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数学算式引发的思考

2015-06-18卢金锐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一题小兔两地

卢金锐

在一次数学教研交流中,一位同事提出了一道数学题,题目是:比16少的数是(  ),就是这么一道其貌不扬的题目,却在同事们中引起了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这道题的答案是16-=15 .他们的根据是是一个数,那么比16少就要用减法,即:16-=15,也有人认为: 是一个比,是16的,因此正确答案是:16×(1-)=12,双方为此争执不下,那么他的正确答案是多少呢?在我看来,他们双方说的都很有道理,依据他们的理由,他们的解题方法都是合情合理的,因此,我觉得这两种解法都正确。当我们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时,所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不应当只有唯一的答案。讨论虽然结束了,我却对此题思考了很多。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通常用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去判断对与错,结果是禁锢了我们教师的思维,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养成了一种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思考的模式。

在课本里有这样一道题目:从小兔子的家门口走了50米经市中心广场再走90米到达小兔子的学校,还可从小兔子家门口走60米经某商场再走70米到达学校;请比较哪条路更近?

在做此题时,我尝试学生先思考交流,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好几个小组的答案是:60+70=130米,50+90=140米,130﹤140,因此小兔选商场这条路近。但某些学生仅凭观察就找到了答案:50比60少10米,而90比70多20米,因此小兔选商场这条路较近。更有一位同学仅用一个式子便说明了:50+70﹤50+90,因此小兔选商场这条路近。当他说出这个式子时,我对他的表现赞叹不已,同学们也对这位学生给予了掌声。这一道习题使他课上回答问题比以前更加积极、活跃,如此大的改变让我体会颇深。

还有一题“有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10小时后相遇。一列火车的速度是95千米每小时,另一列火车的速度是85千米每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此题就有多种解法。

分析1:先求两列火车分别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列火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1:一列火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95×5=475(千米)

另一列火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85×5=425(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75+425=900(千米)

综合算式:95×5+85×5=475+425=900(千米)

分析2:先求出两列火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2:两列火车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

95+85=18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0×5=900(千米)

综合算式:(95+85)×5=180×5=900(千米)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不仅使他们对行程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还使用“一题多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具有挑战自我的特性,用于表现自我,在课堂上进行一题多解式探讨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兴趣,学生便会真正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兴趣为感情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任何学生来说,只有感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习数学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构筑数学的知识和认知结构。最后,“一题多解”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转变教师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恪守陈规,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将此案例的多种解法转变成教师一人的讲解,无论你怎样讲,怎样去解出此题,一节数学课下来,整个课堂就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學生像个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结果一堂课死气沉沉,学生感觉不到兴趣,从而昏昏欲睡,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也同样可想而知。同样放手放给学生,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就有大不同。

(作者单位: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一题小兔两地
脚下较量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