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15-06-18梅国红陈涓

地理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模特征区域

梅国红 陈涓

摘要: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个显著特点。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典型案例;问题探究;思维建模;地理学科素养

2015年4月,笔者在福建教育学院参加“2015年福建省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高中地理)省级培训”期间,有幸获邀到福建师大附中进行教学观摩,现场听取公开课“北美——以美国为例”,感触良多。授课教师选取北美地区最典型的美国为案例进行教学,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思维建模”,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地理素养,获得广泛好评。

一、精选“典型案例 ”,以点带面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其中区域性是地理科学的本质特征。区域地理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方法、视角和价值,知识集中程度高。高中系统地理的研究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区域地理教学已从统一分区教学转化为多元化分区教学,从以具体区域为基本面的教学转化为以突出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所有学习的“区域”都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典型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上,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区域”,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目的。

作为近代迅速崛起的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但在诸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而且在北美洲的地理特点中具有典型特征,因而在讲述北美洲时往往以美国为例进行教学。通过选用“美国”作为典型案例,起到“窥一豹(美国)而知全身(北美洲)”的作用。

精选案例后,教师就要架设“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架设“桥梁”的关键是设计好问题,围绕案例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主动探究学习,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

二、凸显“问题探究 ”,培养学科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有关“区域地理”内容试题的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在注重考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是突出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了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问题探究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述美国本土的地形特征。

问题探究1实质是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回归课本,复习基础知识,进行知识建构。

问题探究2:以乌鲁木齐和芝加哥为例,读图2和图3,对比两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的异同及成因。

问题探究2是在问题探究1的基础上,跨越空间,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用相关知识并被激活应用在新的情境中,巩固相关的气候基础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和运用。

问题探究3:读图4分析美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知识拓展:比较北美西海岸、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纳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以上三个“问题链” 彼此相关、层层递进,重点考查“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论证地理问题”的地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过程中推动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构建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三、着力“思维建模”,形成知能迁移

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思维建模一: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

授课教师首先向学生强调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即从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入手→认识区域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探讨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区域特征包含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其中自然特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土壤的特征;人文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及其它产业的特征。接着提问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途径有哪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如下。

地图: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城市、交通线的分布……

统计图表:各要素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折线图、扇形统计图……

景观图片:地貌、民居、植被图……

文字材料:课本、图册、网络……

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以及该区域中需要提炼的区域特征以及提炼途径,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学习地理原理,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强化知识迁移意识。

思维建模二:位置特征

复习美国的领土、位置和范围时,授课教师特别提醒学生,在描述某区域的位置时,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或温度带)、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思维建模三:地形特征

复习美国的地形时,引导学生从地形类型、地形起伏、特殊地貌、海岸线的曲直状况等角度回答。

思维建模四:气候成因

分析北美洲气候类型时,注重分析其成因,让学生分别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地形、洋流、海陆位置、植被)等角度阐释。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以区域为载体对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在五方面:地理位置的判断与分析;地形特征的描述及分析;气候特征的描述与分析;河流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区域人地关系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本节课紧紧围绕区域特征,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授课教师整节课的设计起点高,目标的落脚低,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以讲练结合的方式,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思维水平、培养地理素养之目的,对今后区域地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建模特征区域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分割区域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擦桌子
抓特征解方程组
区域发展篇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