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组在挫折承受力不同维度上的得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经济挫折、就业挫折和感情挫折这三个维度上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性格缺陷维度上具有差异性(P<0.05);在学习挫折、交往挫折、适应挫折三个维度上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且实验后得分均高于实验前得分,说明合作学习模式通过提高学生承受学习挫折、交往挫折、适应挫折方面的能力和改善大学生的性格缺陷,从而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水平。
四、结论
(一)挫折承受力强的大学生,遇到挫折时一般更趋向于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方式
挫折承受力强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多的会去分析现状和造成挫折的原因,积极地想办法去化解挫折和战胜困难;而挫折承受力差的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多的是去想挫折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强烈的挫败感会使学生处于消极状态,这种消极状态往往会让学生选择消极的应对措施。
(二)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
合作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群体激励功能,从而使学生互帮共勉、共同提高,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与练,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去体验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的感受,进而使学生的归属感增强,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水平。
(三)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大学生承受学习挫折、交往挫折及适应挫折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挫折承受力总体水平
合作学习模式会构成相对稳定的组间成员关系和友好、合作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承受学习挫折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正是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在共同学习中,进一步了解同学和评价同学,优化自己的个性修养,不断调试自己的心理反应,使学生更好地与人相处,学会包容和理解别人,成熟地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从而提高了其承受交往中各种挫折的能力。本研究通过提高大学生承受学习挫折、交往挫折和适应挫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2] 房宏宇.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3(1):30-32.
[3] 唐书怡.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 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