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沃土”名片:《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2015-06-23赵康太
□赵康太
“文化沃土”名片:《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赵康太
由于地处南疆,海南曾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南荒”而成为流放官员、贬谪罪臣、避祸难民和驻防军队的场所。在以中原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国古代,海南远在天涯,因而,人们对海南有许多误解和误传,以为海南是一片“文化沙漠”,更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文化名人了。
然而,只要对海南稍作了解,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近年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早在史前两万年前,昌化江畔就出现了古人类的文化遗存。在迄今一万年前,古人类更将清晰的文化遗迹留在了三亚、东方、陵水和文昌等沿海地带。进入新石器时代,百越人的一支骆越人索性穿过琼州海峡,刀耕火种,纹身织锦,创造出了黎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将海南纳入了中华版图。到了汉武帝时期,海南已经设立置郡,以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释道法、宦商戍民纷纷登陆海南,连西沙都有海南渔民的活动痕迹。苏轼抵琼,更将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厚积薄发,储英濡彦,使海南文化在明清时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据史料记载,有明一代,仅琼州中举者就有594人,中进士者64人,也使海南享有了“海滨邹鲁”之誉。当然,海南文化发展的高潮真正到来,应是建省以后。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于功利性目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争抢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地和话语权。不用说老子、诸葛亮、李清照等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不用说炎帝、黄帝、舜帝等传说中的中华文化始祖,就连孙悟空等文学人物形象也被多地争抢。这股风潮甚至蔓延到了国外,连孔子、李白、李商隐等也被贴上了某国人的标签。这种现象与其说是重视文化资源发掘,还不如说是资源经济博弈的最直接表现。
海南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需要与别人争抢历史文化资源,但也不能让历史文化资源继续沉睡下去。由于传统的偏见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海南许多历史人物并没有留下多少史料,有的甚至仅存于口耳相传中。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文化要先行。只有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国际旅游岛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拂去蒙盖历史的尘垢,发掘和梳理海南历史文化资源,让被岁月掩埋的文化宝藏重见天光,还海南“文化沃土”的真实面目。
海南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在他们之中,有人文先祖,如袍隆扣、冼夫人、两伏波、黄道婆;有王侯将相,如图帖睦尔、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有先哲鸿儒,如苏轼、丘濬、陈序经、岑家梧;有清官廉吏,如海瑞、薛远、邢宥、王佐、廖纪、钟芳、唐胄;有文宗科魁,如王弘诲、张岳崧、谢宝、韩锦云;有革命先驱,如王文明、杨善集、冯平、王国兴;有开国元勋,如冯白驹、张云逸、周士弟;有巾帼英雄,如宋庆龄、红色娘子军,等等。他们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历史、学术、文学、艺术、教育、法律、科技等诸领域,不仅在海南历史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而且成为中华治国理念、学术思想与文化智慧的重要构成部分,至今仍然留存于海南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中。
值得指出的是,海南文化既然属于中华文化格局,当然也就具有多元一体性质。海南文化滋生于海南,覆盖于南海,融中原文化、闽南文化、黎苗文化、回番文化和其他文化于一体。海南文化虽然根源多元,但在海南通融交汇,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南文化。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并非受限于中国的传统籍贯概念。他们的籍贯可以在海南,也可以不在海南。有的虽然出生在内地,甚至一生主要功业在中原,在海南居住的时间可能不长,但却深深地影响了海南文化的发展,自然也就成为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著名明史学者南炳文先生指出,海南文化虽然受惠于中原,但自明代开始,涌现出了丘濬、海瑞等杰出历史人物,对中华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不只是要推介和宣传海南文化,更主要的是要发掘和研究海南历史文化。在这套丛书的编写中,强调实地采访、人物口述和史料发掘、文献整理,要求作者去伪存真、实事求是,把科学性、学术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也要求写作风格不拘一格,以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在作者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启用年轻学者,希望能借此培养一批热爱并执着于海南历史文化的研究者来,使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后继有人,后来者居上。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也要求我们把海南故事讲生动、讲深刻、讲全面,以证明“海南不是外界矮化的所谓‘文化沙漠’,而是风情浓郁、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沃土。”这套丛书讲的就是海南故事,当然也是讲中国故事,讲的是海南历史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的贡献。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南文化建设的体现,展现的是海南的文化自信,正如罗保铭书记指出的“这就是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软实力!”
(作者系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