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联双扶 党群共建
——屯昌构建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格局

2015-06-23邓玉妹

今日海南 2015年5期
关键词:村级机关贫困户

□邓玉妹

双联双扶 党群共建
——屯昌构建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格局

□邓玉妹

近两年来,屯昌县委始终秉持“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主题活动,主动把农村党建工作作为服务中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入点,通过开展“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机关单位与农村结对帮扶、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主题的“双联双扶”活动,组织全县132个机关党组织选派机关党员干部4704人次,与全县119个村(居)委会党组织、4704户困难党员和农村贫困户结成对子,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25.52万元,从基层党建、思想引导、生产扶持、技术指导、教育支持、医疗救助和住房补贴等7个方面进行帮扶,帮助11583名农村贫苦户脱贫,形成了“城乡联动、组织联建、党群联手、干群联心”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双丰收”。

实施双联共建,增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力”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屯昌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建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共同推进党建工作”专项活动,联合推进农村党建,增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规范农村党建制度。针对农村党组织制度执行不严,民主议事不规范等问题,各机关党组织从制度建设着手,指导帮助农村党组织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如指导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出台《屯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暂行制度》,推行“村财镇管”;指导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委会向村党支部请示汇报工作等制度,巩固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指导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明确10种集体议事事项,在全县119个村(居)委会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四议两公开”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开展党组织书记民主评议,结合“庸懒散奢贪”专项整治工作,定期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勤政廉政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加强镇、行政村、村民小组三级干部反腐倡廉教育,保证风清气正的村级民主自治环境。

(二)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党员、大学生村官深入联系村宣讲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截至目前各机关党组织深入农村宣讲300多场次,上党课1000多场次;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计划,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发动,组织2500多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参加大中专学历班学习;指导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库,各村级党组织选举充实村级后备干部967名,为2016年换届做好人才储备;严格按照《屯昌县加强农村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村级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深入联系村检查村干部“坐班”情况,帮助值班干部解决工作难题,让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转变作风,以作风建设成效取信于民。

(三)互动开展党内生活。县委组织部下发《进一步深化拓展“双联双扶”活动的实施意见》,采取“每周一走访、每月一指导、每季一主题、年末双考核”方式,组织机关党员每周至少到结对党员或贫困户中走访1次;派出党建指导员每月到联系村党组织指导开展“三会一课”等;采取“走下去”“请上来”方式,每个季度与联系村党组织联合召开1次主题党会,并将联系帮助村级党组织的情况作为机关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开展活动不重视不积极、支部规范化建设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通过互动开展党内生活,机关和农村党组织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规范,有力推动了支部规范化建设。

屯昌县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班

(四)发挥党建阵地作用。屯昌县委高度重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2014年整合组织、文化、卫生等多部门资源,统筹投入600多万元新建枫木镇大葵村、南吕镇咸六村、新兴镇沙田村等5间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扩建文中、城北等6间社区活动场所;投入268万元将便民服务网络直接延伸到农村和社区,实现县、镇、村三级联网覆盖,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各机关党组织主动发动党员帮助农村党组织订阅1份党报党刊、捐赠1批书籍、组织1次党的政策宣讲、举办1期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等,帮助农村党组织统筹建好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站、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站点等,有效拓展了党员服务中心的综合功能,着力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集服务、教育、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

探索产业扶持,增强农村经济“内动力”

屯昌县各机关单位党组织及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双向帮扶”要求,结合各联系村实情,以产业扶持为导向,通过打造示范点、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屯昌县连续四年在全省中部农民增收评比中名列前茅,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9326元。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为打破帮扶户资金短缺、技术缺乏、劳动力不足以及土地资源有限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通过引导帮扶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带动致富;另一方面将帮扶户纳入农民专业合作帮扶对象,采取劳力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掌握实用的生产管理技术。如屯昌县公安局党委指导联系村党支部创建合作社,投入4万元帮助贫困户建设羊舍、购买羊苗,组织贫苦户与合作社养殖户“抱团”养殖黑山羊,目前该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年产值达60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二)农村致富能人带动。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帮扶户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发展种植养殖业。如,全国劳模、屯昌县南吕镇咸六村党支部书记陈家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拓展农村特色产业,组织170名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村民发展油画产业,年收入90多万元,“油画村”逐渐成为咸六村的代名词。

(三)整合城乡资源拉动。通过整合政府、企业、个人的资金和资源,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屯昌县委结合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争取到海航集团、海南矿业、海南路桥等8家省级大型国有企业,投入155万元帮助枫木镇罗案村、新兴镇兴诗村硬化农村道路、扶持产业发展等,有效推进了这两个村的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工作。

(四)长短期项目推动。针对贫困户资金、土地不足等情况,屯昌县机关单位党组织按照长短结合的帮扶思路,除了从资金、物质等方面扶持贫困户发展短、平、快项目外,注重扶持产业长期发展。如屯昌县审计局、农业局、旅游公司等单位党组织扶持农户种植沉香、金桔、益智等长期经济作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屯昌县政府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贴息贷款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截至2014年10月,已累计发放涉农小额贴息贷款2324笔,贷款额超过1亿元,贴息金额544.8万元,惠及农民1475户。当前,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帮扶下,“一村一品”产业效益逐步明显,农村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推行结对帮扶,增强基层群众“向心力”

针对基层群众思想、生产、技术、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屯昌县委组织部采取“一户一策一干部”模式,组织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与贫困户坐在“一条板凳”上研究脱贫措施,拧成“一条绳”攻坚克难、脱贫致富,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注重思想帮扶,转变基层群众观念。思想保守,怕苦怕累,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是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转变贫困户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当前帮扶工作的难点和关键。屯昌县各机关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积极进村入户与帮扶户沟通交流,着重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深入宣传惠农政策,以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作为示范,引导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其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发展项目,从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在党员干部耐心细致的思想引导下,大部分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和脱贫致富的意识有了明显转变,从“不愿做、不敢做”变成“愿意做、主动做”,有效地增强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内在动力。

(二)注重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本领。整合农业、农技、畜牧、就业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了橡胶、槟榔、瓜菜,黑猪、山羊、建筑工、家电维修等108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万多人次,提高了贫困户的技术水平。如坡心镇党委组织全镇9个村(居)委会从事建筑工的农民参加县就业局举办的建筑工技能培训班,引导成立坡心镇农民工建筑协会,帮助农民建筑工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县畜牧局党支部针对西昌镇养鸡专业户较多的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镇6个村委会巡回举办山鸡、阉鸡养殖技术培训班7期,约300名农民参加了学习,帮助农民掌握饲养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注重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县发改委党支部安排项目资金51.96万元建设关朗村1300米道路、维修村活动场所。二是解决住房困难。如乌坡镇乌石坡村委会的贫困户王浦江一家,由于原有住房已成为危房,一直居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县计生委党支部、乌坡镇党委共同筹资1.5万元,资助其新盖1间平房。三是帮助完善学校设施。如县地税局党支部扶持14万元、县国税局党支部扶持9万元帮助包点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和购置教学设备。四是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建立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2014年屯昌县县级领导干部通过“五联”活动,个人投入帮扶资金共36.5万元,帮助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

(作者系屯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猜你喜欢

村级机关贫困户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