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在民办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5-06-23韩子龙王姝欣付磊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院校

文/韩子龙 王姝欣 付磊

校企合作在民办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文/韩子龙 王姝欣 付磊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现代民办教育的又一创新。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采用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与竞争力,最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高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学生的特点,就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性的理论与应用型的能力,做了一些探讨与总结。

民办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中国的民办教育还处在发展期,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大,急需民办教育教学模式的调整,从而改善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民办高等教育要为全社会培养底蕴丰厚、技术过硬、专长鲜明、可塑性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需求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使其为大众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为先进的文化发展服务,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

目前国内的一些民办教育,其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绝大多数还在沿袭传统高校讲授的教学模式。有些院校非常注重适应工作岗位群体对人才的需要,在确定课程设置之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都有充分的调查和仔细的分析,聘请业内专家、社会知名人士,成立专业顾问组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制定教学计划。但有些院校并未做多少改变,认为本科学院多年教学实践,也曾培养出无数的优秀人才。然而,时代的进步,给人才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民办高校教育面对的生源与普通院校有着极大的区别,如果还按老套路,即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做作业,然后教师评估成绩,学生毕业后,再到社会上去实践,必定走不通。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打破沉寂,“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当前,社会上普遍反映民办院校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动手能力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症结,民办院校都对自身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化瘀,而“校企合作”正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单项式讲授型教学,而是通过寻找利益的共同点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学做合一”,这种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何在民办教育中实现最佳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1、结合市场、行业的特点,与企业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航灯,准确、优秀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使这个过程平坦、通顺,不偏离航线。为了使培养目标符合市场、行业的需要,学校和专业相对口的企业进行战略上的多次会谈,对专业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主体课程的教学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深层次的剖析,以此来作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依据,寻求一种利益上的双赢。

2、组成联合管理体系,将教学与实践融会贯通

如何将企业的需求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圆满的完成教学工作,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够的。因此,要将沟通贯穿于每一个有效环节。校企双方可建立一个联合管理体系,编排设计教学时间、地点、流程,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因此,可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企业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同时,还帮助同学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教学的重点以工作流程、实战经验为主,使学生掌握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的教师是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历,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因此,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确定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双师型”教师具备普通教师所没有的实战经验,也具备企业技术人员所没掌握的教学方法。“双师型”教师更具备甚为广阔的市场、行业信息和大量的人脉。因此,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中,“双师型”教师的启用更为贴切。她授课逻辑清晰、重点分明、引用案例着实经典、语言风趣幽默、经验丰富,对于“校企合作”的开展更为有利。

4、知识、能力、素质“三剑合一”

在今天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为了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民办教育就必须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三重培养。“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考核是一种督促,更是一种检验。它是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而展开,它不同以往只凭试卷定高低,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其中,与理论教学一同形成考核比例,从全方位、多层次上进行评比,这样,更能全方位的考查一个学生。其次,进行职业素质培训。聘请企业领导、行业精英、技术人员召开讲座、座谈会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核心技能。最后,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以及品牌影响力的重视。

5、寻求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民办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同以往的新兴事物一样,它随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它在发展的道路上日渐成熟和鼎盛,这是需要一定的智慧。而这个智慧正是指学校和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的东西。即目的和利益。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的目标是盈利。怎样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校企合作”自然成为了最佳的结合方式。无论是资源共享、互助协作还是降本增效、安排就业,“校企合作”无不体现优势。这是这种利益共同使得“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越走越远。

有了最佳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民办教育的培养目标会更容易的实现。这对于学生、学校、企业都是有益的。它的道路还很长,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章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以高校人才培养为分析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2012.04

[2]刘景光.王波涛.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9

[3]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05

G

A

2095-9214(2015)03-0273-01

辽宁何氏医学院)

2014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编号:LMJK201451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院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