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启迪思维的有效途径

2015-06-18杨浩

中学化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气体思维能力实验

杨浩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和辨证思维能力,迅速把握住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这样可以灵活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学生思维的机会,克服学生定势思维的习惯,形成多向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

思源于疑,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某些知识设置于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启发性和质疑性问题,使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对某些问题的思索,是激起学生欲望,激励创新精神的最积极因素。如学习过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之后,可启发学生从实验室制氧气、氢气的原理和装置入手,提出制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用什么方法收集、如何验满、如何检验所得的气体等问题,这样层层启发,使学生的知识自然的延伸,通过积极思维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学得活,掌握得牢。

二、强化实验功能

实验是化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好化学的媒介,化学实验的鲜明性、形象性、直观性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以实验现象的剖析为切入口,促进学生联系多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就进入了思维状态,产生了探根究底的强烈愿望,因此,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有独特的功能。

通过培养使学生“手、眼、脑”带进实验,以达到眼的观察,手的操作,脑的思维协调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内容上,通过恰当改革“出新”,以迎合学生心理,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思维。在方法上出奇,以奇入境,带来一种新异刺激,以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如在金属活动顺序教学中,为了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可补充:(1)将一小块钠放人硫酸铜溶液中,大多数学生会料到有红色的铜析出,但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2)将锌粒放入稀硝酸中,学生普通认为有氢气生成,然而放出的是红棕色气体,这些小“奇招”不仅纠正了学生认识的片面性,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理想和现实中,迸发出思维火花,在吃一惊之余,达到长一智的目的。

三、拓宽思维领域

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拓宽其思路,根据已有信息、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维。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大胆想象,灵活思考,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时要讲究提问方式和内容,尽量多提供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克服定势思维习惯,形成多向思维,为所学知识的广泛迁移,应用时触类旁通打下基础。

如在“怎样鉴别CO和CO2这两种气体”时,引导学生多方思考,集思广益,找到尽量多的方法,最后可归纳成(1)分别点燃两种气体,能燃烧且火焰呈蓝色的为CO,不能燃烧的为CO2;(2)分别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能使黑色固体变红色的是CO,无明显现象的为CO2;(3)分别将两种气体通人滴有石蕊的水中,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则原气体为CO2,不能变色的为CO;(4)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能出现浑浊的为CO2,不能出现浑浊的为CO。同时可将上述方法迁移至“怎样鉴别H2,CO2这两种气体”中去,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应变能力增强。

四、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仅可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会指导我们去获得新知识,从而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更为重要的是经历了这样的思维后,再遇到类似情景,思维的创造性就很容易展露出来。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诱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这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在家庭小实验中,可提出“如何利用家庭的日常用品来证明蜡烛成分中含有碳、氢元素?”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可提出“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还可采用哪些方法除掉?”学生有的查资料,有的请教家长,并想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给学生充分显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创新性思维,对这些各显神通的方法加以点评和表扬,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思维能力,熏陶了科学方法。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思维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对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对事物进行思维的过程,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收稿日期:2015-01-10)

猜你喜欢

气体思维能力实验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