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经济发展研究
2015-06-23周莎丽
周莎丽
(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咸宁市经济发展研究
周莎丽
(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以咸宁市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实现了对咸宁市经济发展动态把握,并运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分析与预测咸宁市经济的发展,深入剖析了咸宁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试图总结出一套适合咸宁市经济发展的,可以用于指导其实践的理论体系和路径,期望具有对当地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为咸宁经济发展提供指导的现实意义。
咸宁;经济发展;经济预测;战略选择
一、咸宁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52.01亿元,是2002年的4.6倍,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3.8%,高于全省同期的12.9%。近四年,经济总量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5.9%。
2.经济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2002-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5.29亿元增长到35.56亿元,增长了5.7倍,年均增长2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3.7%提高到5.5%。财政实力的增强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2-2011年,一产业比重由28.0%下降到18.2%,下降9.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由36.6%提高到47.4%,提高10.8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维持在34.0-36.4%之间,现代服务业开始起步。
4.农业生产亮点纷呈。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升。2011年,全市粮食产量100.68万吨,比2002年增加10.92万吨;十六大以来,年均粮食产量96.69万吨,比2002年增加6.93万吨。二是畜牧业生产实现“九连增”。2011年,生猪年内出栏量达202.74万头,比2002年增加81.66万头,年均增加9.07万头。
5.工业迅猛发展。2002-201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6.08亿元猛增到279.34亿元,增长了9.7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27.3%。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率由32.5%上升到43.8%,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6.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咸宁生态环境优美、温泉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连续举办了四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大力打造“香城·泉都”城市名片,招徕海内外游客。2002-2011年,旅客接待量达1 502万人次,增长了5.2倍;旅游总收入达77.52亿元,增长了6.7倍。
(二)“三架马车”齐头并进
1.投资大幅增长。十六大以来,咸宁利用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难得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了社会投资成倍增长。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63.13亿,是2002年的10.4倍,年均增长31.0%,近四年更是持续40.0%以上的增速。“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投资1180.92亿元,是“十五”期间(2001-2005年)的3.6倍。
2.消费强劲增长。2002-2011年,咸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3.56亿元增长到242.60亿元,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18.8%。2007-2011年增速分别位居全省市州第3、第1、第1、第1和第2位。
3.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不断上演,国际贸易首当其冲,咸宁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然保持了稳步增长。2002-2011年,进出口总额由7 332万美元扩大到29 441万美元,贸易顺差由6 516万美元扩大到16 980万美元,分别增长了3.0倍和1.6倍。
(三)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 875元,是2002年的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589元,是2002年的3.0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率由2002年的2.86下降为2011年的2.26,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但是,咸宁的市经济总量规模小,发展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缺少支柱产业和拳头产业,虽然咸宁工业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工业化水平低、集约化水平低是咸宁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
二、咸宁市经济发展的效率分析及预测
(一)咸宁市历史GDP发展趋势分析
从咸宁市历史国民生产总值的折线图中可以明确的看出,咸宁市国民生产总产值大体上呈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但是,各交通区的发展趋势截然不同,相对而言,通山县和通城县的发展趋势比较稳定,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直线增长的发展趋势,而其他四个交通区,则是波动幅度比较大的增长趋势,较为突出的是嘉鱼县和崇阳县,但是崇阳县从1999年以后,基本上是稳定的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嘉鱼县则是跳跃式的上升,总的来说,各自的大体趋势相近,且都是持续增长的,因此,在其近期的预测中,所得的预测数据的发展趋势应该也是持续增长的。
(二)建立预测模型
1.建立模型
用Y代表GDP,X代表时间,N代表容量,u代表误差,b0、b1为参数 即可得出预测模型为:
2.求解参数
利用现有的数据和公式
求出参数b0、b1,代入预测模型中即可得到预测公式。
3.模型可行性的检验
利用预测公式对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并运用公式
表1 预测模型检验表
(三)预测咸宁市未来(2015-2027)GDP
从预测模型检验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通城县未来GDP不能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以外,其它几个交通区的未来GDP均可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且其拟合优度相对而言比较高,由于该种方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测,也就是说其短期预测的结果与历史数据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由趋势法预测的结果,都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时间趋势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预测的结果在中长期有一定的滞后;但是在短期预测中相对来说则比较准确。
三、咸宁市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特色城市战略
特色城市又称城市发展的差别化战略,是城市依据自身的区位、自然、历史等与其他城市形成强烈的不同特点,并以此成为城市发展的契机。特色城市以其特色吸引游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中小城市发展战略选择的重点。特色城市同样可以吸引投资,带来低成本。在竞争中主要以建立良好形象为手段,扩大宣传、突出特色。
北纬30度线上的咸宁,是大自然宠爱的幸运儿:淦河九曲盘桓穿城而过,原始森林覆盖的潜山景区山峦叠翠,一城十二泉,泉泉是温泉。咸宁市要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需要重点发展的产品,健全特色产业体系。咸宁市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很多镇都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产业,工业地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大的区域竞争力。未来要充分依托现实基础,继续加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朝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并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同时着力培育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塑造地方企业集群优势。
(二)产业发展策略
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结构,优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和提高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低碳经济战略
咸宁市应该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下克服经济社会梯度差异和产业结构转移困难的压力,发挥自己碳汇能力强,潜力巨大的优势,制定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实现建设绿色咸宁、生态咸宁的构想。
(四)“开放活市”战略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要引进社会资本、现代技术和现代经营模式。咸宁市要进一步对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全面提升咸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大批客商来咸宁市实地参观、考察和投资, 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发展“一主(先进制造业)三特(特色农业、现代物流、旅游业)”四大战略产业,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布局“一主(中部)三支(北部、南部、西部)”四条城业,构筑以三重配送圈组成的鄂南商贸物流网络、构筑以鄂南镇发展轴,构建开放型城镇体系。
[1]叶敏娣,柯新利.咸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5).
[2]邓 恒,燕子宗.DEA方法在湖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6,(5).
[3]魏博通.咸宁市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论坛,2012,(9).
[4]余再鹏.咸宁市县域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1,(9).
[5]邢慧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2095-4654(2015)01-0034-03
2014-11-10
F127;F299.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