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的美丽与魅力——名师课堂评价语鉴赏

2015-06-23赵燕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魅力诗意语言

文/赵燕

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无处不在,就汉字本身而言它的音形意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文化宝藏,是中华文化之根;就文章而言包含着作者满腹的心绪和情感,是中华文化之本;对一名语文老师而言那一本本教材是施展其美丽与魅力的法宝。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也是语文美丽与魅力的精华。如何使用课堂评价语,为学生在疑难处“雪中送炭”,在关键处“点石成金”,高潮处“推波助澜”便是值得探讨与关注的。

一、引导美,展评价语无形之魅力

王崧舟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①是的,正是由于王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使得他课堂上的评价语都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如他在执教《枫桥夜泊》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当上课伊始,老师让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老师开始在在巡视中插话“这个同学在一边读一边划,这说明他已经把感觉落到诗上了。”学生开始勾画了,这时老师继续引导“有些同学不仅划了而且写了,说明他又有了自己新的想法”。

这是多么巧妙、多么自然的学法指导。也许在这之中有学生并没有动笔勾画,有学生也并未意识到要进行批注,但经过王老师的不经意引导,几乎所有学生都动笔勾画起来。可想评价语并不是要求老师的评价语有多么的优美,而在于老师的语言是不经意,但又处处布满玄机。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也许对于学生来说;一切优美的、含义深刻的教学用语皆情语!正是老师这巧妙而又自然的设计,才有了学生对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语文课堂也才充满了人性美!

二、点拨美,显评价语巧妙之魅力

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引导学生由错误走向正确的重要导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②点拨考验老师的教学智慧,老师的点拨点从哪里出发,学生的思维点就在那里生根。点拨是学生理解重难点的关键,以王君老师执教《爱莲说》为例:

王老师的点拨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先是用解释的方式引导学生细品“独”字,并联想到“独立寒秋”,以此来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然后点拨比较“隐逸者”与“花之隐者”的不同;最后肯定学生的发现并总结,这次不仅总结了讨论的主题,而且顺势追问:“在周敦颐眼里,陶渊明是美的,但周敦颐认为谁更美?”不仅解决了牡丹和菊都是莲的反衬这一问题,而且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一举两得。也正是王老师逐层深入的点拨才有了学生的豁然开朗,拨开迷雾见蓝天的心境,为后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诗意美,现评价语多姿之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③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④而像诗一样的评价语,我想没有哪位学生能抵抗得住这种诱惑吧!诗意语文的倡导者董一菲老师就有如此优美的、诗意的评价语,让她的语文课飘荡着诗意的芬芳。以其执教的《边城》来看:

“我不仅欣赏你的这种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表达能力,我更喜欢你的手势,非常的感人。”,这一连串真诚的、诗意的语言,倘若是董老师的学生都会心醉于她美妙的语言,感受到董老师评价语中弥漫着的浓浓的诗味。“平伯先生曾评价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痴’是情的最高境界,于是贾宝玉被称为“情痴”。‘痴’之前加上一个‘娇’字,这是翠翠独有的。”,如果说娇痴是翠翠独有的,那么对语文的“痴”,对诗意的“痴”,则属于董老师的。诗意的评价语会激起学生对语言锤炼的追求,对语言推敲的执着,对语言魅力的追寻,对语文美的寻觅。为了学生的语文,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请在课堂中多一些诗意的评价语吧!

四、互评美,表评价语多元之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是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题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⑤可是在有些课堂上学生的互评却是流于形式,学生之间不敢讲真话,但在李镇西老师的课堂上评价不仅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更是真实的。如其执教《沁园春·长沙》:

先让钟雪飞同学读课文,显然这位钟雪飞同学在之前读了一遍课文,但不是很好,老师并没有因此而直接说出,而是请另外两名同学再次朗读以让钟雪飞点评以此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可钟雪飞并未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而大胆的质疑了其他同学像念经一般,这时另外的同学也站起来反驳“毛泽东的诗就应该抑扬顿挫”,从而老师给予评价:你读的很认真,但没有读出大气之感,并让他再试一次。这一次有了大的进步,老师给予了表扬,并趁机表扬了另两位同学。真可谓是一个都没有落下!也许学生的互评、自评并不是客观的但绝对是他们心中最想说的,互评的魅力也不在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吹捧和贬低,而在于能让他们在评价中有所进步,看到自己的不足。也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也许正是李老师的那句“你读的很认真,但缺少了大气”加上学生间的互评,多元性的动力,才有了后一次钟雪飞的巨大进步吧!这也让我们深思:即使在互评中,老师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助力者。

五、幽默美,示评价语多彩之魅力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它能促使师生和谐,创造美好的课堂环境。国外把幽默感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之一,可见幽默的评价语至关重要。蒋军晶老师的课堂总是生动活泼、欢声笑语,如《文成公主进藏》疑问:

这是一堂借班上课的公开课,蒋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调动了本身严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了他的和蔼可亲,也让孩子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勇于发言。“老师不会的你们要帮帮老师”,这样的语句完全置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接下来老师专门空出一些连词及动物名称让学生帮他,使学生记住了讲故事的诀窍,后面环节让学生再次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时,学生纷纷举手,不亦乐乎。可以说没有蒋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用语,就不会有学生课上的踊跃发言。因此,幽默的评价语是智慧的火花,是思维的启迪,是教学过程的助推器,是教学的艺术,也是使课堂温馨而不失灵气的灵丹妙药。

以上就是笔者对几位名师课堂评价语的一小点感受,也是笔者所认为的语文的美丽与魅力的一小部分。我们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的语文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语文课更要是精彩纷呈的,我们语文课上的评价语更需要别样新意有效的。语文的美丽与魅力需要我们去开拓更需要我们去见证,让学生因为语文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注解:

①董一菲.仰望语文的星空 [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1:78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08

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23

④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7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史建筑.走进名师课堂高中语文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4]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l.

[5]刘显国.评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谭家驹.语文教学评价语探微 [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8).

[7]潘燕红.语文课堂竟能如此美丽[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2).

[8]王跃波.品语文之美,塑美好心灵 [J].河北教育,2010.(10).

[9]刘烽峰.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J].新课程·小学,2008.(10).

[10]齐榕.名师课堂评价与之启示录[J].教苑杂谈,2009.(06).

[11]王霞.魅力语文,美丽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9).

[12]蒋军晶.《文成公主进藏》听课记录〔Z].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2014.11.15.

[13]王崧舟.《枫桥夜泊》听课记录〔Z].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2014.12.17.

[14]本文在论述中多次引用王崧舟、王君、李镇西、董一菲、蒋军晶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魅力诗意语言
诗意地栖居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东方欲晓》的魅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被耽搁的诗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