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2015-06-17丁彦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学语文课程教材

丁彦

一、课程整合势在必行

1.语文课程的学时越来越少,要求它担负的责任却越来越重

除了考试的高分之外,知识的渊博、谈吐的高雅、心态的阳光、人格的塑造、品德的锻造、情感的蕴藉,乃至国学的传承、人生的引领等,都成为人们对语文的期望。作为语文老师也确实应该给我们的孩子带来这些人生的珍宝。显然,再纠缠于应试和分数是非常愚蠢的,再纠缠于单篇教学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也是不明智的。

2.单篇、板块、专题及模块的学习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课程整合则是集团军作战

以单篇教学为主的课堂,充斥着雷同。比如散文单元,学完朱自清的《春》赏析其精妙语句,下节课再学老舍《济南的冬天》还是以赏析精句为主,两节课就有很大的重复。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像打游击一样,收获不会太大。在小小的一亩三分地上再怎么精耕细作也不可能收获满仓的粮食,但若是有沃野千顷,同样精耕细作的话,则一定能粮如山积。课程整合实行大单元教学,能无限地拓宽语文的广度和深度,将文章按内在的联系有机整合在一起集中研究学习,让学生在更高的位置看得更远、更全面、更细致、更客观。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游击队员,而是特战精英;老师也不再是游击队长,而是集团军司令。

3.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真正解放学生,培养能力,我们培养的不再是大学生,而是大师

课程整合迫使老师和学生抛弃小米加步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知识教学,而更注重阅读鉴赏的方法研究,不可能再字词句篇章的条分缕析,只能重视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验、去赏析、去探究,从而真正实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无限拓宽课堂的容量,真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篇文章都不再孤立,而是一个突破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将鲁迅的文章有机整合在一起,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鲁迅的一篇或几篇文章,收获的是整个鲁迅的一生,是鲁迅的整个思想。那时,我们培养的就不仅仅是三年后的大学生,而是十年后的文学大师、思想大师。

4.推动老师专业成长,使其成为教育家

我们一直都说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现在机会来了!无疑,课程整合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材整合就像庖丁解牛,绝对是个技术活!庖丁那种目无全牛的本事是建立在对牛的骨骼脉络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那样才能以无厚入有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要想做好课程整合,必须有两个前提,首先,要吃透课标精神,高度能上去,行动能下来,因为理论的高度要以实际的教学实践为支撑。其次,是精研教材,深挖核心能力点和育人点。只有做到这两点,整合教材才能真正做到实处,做到高效。没有对教材深入细致的挖掘,没有对教材高屋建瓴的把握和高超的驾驭水平,整合只能是云深不知处,只会适得其反。

二、课程整合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据此,我将目标一设定为: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和探究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引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地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据此,目标二设定为:

2.开发资源,优化组合,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据此,目标三设定为:

3.拓展视野,激发兴趣和潜能,创设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整合原则:以点破面

1.能力点

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类似的文章。

2.可比性

共性阅读和对比阅读,让学生跳出狭隘的小圈子,用更全面的眼光把握整体。

3.契合点

并不是整合的篇目越多越好,关键是找到教材间的契合点,进行有机组合。

四、课程整合的形式

1.以“专题”形式整合

鲁迅小说专题、老舍散文专题、汪曾祺散文专题、李白诗歌专题、苏辛豪放词专题,柳永清照婉约词专题等,一个专题,解读一个人物,汲取整个人生的智慧。

2.以“主题”为依据整合

以诗歌为例,登临咏史怀古诗专题、游子思乡行役诗专题、闺怨怀远送别诗专题、军旅边塞诗专题四大类诗歌专题基本可以涵盖诗词的主要类别。每个专题中精选几篇典型诗歌让学生去自主欣赏、探究、总结归纳,其余让学生自学赏析即可。剩余时间可开展诗歌朗诵会、专题报告会、诗歌鉴赏征文大赛、诗歌创作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以致用,激发兴趣,点燃激情,乐在其中。

主题整合与专题整合相结合,就像纪传体与编年体互相补充,方才完美。

3.整合方案举例

如果将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教材分主题的话,我尝试着分成了以下几类:家国、战争、青春、生命、人性、理性。

以家国主题举例:

《五人墓碑记》《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指南录后序》,引领学生领略从底层民众到王侯将相抗争的意义,学习他们舍生取义的豪情和为国捐躯的慷慨,从而通晓家国大义。

以战争为主题举例:

整合《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非攻》三篇文章为一课。《一个人的遭遇》从协约国、正义者、获胜者一方视角谈战争: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深受创伤的心灵。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从纳粹德国、战败者的视角谈战争:深重的悲哀、深重的灾难。再通过自读深化《安东尼日记》《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三篇文章,引领学生对战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止戈为武,铸剑为犁。《非攻》中“兼爱、非攻”的育人立意由此得以实现。

再如,以“理性之美”为主题,可以整合以下文章:

(1)解读自我:《相信未来》《我的四季》《我的五样》《我与地坛》《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我为什么而活》《陈情表》《项脊轩志》《报任安书》《劝学》。

(2)我与历史:《阿房宫赋》《寡人之于国也》《谏太宗十思疏》 《师说》。

(3)我与自然:《像山那样思考》《神的一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总之,教材整合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教材整合是老师的福音,是解放老师的先声。教材整合就像编写史书一样,整合的方式就像编写体例,无论是编年体、国别体还是纪传体,都有其缺陷所在,好在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弥补缺陷。研无止境,究无穷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祝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研路上越走越宽,笑口常开,阳光灿烂!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自学语文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