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印象记

2015-06-18吴宏一

台港文学选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台大金庸书店

吴宏一

有人说金庸是侠之大者,“何为大?为人大气,作品也大气”。

我确实也有同感。

沉默寡言的人要显得大气,其实不容易。

金庸为人的大气,正表现在他的沉默寡言和态度诚恳中。

我对金庸的印象,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以1986年到香港任教、认识金庸为分界线。前期的印象,多来自在台湾的道听涂说和别人的评述,后期则多来自我亲身的观察和体会。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在家乡读小学时,就常看《水浒》、《三国》改编的旧式连环图画。1955年8月起,到高雄市区读了六年中学,才开始接触到民初的武侠小说。在学校与高雄火车旧站之间,有间租书店,可以租到当时风行的旧派武侠小说,包括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王度庐,张杰鑫、郑证因、朱贞木等的著作。虽然有的改头换面,变易著者和书名,但租书店的老板都会告诉我们每一部书的来历。例女口《三探莲花观》和《火烧红莲寺》是摘录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而来,而《鹤惊昆仑》和《宝剑金钗》的著者,不是“王度”而是“王度庐”,等等。

当时因为政治因素,两岸虽然对立,但对上述旧派武侠小说,却不约而同,同样采取强制的手段,列为禁书,禁止出版发行。然而当时武侠小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不管是台、港或东南亚的华文报刊,无不连载武侠小说以为号召。因此台港二地的武侠小说作者乘势而起,名家辈出,其中比较受到读者欢迎的,台湾作家有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等,香港作家则有梁羽生、金庸、毛聊生、蹄风等。他们起先都衍旧派之余绪,多少受到不肖生、还珠、王度庐的影响,后来才逐渐推陈出新,开创出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的新局面。特别是卧龙生的《玉钗盟》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报刊连载期间和分册出版的过程中,更是大家茶余饭后共同的话题。当时的台、港、东南亚是可以交通往来的,所以我很早也就参加了“射雕战”。

所谓“射雕战”,是指当时抢先刊登或阅读金庸《射雕英雄传》的用语。台北《自由谈》杂志,当时即有一篇报导文章以此为题。据说东南亚有报刊为了抢先刊登《射雕》连载文字而勾心斗角,台湾当时虽因金庸“投共赴匪”,不得转载,但仍然有人从香港走私挟带进口,翻版盗印,以每册20页在租书店流通风行。书虽薄小而租金照旧,并且约定租阅时间不能超过四小时。因此我们一些喜欢“学武练功”的同学,常常利用下课休息十分钟,跑步去租书店,抢租新到的分册。甚至有同学自嘲是“拜金团”,“纸醉金迷”云云。

这种情形,从我初中三年级延续到我高中时期。虽然有升学压力,可是我们照看不误。不只迷《射雕英雄传》,连《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也反复看了两三次:不只迷看金庸,连卧龙生、司马翎、古龙等的新书,也同样手不释卷。虽然有些师长曾告诫,这样会被金庸“统战”,会荒废学业,可是我们仍然“执迷不悟”。幸运的是,我参加大学联考,仍然考上第一志愿,进了台大。

1961年9月,进了台大中文系,一直到1973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为止,我在台大校园总共受教11年(其中一年军中服役)。11年间,课余之暇,也常以武侠小说自娱,还被人起了一个绰号叫“大侠”。我很高兴在台大傅园围墙外,有家租书店,可以租阅到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新书齐全而早到;很高兴大学同班有十几位港澳侨生,可以提供金庸续出的新书和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更高兴可以跟李茂盛等同学谈陈家洛,谈郭靖、黄蓉,还有王度庐书中的李慕白、俞翠莲。研究所肄业期间,我很高兴认识外文所的王秋桂、历史所的辽耀东、徐泓、张元、罗龙治等,可以一起“华山论剑”,互证武功,并且因此得知师长辈如侯健,吴相湘、傅乐成等,原来也是“武林中人”。更难得的是,获悉在文学院教版本目录学的蒋复璁教授,在训导处任职的查良钊先生,原来部是金庸的烟亲族人。民国诗人徐志摩、法务部长查良监,据说也是。中学时代所读的金庸小说,大都是分册割裂的盗印本,这时候读到的虽然也是盗印本,或有改窜文字,但故事情节却较完整:中学时代的师长,谈到金庸,多说他投共左倾,所写小说美化了流寇奸臣,却把正派的历史人物弄拧了,这时候大家谈的,却是金庸和《明报》,金庸新出小说《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和《鹿鼎记》等书中的人物刻划和写作技巧,以及书中究竟有无反映现实和政治寓意,等等。甚至还讨论金庸的长相、婚姻、爱情和他所写的《明报》社论,其实很多都是道听途说。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连环画 原著-金庸  绘画-李志清

1973年7月,我自台大中文系博士班毕业,旋即留校任敦,获聘为副教授,在系中开课。由于台静农老师和叶庆炳先生的推荐,不久之后,我即接替讲授系上“小说选”的课程。讲授的内容,原以古典小说为主,但我却破例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利用几堂课,介绍近现代武侠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的名家及其代表作。想不到竟然获得热烈的回应,颇有一些同学表示兴趣很高。其中林保淳同学,後来跟我写硕士、博士论文,毕业后竟然以研究武侠为志业,目前已成两岸著名的专家学者。

20世纪的70、80年代,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期,社会日趋开放,政治的禁忌也逐渐解体,随着金庸的到访台湾,金庸的武侠小说终于在1979年解禁了。以前坊间流行的,托名绿文、司马翔(有人误作司马翎)的各种盗印本、窜改本,终于逐渐消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金庸手订的作品集,包括沈登恩的远景版和王荣文的远流版。从此,台湾的读者看到的金庸小说,才是著者正式授权的真品,看到的金庸,也才是镜头前的真正本人。当时有人说他不像蒋复璁、查良钊,也不像徐志摩、查良监,但也有人说,观其神情,又似乎都有点像。

猜你喜欢

台大金庸书店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台大师生上街“要校长”
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