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民族节日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2015-06-18裴艳超施晶晖
裴艳超 施晶晖
小学阶段民族节日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裴艳超施晶晖
摘要: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并且高效地利用当地地域特色实现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本文以本地区蒙古族节日文化为资源,开发蒙古族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蒙古族节日文化传承。
关键字:校本课程;民族节日;文化;小学阶段
一、校本课程的提出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此规定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发展。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的前提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本精神,积极并努力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在一定程上填充国家课程无法顾及的地方差异性和传承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不足。民族的节日文化体现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特别是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受到特别关注,民族地区的各校课程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下而上”地随之改变,不仅在比例上民族文化课程有所增加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趋于合理,新的民族课程体系以形成,即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和民族地区校本课程。为求达到多元文化良好发展的教育目标,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以多元民族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为着力点,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形式。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一)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改变单一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弊端,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部基本掌握着我国的课程决策权,显而易见的,集权式的课程管理存在很大弊端,灵活性不够。教学内容一直在追赶社会的发展,并不能契合各地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无法全方位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是被普遍认可的教育原则,现实的教育情境却并没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实施,统一的标准和存在差异的学生就必然成为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改变现状,弥补集权式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二)学生生理和心理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对知识积累还是思维方式培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阶段进行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各项素质都极为重要。对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满足与尊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在真实课堂情境中对节日文化的内涵融入,进行师生互动,初级阶段的学生会更加活跃在贴近自己生活的课程中,从而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根据情景变化对课程可以更好地加以修订。这种民主的开放课程体现了开发此课程的诸多优势和特色。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三)民族文化的日渐消陨。随着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普通话推广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冲击,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一些独具本地区特色的资源在逐渐消失,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以民族节日文化为例,笔者通过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本地区蒙古族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做调查发现,学生对本地区的民族节日知之甚少,教师也极少利用本民族的节日为资源进行教学,如此,民族的节日文化难以得到传承是必然的。民族节日是本民族地域性、承传性、稳定性的一大体现,节日的沿袭和前传后承,具有深厚、传统和久远的影响。以节日内容、节日文化内涵为资源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三、关于小学阶段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对策的思考
(一)健全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校本课程管理区别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校本课程幵发需要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组织内部成员都是平等的,拥有自由表达和发言的权利,是横向的组织管理,而不是纵向的行政管理。建立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各尽其责,合力打造有本校特色的以节日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
(二)建立教师共同体
教师要同外界分享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将对校本课程开发大有裨益。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线工作的教师们共同贡献智慧,一味的“孤军奋战”,这样会不利于校本课程的更好发展。具备开发愿望和能力教师之间加强引导、广泛交流与合作迫在眉睫。增强校与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三)教师进行在职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之一的体现者是教师,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担此重任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广大教师进行在职的校本课程开发必要的培训。进行专业培训使教师们更好地了解最前卫最科学的课程理论及相关的课程知识,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中来提高教师应掌握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对教师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课程质量以及社会的满意度都进一步的提升。
(四)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合理利用各种民族节日文化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蒙古族节日马奶节,牧民们在金秋八月收获的季节里,为了祝愿幸福安康、吉祥如意、人丁兴旺,所以以洁白的马奶作为节日的名字。象征着草原的兴旺,同时也唤起人们对马奶哺育的感激、尊敬之意。此节日也可以在校园中开展,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一起欢度节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节日的价值和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育意义。节日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具有相应的丰富性。
(五)构建形成性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服务的主体,实现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的途径是建立起促进学生和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念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构建形成性评价方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利支撑,并能够及时反馈该课程的实施状况,为进一步开发民族校本课程提供依据。
四、结语
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校本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是改变集中课程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建设特色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适合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理论建设。不同学校的自身条件和资源不一样,因此,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是不固定的。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基地,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为课程开发建设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给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能和专业成长的平台。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评价者,应该增强校本课程意识,有意识地提升和丰富自己的课程理论。具有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立对于每个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长远的影响。以本地区文化特色为出发点、落脚点和立足点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缺陷,树立拓宽学生视野和丰富学生精神视阈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任静.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蒙淑毅.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广西大化县民族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杨淑媛.民族节日文化的当代变异[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期总第124期).
[5]丁增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