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善思,优化科学课堂
2015-06-17陈卫荣
陈卫荣
摘 要:针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效率低下的状况,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得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尽最大限度掌握知识的效率,这与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等有着密切关联。现实中,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的状况,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求得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通过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等心理特征,而且思维非常积极、活跃,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爱刨根问底,很容易接受一些新鲜事物,我们从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入手,研究相应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具体实践措施如下。
1.利用“好奇”心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根据中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激励,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活跃成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题的内容中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例1:在学习《电生磁》这一节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如何由原来的磁体产生磁场转到电也能产生磁场,我在一个纸盒子里装上一个能通电的螺线管,并且演示给学生看,由学生来判断它和磁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就会产生疑问,那剩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2.利用“好问”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和尊重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并经常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2:在教学“溶液配制”这一部分内容时,从感冒时打吊针用的0.9%的生理盐水引入,然后设问:“假如你是配药师,现在有一医院正需100 kg这样的生理盐水,你能把它配出来吗?”学生回答:“用9 kg的氯化钠和91 kg的水即可配成。”教师进一步问:“你们谁能配制10 kg这样的药品?”由这样的问题入手学生能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地掌握概念,初步学会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3.利用“好胜”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争论,使他们能在争论中明理求知,并通过争论增强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
例3:在学了电的知识后,我问学生:“有一个6伏的蓄电池,正负极标志不清了,请同学来判别蓄电池的正负极。”学生在讨论中思维变得开阔、灵活。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确信自己有多种解题的能力时,就产生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活动的形式有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大块,课内活动有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实验操作等,课外活动有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社会实践、合作学习等。
三、通过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不仅使教师掌握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德义.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省苍山县教研室,2008.
[2]吕艳.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王军.怎样进行初中化学实效性教学[J].文理导航,2014(12).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