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策略
2015-06-23张宇徐国庆
张宇 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策略
张宇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是影响中高职衔接的首要问题,在我国中高职衔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带来了专业选择盲目、专业口径狭窄、专业目录杂乱和专业设置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施行专业集群建构、制定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并建设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关键词:中高职专业衔接;定位偏差;应对策略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途径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职教政策以及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高职衔接在我国已经推行很多年,专业衔接作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专业衔接的实践过程中,专业定位是专业对接的首要工作,专业定位模糊不清会对专业对接造成很大影响。
一、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偏差的表征
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大致涵盖专业对接的整体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衔接的结构布局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对接的整体规划是中高职衔接的目标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专业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衔接的结构布局是中高职院校和专业办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所以,专业对接的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和顶层设计。没有清晰明确的专业对接定位,中高职衔接的长远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专业对接定位是否准确,影响着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与实施,从而直接影响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
中高职在进行专业对接时存在严重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专业对接的定位存在偏差。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仅包含专业大类、专业类别和专业名称三部分内容,而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新增“继续学习专业举例”,这两个文件都没有明确详细地说明不同专业相对应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具体内容,这使得中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判断出发,进行中高职专业的开设与对接。由于不同院校对专业的理解程度和角度不同,导致某些高职院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与中职院校存在脱节的情况,甚至没有考虑院校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只是为了扩大生源。同时,有些中职学校在进行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对接时,往往更加关注高职院校本身的知名度,而没有真正地从专业对接的匹配度和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加以考虑。例如,某中职学校的服务类专业在进行专业对接时,过分关注高职院校本身的知名度,竟与工科示范重点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衔接。这不免引发人们的思考,多年的中高职衔接难道还只是停留在院校的衔接?因此,在进行中高职专业衔接之前必须认真审视专业定位偏差。
二、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偏差的影响
(一)专业选择盲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继续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贯通培养的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的专业。”在中高职衔接实际运行过程中,专业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增强办学吸引力,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而不顾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和学校整体质量的发展。很多专业面向的第三产业中的某些新兴热门产业由于变化较快、更新周期短很难进行长学制的市场预测。此外,部分院校没有领会中高职衔接的要求,申报的专业多数是所在院校的重点专业、教师实力较强的专业,而没有将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要求作为专业选择的首要因素。例如,从《2014年广东省职业院校三二分段招生试点专业及指导性计划安排表》中得知,广东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共设置了82个专业,15个专业的专业名称与《高职专业目录》不相符,表现在专业名称下设的具体方向和细微改动上。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进行的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专业选择中,存在部分专业与中职的招生简章所列专业不对应以及所衔接的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目录》中“继续学习高职专业举例”的专业不相符的问题。
(二)专业口径狭窄
高职的某些专业划分过细、过窄,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就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也导致教学管理成本上升。例如,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制造专业大类中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目前有60家高职院校采用该专业名称,该专业名称与本科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相对应,但是相对应的中职专业目录中的“加工制造”专业大类中部分专业方向比较宽泛。学生在中职阶段比较侧重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而从高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名称来看,专业口径更狭窄、更偏重原理和理论的学习。显然,这对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过窄的专业口径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如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将很难胜任其他工作。“过宽”与“过窄”的专业口径对接,势必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专业目录杂乱
中高职衔接中的某些相同专业在很多不同院校同时集中设置,并且不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色开设很多不同的专业方向,这导致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不相同,并且有些专业虽然当初开设时比较热门,但是等到学生毕业时往往企业需求已经饱和或与企业中的职业工种不符。以江苏省为例,从省教育厅每年颁布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新增专业名单可以看出,近几年,物联网应用技术(590129)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80402)等比较热门的第三产业类专业不断开设。例如从《2014年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名单》中可以发现,分别有5所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590129)、有6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620405),专业开设较为集中,甚至在同一院校内开设很多名称相同但方向不同的专业,如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多种专业方向,显然部分专业方向与教育部门颁布的专业目录不匹配。但是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这些专业方向的就业前景看好。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和招生情况,自由选择相应的专业大类进行招生,比如,尽管计算机应用专业下设的方向五花八门,但招收的却都是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学生,部分院校的招生专业甚至与报考专业大相径庭,这从对口单招的专业名称上就可看出,招生方向与专业目录并没有完全对应,并且较为杂乱。
(四)专业设置同质化
中职教育专业要强调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的初、中级人才,而高职的专业设置应该在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技术理论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设置定位不清晰,中职为了能与高职衔接,在专业设置时一味向高职专业靠拢,高职为了向普通高等学校看齐,很多专业都在沿用普通本科的学科体系,甚至不少专业名称都与普通高等学校雷同,导致专业设置的同质化。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药学”等专业名称中可以看出高职的专业设置侧重与本科阶段的对接,导致很多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从招生来看,由于中职招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不高,高职的招生主要面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并向中职毕业生倾斜。在专业设置上,往往更多地从普高生的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增加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多专业设置偏理论性,操作技能相对较少。这一方面造成中职生在理论学习方面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导致中职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的实践操作与之前所学重复,甚至不如中职教育阶段的实践操作更具有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层次的同质化。
三、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偏差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
选择合适的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模式实践展开的起点,专业选择的基础是市场调研。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的实际需求,确定各类产业在中高职专业开设和衔接中的比例分布,特别是支柱产业与骨干行业中的现代服务类和先进制造类专业。市场调研的关注点应该是未来五六年有关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方向、规格、数量和未来趋势的分析、预测以及当前中高职院校相关人才的培养情况,最终分析得出开展中高职专业衔接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明确专业培养定位、人才技能要求等。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使所选择的专业满足中高职衔接专业学制长、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大的特点。
(二)施行专业集群构建
要坚持以宽口径为主的原则进行专业目录的修订。目前,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掌握简单实践操作技能的“蓝领层”的需求将逐渐减少,更倾向于需要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需反复操练、训练时间较长、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技术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既要求“入门早”,又要求“后劲足”。由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学制较长,如果专业划分过细、过窄,都可能影响毕业生的适应性、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因此,要面向市场需要,拓宽专业集群概念,面向未来规划专业发展,整体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目录,使接受中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既具备一般中职生的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三)制定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专业对接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明确详细的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衔接要从整体设计的角度使学生在完成中高职教育后成为具备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要整合中高职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要聚集政府、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以及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采用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对专业面向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探究。中职面向的岗位大多是能够进行技术操作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工人,职业能力相对高职更加明确,针对具体的工具、仪器、材料及相关的简单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掌握;高职面向的岗位大多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应用型技术员,职业能力相对而言涉及很多技术原理性的知识,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要把握好中高职的专业定位,从国家层面制定出清晰详细的专业教学标准,这样有利于各院校准确地把握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从中高职专业设置衔接的专业目录的修订到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课程专家等多方协作,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对中高职专业设置的发展状态进行调研,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应由政府教育部门组织搭建平台,中高职院校参与搜集学生信息,建立专业预警信息指标,并进行动态监控追踪和实时更新,以强化对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情况的管理,还应针对企业行业的社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要建立专业预警团队,负责对预警指标数据和监控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当前中高职专业对接是否合理。此外,政府教育部门要发挥平台的引导作用,定期组织中高职衔接院校召开会议,尤其是那些中高职专业对接大类相似的职业院校,打破学校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并加强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合作,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同时,由职教专家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监控,实现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动态调整。对那些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经费投入及教学条件不达标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政府部门要对其发出预警,学校要及时对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进行整改。
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可以从根本上统筹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使教育体系内部的衔接顺利开展,是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基础和关键。通过中高职专业衔接定位偏差所造成的对专业选择、专业目录、专业口径、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专业定位在专业对接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结合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逐步完善专业产业对接一体的办学模式,施行专业集群构建,面向未来规划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目录,制定国家层面的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将会对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起到有效的矫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4-05-17].http://www.gov.cn/jrzg/2010-07/ 29/content_1667143.htm.
[2]林江涌,吴素梅,宋彩萍.专业定位与专业建设——以上海高校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7):102-107.
[3]杨长亮.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1(28):49-52.
[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3(10):44-49.
(责任编辑:王恒)
Positioning Deviation and Strategies of Specialty Connect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Yu,XU Guo-q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The positioning deviation in specialty connection is a primary factor that affect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s the connection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s,we can find some symptoms of positioning deviation in specialty connection,like blind major selection,limited specialty range,disorder in specialty catalogue and uniformity of major setup,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have to conduct adequate market research,build specialty groups, establish national specialty teaching standards and set up national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 and warning mechanism for specialty setup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specialty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ositioning deviation;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23-04
作者简介:张宇(1990—),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