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设疑拓展学生的思维

2015-06-18沈素芳等

中学化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电离实验情境

沈素芳等

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然而学生在课堂的思考中,受自身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课堂环境的影响,不能顺利地激活思维,提出心中的质疑,错过了正确引导的时机。设疑,作为教师引导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学生从原有的思维当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不再受自身思维的禁锢,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打开一扇门,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高中化学为载体,旨在浅谈课堂设疑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蕴含在情境中的疑问

情境,往往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探索知识的紧张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活泼、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进入对新知的学习中。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相关联的素材,使问题的创建与学生对情境所产生的质疑共鸣,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入到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之中。

比如在学习有关“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课堂情境:大家都养过小鱼,在使用家里的自来水的时候需要将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不然的话小鱼很容易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自来水是用什么来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什么物质?

疑问,与学生心中的质疑产生了共鸣,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自来水都是利用氯气进行消毒的,那么利用氯气消毒过的水对鱼的成长不利,顺利导入对新知的学习中,积极对氯水的成分和性质进行猜想,主动创建实验来进行验证,在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推理验证下,学生对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解决了为什么要用阳光晒一晒的问题,学生还知道了自来水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清洗鱼缸。情境的创建,使学生从中发现了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建了问题,完成了问题的解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蕴含在类比中的疑问

知识点间的类比,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达到“增效减负”的良好效果。化学中有许多对立或关联的概念,教师将其列举出来引导学生的类比,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想来创设问题,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从而就会积极对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完成问题的解决。

比如在学习有关“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前面化学平衡的思维来进行分析,从而降低学生的分析难度。

问题引导:大家写一下醋酸的电离方程式,思考升温、加水、加入醋酸钠固体对电离平衡产生的影响?

一说到平衡的影响,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想到了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想到了“勒夏特列原理”。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酸电离是吸热过程,得出了升温促进了醋酸的电离;加水使得溶液中各个离子的浓度都减小,学生联想到了“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压强的改变,从而得到了加水就相当于减压,促进了水的电离;加入醋酸钠后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大,平衡自然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抑制了醋酸的电离。通过这样的知识迁移,学生不仅完成了对问题的解决,对其它物质的影响也分析的非常透彻,从根本上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蕴含在实验中的疑问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验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可以进行“零距离”接触,实验仪器、操作和现象都是对学生一个正向的刺激,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积极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心的观察,调动原有的认知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拓展。

比如在学习有关“电解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对实验装置和操作进行细致的了解,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

问题引导:大家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其中的为什么?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延伸到了观察上,学生观察出在阴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在阳极上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利用实验进行检验发现黄绿色气体是氯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就会从整个装置进行思考,阴极连接了电源的负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可以在阴极得到电子,从而得出了阴极反应;氯离子在阳极失去了电子生成了氯气,从而得出了阳极反应。通过实验中问题的提出,对整个实验有了深刻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蕴含在讨论中的疑问

讨论,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然而讨论不是“放羊式”的,而是要能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脱离主题,并且在讨论中不断整合,吸收“百家之长”,学会“为我所用”,从而营造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比如在学习有关“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相互讨论中学会如何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以锻炼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

问题引导:大家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设计一个硫酸根检验的方案,小组内相互展示进行讨论?

根据相互之间的不同方案展开讨论。学生甲选择了氯化钡溶液来进行检验;学生乙马上提出这样会有碳酸根的干扰,应该像检验氯离子一样加入稀硝酸;学生丙却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其中的亚硫酸根会被氧化为硫酸根,从而产生了干扰,应该加入别的酸。在学生的相互讨论中,不断地进行否定、肯定,这样的反复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整个过程,最终确定了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案。通过这样的问题建立,促进了学生之间激烈的讨论,学生互动得出了更为严密的答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

五、蕴含在生活中的疑问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对熟悉的生活问题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造生活、优化生存环境,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化学与生活的切入口,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有关“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了解酸雨对人类生活造成的损害,激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从而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问题导入: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酸雨的危害与形成,利用星期日大家对附近的工厂进行调查,将自己的调查进行书面总结。

“开放型”的问题使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地对附近的工厂进行调查,在网上查阅相关的材料,整理一系列调查的项目,提前做周到的准备工作,使得学生的调查非常成功。学生还根据这次调查,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了分析,给工厂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问题建立,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环境的关注,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总之,设疑,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利用问题在学生的思维症结处开辟了一条路,促进了学生向前攀登的积极性,深层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深层的研究教辅材料,还要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状况,以确保“设疑”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自然切入,顺利与学生的思维相契合,使学生由“被动思考”变为“主动思考”,真正的学会学习。

(收稿日期:2015-03-10)

猜你喜欢

电离实验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以醋酸电离为例分析“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浅谈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