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2015-06-22冯希传
冯希传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教师选、学生读”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有效性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分清层次,明确目标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其不仅包括了阅读者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更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
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目标具体分为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及句子的掌握,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不认识的字,要动手查阅,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所谓的情感目标是对所阅读文章的一种情感认知和表达。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之下进行层次阅读,较之宽泛意义上的文章阅读,效果要好很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美文阅读,鼓励学生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来体会文章的美感;通过精读的方式,推敲文章中关键词的引用及所引用的效果,这样能够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二、创新方式,角色扮演
自我意识是阅读的关键,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意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选择阅读文章之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强化角色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除了角色扮演,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及相关相似文章句子的分享,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与传统的单一性文章阅读相比,效果要好很多。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涵、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记住回家的路》时,开篇“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作者有“随便走走”的习惯。在正式阅读前,就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在陌生的城市会如何,随便走走的意境及心情是怎样的。这样,通过角色意识的深入,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想法结合,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内心想法。
三、鼓励沟通,强化探讨
阅读不是一个人的阅读,阅读需要探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样的文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探讨,以切实强化思想交流与沟通。
例如,在散文阅读之前,我就传授给学生散文阅读的技巧——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溢出喜、忧、悲、思的情感,通过情感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情感的领悟。同样一篇文章,不同学生所领悟的情感也不相同。在阅读《日历》一文的时候,有这样的一句话——“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有的学生看到了无奈的情感,有的学生则从中看到了珍惜。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质量。
四、重视评估,强化效果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了阅读评估。实际上,重视阅读评估并能够真正做到阅读评估,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教学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阅读评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估的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引,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这样,通过知识点的评估,切实了解本阅读中学生的表现。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分,评选出“课堂阅读小能手”,切实发挥评估的效果,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高中阅读实际情况,通过确定目标、创新方式、强化探讨和重视评估等来开展高中阅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高中语文大纲的指导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起. 浅谈高中语文艺术教学[J].考试(教研), 2011(02).
[2]熊小琳,熊黎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J]. 考试周刊,2012(43).
[3]卢绍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 语文学刊,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