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大西北
2015-06-22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决定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分别建立军政委员会,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习仲勋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1950年,彭德怀奉调入朝作战,习仲勋代理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主持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党政军全面工作。他依据《共同纲领》和中央指令,开展清剿匪特、镇压反革命,妥当平息地方叛乱,因地制宜实行土改等民主改革,与党外人士真诚合作,维护了大西北的稳定。根据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习仲勋提出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改善交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的构想。他和彭德怀提出的与苏联合作开发新疆资源的建议是新中国利用外资的最早尝试。
1949年10月2日下午4时,西安20万各界群众冒雨从四面八方聚集城内革命公园广场,举行响应国际和平斗争日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盛大集会在礼炮轰鸣中隆重开始,习仲勋以《建设新中国争取世界和平,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为题发表演讲,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和各项政策,提出要珍惜每一个有用的人才,尽快经过各界代表会议或其他适当组织形式,实现西北人民的大团结,共同担负起解放与建设大西北的伟大使命。
11月1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扩大会议在兰州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会兰州扩大会议决议》,决定了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彭德怀兼西北军区司令员,习仲勋为军区政委。11月30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西北局扩大会议决议。
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彭德怀任主席,习仲勋、张治中任副主席。在成立大会上,彭德怀、习仲勋、张治中先后致辞。习仲勋在致辞中表达了做好人民公仆的决心,他说:“我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普通的为人民办事的勤务员,这次蒙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本会副主席职务,深感责任重大。当一本过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全党同志一起,和各民族、各界党外人士一起,彼此共策共勉,当好西北人民的忠诚勤务员。”
1950年6月,习仲勋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大西北党政工作更多地压在了习仲勋身上。
习仲勋潜心研究《共同纲领》,思考如何建设人民政权,让人民真正当家做主。遵照中央指示,西北局所辖各地先后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习仲勋向干部们提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的要求,推动了西北的民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地方人民政府的筹建。1949年10月13日和30日,他先后批转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北局关于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经验的报告,要求各地认真研究,引起全党干部的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与其他中央局一样,习仲勋及西北局已经按照《共同纲领》精神和中共中央的意图,抓紧各级政府的筹建工作。10月8日上午,习仲勋来到西安东大街群众日报社礼堂,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长安县第一届农民代表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10月12日,长安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习仲勋莅临会议并讲话,强调人民政权必须通过全体人民代表选举出来。
习仲勋强调说,今天我们的政权——新政权,还不是真正从人民中间选举出来的。真正的人民政权,就是全体人民代表选出我们自己的乡、区、县长。这样真正的人民政权,我们今天需要,就是将来也需要,永远都需要。
习仲勋说,过去我们和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大团结,解放了西安,打走了胡宗南,解放了西北五省,取得了今天的胜利。今天就是要巩固这个团结。我们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政府的协议机关,我们可以说是人民的初步政权,初步的权力机关。
习仲勋深入市、县农村,调查研究如何在农村建立完善各界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制度问题。他分析农村工作现状认为,转入建设时期的干部很多对面临的情况不熟悉,和群众联系少,要去团结人民,贯彻政策,做好各种工作,困难很多。但有了各界人民代表会、农民代表会,事情就好办了。可以通过代表们去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同时还可以倾听代表们的意见,来丰富领导干部的知识和经验。
习仲勋特别重视对广大干部进行“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教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习仲勋就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他说:“既是为老百姓服务,就应该站在老百姓中间,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叫人家一看,是个‘官’,是个‘老爷’,那就很糟糕。”他号召党的干部要走出“衙门”,深入乡村,把工作同团结老百姓、教育老百姓结合起来;搞好工作最适当的办法,也就在人民中。只有通过人民,任务才会解决得最快、最正确。革命中的“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
在西北局和习仲勋的指导和督促下,西北各省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各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普遍召开。比较成熟的市、县各界代表会议开始履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这种会议形式有效地把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的统一战线在组织上确定了下来。1951 年年初,习仲勋向毛泽东报告了西北地区召开各级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全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
1949年9月底,西北全境解放,土改问题提到西北局的工作日程上。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既有陕甘宁边区老区的土改,又有解放后全西北的新区土改;既有汉族地区的土改,又有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示范性。习仲勋努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领导土地改革,特别注意防“左”纠偏,使土改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推进。
1949年冬,习仲勋接到中央关于征询土地改革时间的电报后,即对西北地区的土改作了初步筹划。他设想:1950年秋收以后,在陕西大部地区,甘肃、宁夏部分地区,青海个别地区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春耕前全部完成陕甘宁三省、基本上完成青海省的土地改革工作。
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广大西北新区的土改,西北局和习仲勋着重抓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干部掌握土改的总方针、总政策。1950年6月,中央提出的土改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与此前的土改政策比较有一个重要改变,就是要“中立富农”。
1950年7月10日至1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土地改革、财政经济以及民族工作等事项。习仲勋作了《关于西北地区土地改革计划》的报告,提出了准备秋后实行土改地区的初步意见,以及土改中若干具体做法的考虑。他强调指出,必须进行深入的群众工作和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要按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政策和进行工作。
西北广大地区居住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民族是从事畜牧业的,在他们那里,土地问题有着与汉族农耕区根本不同的性质。根据这种情况,西北局决定,土改“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汉族集中居住的农耕区进行,待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具备时,再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农耕区进行;第二步,根据地方实际和贯彻民族政策情况,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解决少数民族牧区的土地改革问题。
经过土改,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土改运动中收缴了大量地主的枪支弹药,彻底摧毁了封建政权及其武装力量,为安定局势创造了条件。
陕甘宁和大西北土地改革中形成的一些系统做法,为各解放区的土改提供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
全国解放之际,剿灭土匪、镇压反革命成为当务之急。习仲勋主持西北局妥当解决了新疆问题、甘肃平凉西事件、阿木去乎事件等,特别是平息昂拉部落叛乱、争取项谦归向人民的经验,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毛泽东称赞习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新中国成立前夕,西北局召开关中新解放区地委书记会议。习仲勋在会上作《关中新区的工作方向》报告时指出:“剿匪是当务之急。剿匪要有重点地追剿股匪,普遍清剿散匪,收缴反动武装,两者结合进行。剿匪要讲究战术,不要打击溃战,而要打歼灭战。要严密侦察,充分准备,长途奔袭,包围聚歼,已击溃者,要追歼搜捕,务求消灭干净。”
1951年年底至1952年上半年,中共中央领导在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即在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军队、党派中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进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习仲勋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西北地区的运动。
此间,随着朝鲜战争持续,军费相应增加,国家财政压力很大。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1951年11月下旬,西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贯彻落实毛泽东的号召。习仲勋在闭幕会上作了《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而奋斗》的总结报告,提出六条措施:一是把注意力转到领导工业生产及经济事业上,管好现有企业;二是重点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发展畜牧业、林业生产;三是金融贸易工作必须紧紧地与生产结合,为生产服务;四是加强财政工作,保证公粮、税收任务的完成;五是调整机构,提高工作效能;六是厉行节约,开展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这时,东北和华北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来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特别是像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老革命干部也出现了贪污腐化问题,在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1952年1月4日,西安市在革命公园举行宣判贪污罪犯大会,西北区、陕西省和西安市党政军各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群众7万余人参加,会上宣判了14名犯罪分子。
1月6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召开机关处长以上干部大会,习仲勋作了《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讲话,号召机关全体干部:“坚决地把侵蚀到我们肌体中的政治微生物来一次大清除、大洗涤,让阳光普晒一遍吧!”
1月20日,习仲勋再次召开西北区机关、陕西省和西安市三级负责干部会议,在会上作了《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再推进一步》的报告,详细分析了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月19日和2月2日按照中央有关指示,结合西北具体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严格处理贪污分子手续的有关规定》和《关于“三反”运动中若干问题的处理规定(草案)》。中共中央对这两个文件予以肯定并转发全国,通知“各地均可采用”。
习仲勋和西北局对如何开发西北五省进行了一系列构想和探索,提出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改善交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为大西北经济发展奠基。根据彭德怀、习仲勋的建议,毛泽东访问苏联时与苏联签署了建立两个合资公司的协定,合作开发新疆的石油和有色金属,这是新中国利用外资的最早尝试。
新中国成立初期,习仲勋主持西北局全面工作,对如何建设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进行了一系列构想和探索。
随着西北各省的相继解放,党在西北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恢复和发展经济。习仲勋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经济建设领导骨干和专门人才,包括培养大量少数民族干部,成为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经过习仲勋等西北党政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努力,这项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培养了近万名少数民族干部。
大西北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宗教多元。搞好民族关系,团结民族宗教民主人士,做好统战工作,是稳定西北大局的一大法宝。习仲勋秉持《共同纲领》规定的原则,重视民族问题,与党外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合作共事,推动西北局的各项工作。
大西北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多元,如何开创大西北团结的社会局面,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习仲勋以其在战争年代积累的统战经验和对新形势的把握,慎重处理民族宗教关系,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积极吸纳有声望的民主宗教人士参加西北军政委员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为了搞好民族工作,习仲勋在主政西北期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会议。他还曾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部长。
1950年7月21日,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大礼堂召开。彭德怀致辞后,习仲勋讲话,他特别指出:随着人民战争的胜利,西北各民族过去的相互仇杀的历史,已经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历史。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民族工作上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希望在这个会议上,用认真负责的精神来讨论各民族人民的重大问题,慎重稳步地推进各民族人民的建设事业。
7月28日,在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仲勋进一步指出:各民族的人士来商讨各民族发展的大事,是解决各民族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团结是一切之本。为了促进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习仲勋与西北民族、宗教、民主人士真诚交往,合作共事,肝胆相照,留下了许多感人佳话。他与张治中、邓宝珊、十世班禅、喜饶嘉措、黄正清等,在民族宗教工作中,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早日解放西藏,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邀请班禅到北京参加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协商。班禅一行去北京路过西安时,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负责人习仲勋的迎接。习仲勋在为班禅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致辞说: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早已决心解放西藏,要援助藏族人民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让西藏人民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班禅听了习仲勋热情洋溢的话语后,表示坚决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决心与西藏各界爱国人士一道,为西藏的解放和藏族人民的团结而努力奋斗。班禅的爱国热诚和坦率豪爽的性格,给习仲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禅一行抵达北京后,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5月23日,签订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和平解放西藏协议。
习仲勋高度重视十世班禅返藏和欢送工作,把它看作贯彻和平解放西藏协议,促进西藏上层内部团结,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举措。1951年12月14日,习仲勋亲往塔尔寺拜访班禅。他对班禅说:“我此次来西宁,是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欢送佛爷返回西藏的。”班禅连声致谢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我们是回不了西藏的。”习仲勋与班禅进行了亲切交谈,并就返藏事宜再次征求意见,习仲勋希望班禅为建设新西藏作出重大贡献。
12月16日下午7时, 欢送班禅返藏的大会在青海省政府礼堂隆重举行。习仲勋代表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北军政委员会致欢送词说,班禅大师在西藏人民中的威信是很高的,此次返回西藏一定会受到西藏人民的热烈欢迎。班禅大师返回西藏说明,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西藏人民团结起来了。从此,我们祖国的各民族都亲密地团结起来了。班禅在致答词时发自肺腑地表达了感激之情。12月19日,班禅及其随行人员启程返回西藏,于1952年4月28日平安抵达拉萨。
1954年9月,习仲勋被任命为国务院秘书长,班禅大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自那时起,习仲勋受中央的委托,一直负责同班禅大师联系。
(本文由《习仲勋画传》编委会供稿,主编:阎启英,副主编:李玉泰、孙新阳、蔡东士、董俊山、李路,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双梅、王春明、王林育、王金彪、王永存、吕勇、江溶、孙新阳、李玉泰、李辉、李路、李朝鲜、李俊杰、肖冬连、辛拴明、沙波、启瑄、张占斌、吴向英、徐令义、陈宪宇、林进挺、杨元忠、贾巨川、钱彦琮、黄如军、崔伟、阎启英、梁振球、董俊山、董保生、彭新云、韩晓明、焦白、温宪元、蔡东士、彭顷)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