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5-06-17张红艳
张红艳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实现品社(生)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品社;课堂;学生;生活化
结合对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与思考,教师只有让品社(生)的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应用课堂中的所学,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才是品社(生)高效课堂的最有效途径之所在。
一、开展品社(生)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开展品社(生)生活化课堂教学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切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与应用生活,单有知识而没有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或者光有实践没有理论做指导,都是不全面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很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开展品社(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开展品社(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
二、开展品社(生)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内涵
1.课前体验生活化
人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因而也是丰富多彩的。德国杰出的思想家胡塞尔指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需要。”要让学生对世界体验得深刻,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品社《同在蓝天下》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盲人贴鼻子的游戏,体会盲人的生活。课前体验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课中体验生活化
(1)引入话题生活化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课前体验,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激起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如,在教学《友爱是共同的》时,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玩具后,教师可作如下引入:“在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各自交换自己的玩具,分享大家对你的玩具的评价,老师也感到很高兴,那么,你都听见同学们对你的玩具怎样的评价?你的心情如何?”这样的引入,以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到自然。
(2)合作学习生活化
在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教师通过创设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如,在教学《同在蓝天下》时,学生在理解了弱势群体的处境后,教师可做如下引导:”面对这些弱势群体,社会各行各业都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手,唱响了一曲曲人间赞歌!”然后播放《爱的奉献》的音乐,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激起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的博爱!听完后,可让学生说说感受,这样如何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的合作问题就出来了,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种情感中如果让学生合作交流效果可想而知。既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感,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深化感悟生活化
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评价、反思等形式,深化道德认识,引导学生生活。如,执教一年级品生《认识好朋友》时,当学生与同学互相交朋友并夸夸对方的优点后,在深化感悟部分设计了“交友大联欢”“交友大转盘”和“交大朋友”三个活动。这三个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身边进行交朋友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了已有的认知体验,深化了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朋友的道德情感,体验了交友的喜悦,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目的。
(4)课后践行生活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由品社(生)的实践性决定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生活,有效地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例如,学完了《同在蓝天下》可以让学生开展一次向弱势群体献爱心的活动;学完了《交通海陆空》,可以让学生设想未来的交通工具;把行为认知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到生活中去实践,去深入体验,从而把活动引向纵深,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课堂是生活的一个缩写版。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实现品社(生)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桂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2]陈仁德.为有源头活水来:《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J].新教育,2013(12).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