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师提升武术课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2015-06-23侯生辉
侯生辉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为了让高校武术课更能适合大学生的需求,重新获得大学生的喜爱,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课受到冷落的因素进行讨论,找出高校教师提高武术课竞争力的对策:教师自身要提高武德修养、人文修养和专业技能;课上要丰富教学内容,学习借鉴国外技击术的成功经验;课余应积极宣传营造校园武术氛围。
关键词 高校武术 武术教学 竞争力
近年来,高校武术课程受到冷落,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如击剑、交谊舞、跆拳道等。受社会潮流的影响,这些课程的开设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再加之一些传统的热门体育课程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高校武术课程日益缺乏竞争力。许多学校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必修科目,但是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并不高,容易懈怠;而当学生自由选修体育课程时,很明显的选修武术的学生占得比例较少,有些是其他项目超员才被迫选修武术。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高校武术课出现如今这种状况作为教学一线的高校武术教师应该有危机感,有责任感。
一、提升武德修养
“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历来注重武德的培养,高校武术教师必须具备极好的武德修养,教师为人师表,时时处处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形象,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武德形象做的好,会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感,提高课堂效率。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要提升文化修养,拓宽传统文化知识面,谨记圣贤关于德行培养的话语,这样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学生疑问时能触类旁通,既可以增加教师魅力,又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又达到教化的功效。大学生的第一节武术课,首先教的不是武术基本功而是讲解武术礼仪、武术精神、武术的渊源、武术先贤的习艺修身的经历等,让学生知道武术的博大,进而产生对武术的尊重,对武术课的尊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日益发达的社会,高校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活泼、以及强烈的事業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对于一名合格的武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会对学生的成长发挥巨大作用。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做到这些,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武术修行的磨练。
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武术技能的学习是体悟的过程,学生的武术学习主要是从教师的示范中得来的,武术教师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武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术技能,许多的年轻武术教师在结束武术学业后,就终止或很少再练习专业技术,只是在授课时才示范,这种现状比较广泛。虽然武术教师在求学时有比较扎实的功底,但是,任何技艺都是用进废退。过去的武术先贤都是活到老,练到老,高校武术教师也应该继承这一传统,既是为自己武技的提高,也是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在教学示范中保持武术动作的准确到位、节奏分明,展示出饱满的精气神,从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其次,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全面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不仅要吃透教材,还应广泛涉猎,深入研究,真正理解所学,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高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对专业技术的传授,更需人文素养的传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传道”是排在首位的,可以说“传道”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国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区域特色[1]。它不仅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价值,也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民族民间的文化交流,提升民族认同感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的写照。
高校武术教师的人文素养既表现为高校武术课教师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人文价值追寻,也表现为高校武术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表现为高校武术课教师对社会、学校以及人的文化价值的探求!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的武术教师对武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只局限在武术视野范围,缺乏对武术专业知识之外的社会现象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解答。武术课堂若缺少人文情感的师生交流,课堂就容易呆板和乏味无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联系实际,武术的学习也就只是对武术动作的记忆,通过武术来对学生进行生活启迪的教化功能就会丧失。
当今的社会各种文化思潮交错激荡,导致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行为方式、心理沟通等方面发生了内在危机,很需要给予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武术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因此,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解答学生疑惑,让学生能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中国武术。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武术课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武术以广播操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很难调动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现行的高校武术课程以三路长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机械的模仿,不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导致学生观念中的武术是花拳绣腿,实用性不强,不新颖。中国武术是一种灵活多样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作为专业的武术教师,不应该将教学局限于长拳和太极拳,局限于套路的学习。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拳种风格多样,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拳术,讲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将单纯的机械的模仿学习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的相互研讨式的教学,教师要讲解每个动作的名称、由来、含义、掌故等,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学习直到正确掌握动作,理解动作;模拟武术套路比赛进行联系,教师讲解规则后,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个学生演戏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即达到了练习的效果,也培养学生的场上执裁的勇气;将散打、摔跤等对抗练习纳入到武术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和兴趣;武术不仅有拳脚功夫,还有丰富的器械形式,教学内容多样,只要教师肯寻找,武术的魅力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
五、借鉴学习外国技击术推广的成功经验
国外的许多技击术如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经过改革后迅速风靡全球。如跆拳道经过改革,既保留了对抗技击功能,满足人们追求惊险刺激的心理需求和自我激励的内心渴望,又因其凌厉的腿法、炫酷的表演、特色的服装等吸引人的眼球,跆拳道已列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就连不爱运动的女孩子也加入锻炼的行列,上课前各个地方赶赴而来的穿着跆拳道服的学生往往引人侧目,可见跆拳道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光这些,跆拳道和空手道等都在各自项目的推广与宣传过程中注重其民族主义精神的培养,强调礼仪礼节的重要性。通常上课时会先对国旗敬礼,再向教练敬礼,训练过程中,队员之间也会相互鞠躬,以礼开始以礼结束;动作简单直接,突出技击技能,习练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术,并且有完备的保护措施,很有效的降低受伤几率;有专门的训练硬件设施如跆拳道专用垫子、脚靶等;不同的技能水平可通过不同的段位来体现,每一级别和段位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段位的学习,层层推进,学习目的明确[2]。这种传授方式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本已具备,古代武术师徒似的传授方式比之跆拳道要求更加严格和细腻,所以需要高校武术工作者加以提炼和改进,使武术课堂既严肃认真又新颖独特。
六、扩大武术宣传,提高武术认识
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影视武打作品,影视作品中的武术是一种艺术化的加工和再创造,是宣传武术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但却容易误导大学生对真实武术的认识,因此,扩大武术宣传十分必要。
高校武术课是学生学习与掌握武术知识的基本途径,但是课时少,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不能完全体悟武术对自己身心的影响。因此需要拓宽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加大武术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武术。高校一般都有武术社团组织,高校武术教师应尽己所能的对他们进行指导,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宣传口号、宣传画等方式传播武术;或邀请武术界或影视界名人进行讲座,定期举办“武术知识”讲座武术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向广大高校学生了解中华武术;也可利用运动会或大型赛事活动组织大型武术表演向组织武术表演;还有,利用互联网传播武术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分享优秀的武术网站、链接,搭建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平台等扩大武术交流学习的渠道。
七、营造校园武术文化
在高校的课外活动时间,各种运动场人满为患,运动氛围十分浓厚。但是,参加武术锻炼的人群几乎没有,只能在校园不起眼的角落,发现武术练习者的寥寥身影。然而在个别省市,高校往往成为大学生武术爱好者传播交流的场地,早晨晨练的学生集合在一起,生龙活虎的练习是校园里靓丽的风景线。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因为他们有这种传统,有这种习武气氛。例如,山东师范大学,每天都有练习梅花桩和其他武术的学生团体在练习,正是由于当时的山东大学的燕子杰老师和山东师范大学的周永福老师的传习,使得这种习武传统一直延续。
课外武术活动是高校武术教学课的延伸,课堂武术教学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武术知识与技能,而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实施针对性教学,而课外武术活动除了多样的运动形式以外,学生还可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是学校武术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武术的有效手段,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3]。
作為高校武术教师也应该向两位老师一样不畏寒暑早起练习、坚持不懈,这恰恰是功夫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最好表证。教师带动一批学生来练习,以少带多,慢慢的一种武术氛围就会营造起来。
八、结论
武术历经千年的积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高校武术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把武术的魅力展现出来,让学生改变武术是“花架子”的看法,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发现,不是学生不选武术课,而是对武术的认识程度不足,当我们将武术的知识讲出来,将武术课生动起来,他们会觉得武术课很有味道,会有更多的学生吸引进来。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高校武术教师应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武术课发光发彩,提高武术课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文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6.07:7-8.
[2] 吕坤.从韩国跆拳道教学模式看中国高校武术课教学之改革[J].实践与探索.2010.05:257.
[3] 拓万亮.高校武术教师如何成就高效课堂[J].搏击·武术科学.2012.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