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低视力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对策

2015-06-18王杨

文理导航 2015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对策

王杨

【摘 要】低视力不但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如因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不能很好地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技巧工作。本文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低视力;心理健康;对策

低视力和盲童的孩子,是一群非常不幸的儿童。他们的视力低下,白天室外光线明亮,却感觉晃眼,睁不开眼睛;夜间和光线暗的室内,看东西又不清楚;走路容易撞到东西,外出行动困难。低视力属于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低视力不但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如因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不能很好地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技巧工作。因此,纠正低视力儿童的状况受到了社会及家庭的普遍重视。但是现在大部分医生和家长,往往重视生理治疗,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治疗。

一、低视力儿童不健康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智力不够健康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这些都是个体从事正常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低视力儿童因为视力不正常,看东西不清晰,因此影响了健康的智力,尤其是观察力。他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不细致、不全面,当然也就不精确,甚至出现错误。所以,儿童特有的好奇心、探究性在他们身上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对客观事物抱有冷淡的态度,对周围现象缺乏兴趣。而这又使智力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受到影响。

2.缺乏稳定而快乐的情绪

低视力儿童在学校及家庭中游戏、学习时,时常表现出急躁情绪,若不成功就发脾气、摔东西、掀桌子。据统计,这种现象约占弱视儿童的30%(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往往不喜欢精细活动,甚至产生反感厌恶等消极情绪。

3.缺乏自信、果断、有恒、精益求精等优良的品质。

低视力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由于生理原因,必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要克服困难,必须有一定的意志。由于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不易逾越,他们即使做出了极大努力,有时效果仍不理想。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及恒心,以致做事马虎,虎头蛇尾,态度消极。

4.粗暴、孤僻、执拗、任性,不能调节自己的行动

低视力儿童不健康的心理还表现在性格上,特别是对待集体和自己的态度上,由于佩戴的低视力眼镜容易受到他人的嘲笑,故出现攻击性行为,久而久之,形成粗暴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孤僻性格。对待自己则表现为自卑或过分羞怯胆小。当然也就不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5.不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低视力儿童往往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他们更喜欢自言自语。交往少了,也就不善于交往了,当然,也就无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导致低视力儿童心理不健康的直接原因是低视力本身

首先,目前,眼疾致盲现象正逐渐向低龄儿童蔓延,而儿童主要是由于先天遗传性眼病造成低视力,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等等。但是,新生儿或婴幼儿的低视力早期很难被发现。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错过了最佳矫治的年龄阶段,遇到这种状况,家长往往无法面对,无从正确引导自己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他们从小就有了心理不健康。

其次是社会、公众的舆论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这类孩子,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异样的目光,会受到周围人的议论或嘲笑。如有人叫他们“瞎子”,孩子辨别是非、保护自我的能力弱,所以极易受到伤害。有的虽没有嘲笑,但当着孩子面议论,这也使低视力儿童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社会中,所以社会公众的舆论对孩子影响很大,这是造成孩子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

三、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和防治对策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紧紧联系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都能够影响人的心理,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心理上长期和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如过度焦虑、忧愁等情绪,会导致或加重生理上的异常或病态,有时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后果日益严重。

低视力儿童由于生理健康受到影响,所以易发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而心理不健康,又直接影响到低视力的矫治效果。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低视力儿童的不健康心理,又影响到今后智力的发展,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这些又是将来生活、工作所必须的,发展得不好将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要提高低视力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导致儿童弱视的先、后天因素,尽量地降低低视力发生率。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低视力患者在5岁前,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如通过视觉训练、助视器验配、使用及其他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自我照顾或独立生活能力等辅助训练来改善他们的视功能。而6岁以后治疗效果则要大打折扣。

2.学校要承担起协助矫治低视力儿童视力的任务,以提高矫治效果。由于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而家长不在身边,教师、保育员要共同协助治疗,对低视力儿童予以具体的关心、帮助,指导他们在校时认真完成医生规定的训练任务。

3.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使大家都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咨询,提高全面健康意识。

4.对心理不健康较明显的低视力儿童,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解除困境。

【参考文献】

[1]夏莹,张昕月.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陆桂芝,李响.影响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