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手记
2015-06-22
中华儿女 2015年10期
坐落在庐山南麓、鄱阳湖畔的鸭鸭集团创新产业园区,颇具新型科技园区的规模。陪同前往的共青城宣传部门人士路过厂区牌子时,对记者说“中国羽绒业检测的话语权在这里”,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而坐在记者面前的徐相圣,面色略黝黑,身著一件看不出牌子的西服,白衬衣没打领带,手腕上也没戴好多企业家喜欢的名表。朴素的外表,几乎看不出是一家年销售数十亿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掌门人。
因了共青城的特殊缘故,加之安眠在此的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缘故,区区十多万人的小小共青城并不缺乏国家级领导人的光顾。而前来瞻仰耀邦陵园或视察共青城的各级领导,也无一例外会视察鸭鸭集团,听取这个共青城最大国企老总的相关汇报。因此,见惯了大领导的徐相圣,有着其他企业家不一样的沉稳。而在中国羽绒博物馆、也是鸭鸭厂史的陈列墙上,不同时期国内外领导人的照片,也说明了鸭鸭曾经的不平凡。
谈起鸭鸭的前世今生,虽不是本地人的徐相圣,来到共青城也有三十多年的光阴。他的青春岁月,和这座以“共青”命名的城市,和鸭鸭早已融为一体。“共青人对鸭鸭都有着不解的情缘,祖孙三代同在厂里的并不少见”。这样语句的表述,让人深深感到情感沉淀的同时,也折射出了这家老国企的某些特质。
经历了鸭鸭曾经的辉煌、低谷,乃至于二次创业,以及被徐相圣称之为“期待第三次的革命”,身为国企老总,徐相圣现今需要面向市场寻求重生,并获得突破。虽然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民营资本,但话语间老共青人的情怀不时流露。“要说鸭鸭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我觉得还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在如何攻克未来发展的瓶颈方面,“重新寻找奋斗者”也屡屡被徐提及。显然,鸭鸭与共青城的双重烙印已然深植于其身心。
(本刊记者 吴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