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野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基于2002年-2012年华东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2015-06-23张红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华东地区高山公平

文/张红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也得到普及。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在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一直备受瞩目。近几年来,随着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是否应该在高考录取中受到照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应该延续下去,它对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是一种补偿,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他们在全国高考的巨大竞争下同教育条件优越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考生保持竞争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这项政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二、华东地区2002-2012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什么样的少数民族考生能受照顾?加分幅度多少适宜?针对这些疑问,现整理出华东地区各省 (市)近10年来民族政策的规定,如下表:

注:(1)上表注释内容:宁德市、罗源县、连江县、福州市晋安区的北峰山区 (日溪乡、宦溪镇)、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龙海市隆教乡,永安市青水乡,上杭县官庄乡、庐丰乡,宁化县治平乡的畲族考生;晋江市陈埭镇、惠安县百崎乡的回族考生;华安县高山族聚居点的高山族考生;生活在高山 (享受高山补贴)、海岛(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报考我省省属高等专科学校民族班的少数民族考生。

(2)上表中,福建省少数民族加分高考照顾性政策适用于全部招生院校,在闽招生院校中无此项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华东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从照顾条件,照顾方式上来看存在差异。2002年至2012年,就照顾对象条件来看,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只要是少数民族考生即可有条件享受照顾性政策,而其他两个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加以限制;照顾方式来看,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为加分投档,福建省、上海市为在总成绩上加分,山东省委在院校调档分数线10分以内的可以向学校投档,由学校录取。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各地区照顾幅度相差较大,3分到20分不等。

三、对现有华东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反思

民族考生在教育体系中是一直受到照顾的群体。上世纪,少数民族因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等不利的教育环境受到国家的格外照顾。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接受同等的教育。同时,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在教育设备、师资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根据户籍是少数民族就加以照顾难免有失公平。

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在各方面发展上仍与汉族地区有较大差距,且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人人平等还不可能实现,该项政策的正当性仍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但在当今,对民族考生的照顾必须限定条件。比如福建省已经规定必须是生活在高山 (享受高山补贴)、海岛 (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及特定的艰苦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才可以享受照顾政策。因此,未来少数民族学生应至少满足少数民族户籍和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两项条件才能在高考中加分。

[1]刘海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2]李立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研究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3]向莉娟,孟立军.教育公平视阈下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21卷第6期.

[4]盛铭.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视角看高考加分政策 [J].大学(学术版).2012年第12期.

[5]崔华华,方美.对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分析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0年第三期.

[6]王怡超.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实践与探索[J].P274

猜你喜欢

华东地区高山公平
公平对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高山从何而来?
公平比较
2017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济南召开
高山台防雷实践
2014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青岛召开
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