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文重教 桃李芬芳
——万宁市创新机制重振教育结硕果

2015-06-23王亦晴

今日海南 2015年9期
关键词:万宁学校教育

□本刊记者 王亦晴

崇文重教 桃李芬芳
——万宁市创新机制重振教育结硕果

□本刊记者 王亦晴

“大爱无边·筑梦未来"——万宁市爱心助学圆梦行动暨教育基金募捐晚会现场气氛热烈

8 月27日晚,“大爱无边·筑梦未来”——万宁市爱心助学圆梦行动暨教育基金募捐晚会在万宁市人民公园广场举行。朴实又庄重的舞台下,聚起上千名来自万宁市各中小学的师生、家长和市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一起回顾近年来万宁市教育的发展历程,见证万宁市教育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共同为万宁教育民生事业取得的成果点赞。

当晚,万宁市委、市政府对67名师生及先进集体进行奖助,表彰了10名小学中学优秀教师、十佳小学中学校长、5名最美乡村教师,为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万宁附中)颁发“突出贡献集体奖”、北师大万宁附中校长张东海颁发“突出贡献个人奖”,还奖励了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今年高考文理科前5名的学生,资助了10名贫困中小学生和10名应届贫困大学生。

晚会中,万宁市教育基金宣布成立,爱心企业、机构踊跃支持,万宁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依次上台捐款,万宁市委书记张美文带头捐出一个月的工资。晚会结束时,万宁市教育基金共筹募善款超过1500万元。张美文告诉记者,万宁市将继续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进一步弘扬重视教育、尊重知识、鼓励成才的社会风气,大力倡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让每个品学皆优的学子都上得起学。

教育就是民生教育就是发展

万宁古称万州,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始建于宋代的万安书院,系古代万州的重点学校,曾造就了万州历史上教育的“黄金时代”。由宋至清,万州地区诞生了7名进士和49名举人。

如今,万宁社会各界对教育依然十分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前万宁教育在全省长期仅处中游。为了让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许多万宁的家长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往教育资源较优的海口、文昌、琼海等市县,甚至湖北黄冈上学。家长们则就地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与教育发展的缓慢现状成为万宁教育领域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教育就是民生,教育就是发展。万宁要把破解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突破口,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民生建设的成果。”张美文告诉记者,近年来,万宁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先后成立了万宁市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教育互助金制度,不断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在政策支持、经费提供和队伍建设上给予教育事业发展充分保障,并通过创新机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措施,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教育水平进步。

近年来,万宁市财政对教育拨款金额逐年增加。2011年财政对教育拨款5.83亿元,同比增长29.7%;2012年教育拨款7.63亿元,增长30.7%;2013年教育拨款8.83亿元;2014年教育拨款9.03亿元;2015年教育预算拨款9.20亿元。

在硬件建设方面,万宁投入3亿多元,完成了北师大万宁附中项目建设;投入6亿多元,完成了初中、中小学校舍安全、教育移民、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共建设校舍面积34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1780套,学校多媒体教室395间,校园网45个,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39套,配备教师个人计算机550台,实现了“校校通”宽带上网工程,办公基本实现了无纸化……万宁市乡镇学校设施落后、设备陈旧、条件艰苦的状况大大改变。

为打造一支师风正、师德优、素质硬的队伍,万宁全面实施教师工作量化管理和坐班制度,全力搭建人才成长优质平台,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评价、晋升和聘用的首要内容,并积极改革校长评价机制,发挥校长领头羊作用。与此同时,万宁市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几年来共引进教育人才790人,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健的保障。为留住优秀师资力量,万宁大力提高教师待遇,除了建设教师周转房外,还对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发放每月300元生活补助,北师大万宁附中教师还能以较低价格购买海景经济适用房,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

付出终有回报。今年的中考、高考,万宁教育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其中中考,全市700分以上人数从去年121人猛增至488人;高考也实现了总体突破、高分突破、一本突破、二本以上突破的佳绩。全市共2890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559人,上线率19.3%,比去年增加5.2%,比去年381人增加178人,增长46.7%;二本上线517人,二本以上上线率37.2%,比去年增加5.5%,比去年474人增加43人,增长9.1%;700分以上78人,比去年47人增加31人,增长66%;过去5年期间,仅,2014年1名考生达800分以上,今年共有3名考生800分以上,其中,文理科最高分分别为821分和826分。

依托名校办教育引进名师育人才

北师大万宁附中可谓万宁教育界的一颗新星。今年北师大万宁附中首届参加高考的478名学生,一本上线221人,一本上线率46.2%,位列全省第四;二本上线率90%,位列全省第三,并包揽了全市所有800分以上的考生。首届中考成绩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学校,初中部3年来在市历次学科竞赛、联考、期末考试等大型考试、竞赛中均遥遥领先。

北师大万宁附中是万宁依托名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张美文告诉记者,历任万宁市委书记都把创办品牌名校作为教育事业一号工程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但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落后地区要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来提升改造薄弱学校、自主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周期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过程。因此,引进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高位嫁接”本土教育,是教育落后地区市县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增长成本最小、风险最小、周期最短、成效最大的途径。

万宁锁定“依托名校办教育、引进名师育人才”的发展模式,把引进国内一流教育资源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办让人民自信的教育、满意的教育。2012年初,万宁引入北师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从正式启动协调谈判、引进管理团队到招生开学,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在北师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办学项目中堪称速度最快。为引“外援”,万宁主动提出把建好的万宁中学新校区让出来,北师大万宁附中无需再动工建设。万宁踌躇满志,以“三百亩地、三亿建设资金、三千万教学经费、三年时间”(即占地300余亩,建设资金3个亿,一年教学经费保障3000万元,通过3年努力),打造一所全新的品牌学校。

所谓“全新”,是指北师大万宁附中从办学模式、教育理念、管理机制皆创新。北师大万宁附中大胆采取“国有公办、名校管理、各司其职、合作共建”办学模式,万宁负责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经费投入,北师大则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育品牌、团队管理等。明确的分工,确定了万宁市政府的角色——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北师大万宁附中校长由万宁市政府委托北师大招聘,来自湖南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张东海从全国几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所有教师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万宁在强化党建的前提下坚决杜绝对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干预,充分放权校长治校,严格落实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让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这种崭新的管理体制,在我省公办学校还是首例。

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北师大万宁附中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而又系统配套的规章制度放在管理的首位。北师大万宁附中以“传承文明、育人为本、质量为重、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为育人目标,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习惯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科学严谨、富有人性的管理机制。学生们的文明理念、规范意识和良好个人习惯,有效传递、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构造出了“校园文化反哺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反哺社会文化”的生动局面。

创新产生“鲶鱼效应”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万宁市市长周高明认为,北师大万宁附中的成功办学,为沉寂多年的万宁教育注入了全新血液。它不但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机制,还通过标杆引领和竞争拉动作用,在全市教育领域产生了“鲶鱼效应”,带动全市教育的发展。

长期以来,万宁中学在当地教育界“一枝独秀”,缺乏竞争对手,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近年北师大万宁附中的崛起,令万宁中学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万宁中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北师大万宁附中先进经验,调整其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为保障优质生源,万宁中学重新定位教学重点,由此前的偏重高中转为初中高中并重。万宁中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全国招聘了100多名国内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并邀请教育专家驻点指导学校教学。同时,万宁中学还完善奖罚制度,每学年每学期都要对教师进行月量化等级评估,并对教学、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些举措激发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过去松散的工作状态大为改观。万宁市政府亦大力支持万宁中学发展,两年投入1.3亿元,万宁中学先后建起科学楼、艺术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建立120间教师工作间,增加2000多个学生宿舍楼床位,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和师生生活条件。

3年前,万宁连一所省级规范学校都没有。近年来,万宁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抓手,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基础,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水平。2012~2014年间,万宁共投入建设资金7439万元、设备配置资金1800多万元,创建了1所省一级学校、16所省级规范学校,遍布万宁各乡镇,占全市中小学的16.4%,占中心学校、中学数量的30%,达到了全省前列。万宁创建市级规范学校59所,占全市中小学的56.7%,极大地提升了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效地推进了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进一步筑牢了万宁教育事业日后腾飞的基础。

学校条件改善了,师资力量加强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到外地上学的孩子们近年也陆续“回流”,选择在家门口上学。北师大万宁附中等优质学校出现“井喷式”报考。据统计,近两年回流的学生至少有5000人。

“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学子‘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张美文如是说。

一朵花开,不是春天;朵朵花开,春色满园。张美文表示,万宁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力推进城乡教育向着提高、集中、均衡的方向发展,终使得万宁教育园地里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猜你喜欢

万宁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万宁2019健美赏HBWA榜单揭晓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万宁2017健·美·赏HBWA盛典精彩绽放
万宁中国 “晶肌源”系列内地首发 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美肌体验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