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青少年成长的绿色通道
2015-06-18宋立文江晨曦
宋立文 江晨曦
:学校的德育一直不断改革,其目的无非是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只要一讲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有时却不尽如人意,潘局长您之前当过老师、校长,现在又是一个负责全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领导,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潘虹:我曾想过,也找了不少同志讨论过这个问题,其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育者的观念问题。我们一直在讲改革、讲创新,但是学校德育没能很好地突破,不是内容或者形式上的问题,究根结底还是观念的问题。最初,我们在思考德育时发现,传统德育在一定层面上把形式和内容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割裂开来,使我们的学校德育之路越走越窄。现在学校德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越来越广,但手段却越来越少,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我们往往过多地考虑德育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德性的培养,因为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不少学校就德育说德育,没有找到德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以及适合学生的实际内容;二是不少学校的德育内容停留在道德概念的传授上,而没有很好地研究如何从学生个性成长中找到德育的生长点。
:潘局长提出的教育观念问题、德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发展的关系问题等,确实一直困扰着大家。那么,就武侯区培养学生德性这个问题,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地谈一谈呢?
潘虹: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多年来,武侯区不断探索德育规律,建立了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既注重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在德育的方法手段方面,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渠道,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培养。我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学生校园和日常生活的礼仪常规为重点,以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传统美德、理想信念为教育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抓实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我们以广泛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口,充分发挥节日和区域历史文化蕴藏的教育资源,实现“一节一教育主题”,使武侯区中小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以岗位培训为着力点,促进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技能的成长和整体素质提升;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目的,推动了区内家长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德育评价为导向,有力地促进了各项育人目标的落实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
:我们了解到,武侯中小学的德育实践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对此,家长方面会不会担心过多的活动会占用学习时间,在竞争年代,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们的孩子却在“玩”,考试起来不是吃亏吗?孩子是全面发展了,但最后的高考场上拼得过那些狠抓应试教育的城市吗?
潘虹:有的人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不可能同时获得。还有一部分人非常片面地认为,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就不容易拥有幸福的中小学校园生活,这种观念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偏差。我们不提倡教育不抓分数,只是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健康、运动和兴趣爱好为代价获取分数。如果要牺牲这些来获得一个好分数,代价太大了。课堂应该是绿色的,学生的学业质量也应该是绿色的,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代价。
另外,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武侯区全区启动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改革。通过每天一节体育课,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精简书面作业,“减负增效”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数字化管理,创新评价方式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目的就是培养出“体魄强健、心理强大”的武侯学子。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用考试配置教育资源和人的社会地位的制度还会延续,高考作为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还将存在。我们始终认为教育是为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我们的现实选择应是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应对考试升学,努力把分数和素质的“两难”转化为“双赢”,事实上,二者也是可以化敌为友的。说实话,真正高素质的学生是能获得高分数的。
:您曾从事英语教学,思维和眼光比较开阔,如今又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您觉得这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武侯德育有何启示?
潘虹: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的,毋庸置疑,中西方都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好的学校总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免于在全球化的巨流中随波逐流而失去自我认同,尤其是如今的学生,更要警惕被“文化殖民”。武侯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交流上做得也很成功,我们坚持做好中西文化之桥的沟通使者,以“中西文化合璧、传统现代互补、文化底蕴深厚、国际视野宽广”为特色文化理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持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营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不仅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而且更要真正践行我们的文化新使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我们听到,武侯一方面很关心教师,另一方面对教师要求很高。请您介绍一下,武侯在建设专业的德育师资队伍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潘虹:老师有本领,学生才轻松。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积极构建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区域教育文化。立德树人的根本是立德,立谁的德?首先是校长的德,其次是校长管理团队的德、教师的德(专业教师、学校工作者、家长教师)、最后是学生的德。所有的学科教师通过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更好地达成学科育人的教育任务。因此,提升校长和专业教师的道德水平成为区域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是积极推进教师的关爱计划,提升教师职业生活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在传统上,人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操,对教师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人的关注不够。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四项教师关爱计划(全面教师阅读、全面健康、心理关怀、营养餐),通过关爱计划进一步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生活幸福指数、激发教师教育热情、增强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工作效能、为构筑师生和谐成长的幸福家园奠基,提升教师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没有教师的健康、不可能有学生的长效健康;没有教师的幸福,也不容易会有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没有教师的真挚热情,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快乐热情。
三是加强班主任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班主任心育能力。在技能上,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培训,提高班主任和德育干部应对和处理学生复杂心理的处置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班队会、德育主题等教育实践活动观幕、交流、比赛活动,提升班队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在管理上,一方面探索班主任职级制度,建立起班主任分级发展成长机制与路径;另一方面通过树立班队德育工作典型、总结提升优秀班队团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能量消减,令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如何破解“五加二小于五,甚至等于零”的难题,武侯在这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潘虹:单靠学校的力量或教育系统内部的力量,难以提升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能否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相关社会力量,是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学校教育与自主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
为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促共进,在充分整合全区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资源的基础上,武侯区在全省首开先河,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武侯区家长学校总校”。家长学校总校定位为全区家长学校的指导机构、师资培训机构和资源平台,目前已在全区家长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切实提高了全区农村家长、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子水平,从而推动了区域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仅2014年,家长总校“百堂家教”送课活动就涵盖课程30余门,培训家长、学生、老师等达15000余人。“百堂家教”送教活动深受学校家长的欢迎,满意度达99.8%。
在德育特色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家校合作、沟通,让家长融入学校课程、管理之中,让家长及社会加深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增强德育特色的建设力量。龙江路小学分校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家校交流方式——“百家讲坛”。家长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兴趣特长自选课题。家长提供课堂主题及讲稿,学校进行筛选,最后由家长进入课堂为学生上课进行该特色课程的教学。“百家讲坛”成了学生融入社会、走向世界的窗口。锦官新城小学坚持每年在国庆日的升旗仪式中,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加,在庄严的仪式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武侯实验中学家校共建幸福“四个一”活动、棕北中学的家长行动团等都是将家长资源融入学校教育,丰富了教育内容,凸显了学校的教育特色。
:走进武侯,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两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一是学校的走廊和教室没有漫天的标语,二是没有不文明行为的检查和扣分等标识。那么,武侯学校是如何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价的呢?
潘虹: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受教育者不断自我完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它强调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育人功能。也正是因为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促使武侯教育评价在坚持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区域引领、学校突破、个性生长”。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的评价指导引领主要概括为“品行良好、身心健康、学业达标、情趣美好、实践能力合格”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我们都有一些具体思考,如身心健康主要由“身体强健、心理康健、精神雄健”三个维度构成。在学生发展评价价值取向确定后,支持和鼓励学校因校制宜的探索和建构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发展评价情况来看我们的教育政策和学校发展究竟怎么样。
责任编辑/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