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寰宇共生共存的壮丽凯歌
2015-06-17周其伦
周其伦
每年春节前的那一段时间,凛冽的寒风和潮湿的阴冷都会多次袭扰重庆,常常给我的文学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困惑,但2015年的春节却让我有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兴奋点。在这年的2月,我拿到了一本寄自大东北的《辽河》第二期,眼前立马为之一亮,在这本先前我觉得并不太惹眼的文学刊物上,他们用扩版增张的超豪华呈现方式,倾力完整地为读者推出了一部长达13万字的科幻长篇小说《终极》,该作品所宣示的主题韵味和徐徐展开的艺术感染力,一下子就紧紧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并让我在读完以后思绪流连。
《辽河》是辽宁省营口市文联主办的一家公开发行的大型文学月刊,我最早对它的认识还是因为几件小事。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的作家宋长江先生有一篇小说刊发在这家刊物上,恰好那段时间我正在想方设法地寻找这位作者的小说作品研习阅读,以便我在为该作者写一篇整体的文学创作评论时有更为充分的回旋余地,于是,我就去图书馆找来读了。客观地说,《辽河》当时给我的感觉,可能就是因为其自身的地域特点和他们秉承的办刊宗旨吧,他们每期推出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在总体上来讲都不能算是特别好的,但这家刊物有一个特点让我特感欣慰,那就是他们涵盖的作者面之广、之多让我那一瞬间非常的吃惊。我仔细地阅读了那本刊物的作品,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该刊每期都会不遗余力地刊发大量文学新人的作品,这些元素都是让我很感动的。尽管这些作者的作品还不是那么老到成熟,但立意之真切、描写之鲜活,作者的文脉又来自于祖国的四面八方,因而阅读起来也就特别的亲和有血有肉。2014年3月底,居住在沈阳的秋泥先生通过我的博客找到了我,要我为《辽河》第5期即将刊发的一篇小说写一篇点评随作品刊发,我很高兴地完成了这个邀约,或许是他们觉得效果还不错吧,随即又叫我为该刊第六期上即将刊发的一篇小说写了一篇评论,这两篇点评文字都如期刊发在该刊上。我和《辽河》有了这样的一来二去,我就渐渐地对这家刊物更多地关注起来。
当我拿到《辽河》2015年的第二期时,重庆市江北区作协和二月文学社一帮人所策划的每月文学聚会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当即非常率性地把这本刊物推荐给参加这个文学活动的朋友们,并给大家详细阐释了我阅读这本刊物后的一些感悟。记得那天有不少的文学中人都对《辽河》能够以如此宏阔的气势,拿出这么多的版面来发表这样一部长篇,真的是有一种继往开来的气象。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说《终极》这部作品的文学质量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单是该刊能够以这样异常鲜见地形式隆重推出,这种雄浑壮阔的霸气已经就令很多同级别的文学刊物难望其项背了,我们真的应该去为他们的这一壮举拍手叫好。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的评论,我特地再去观摩一些具有科幻色彩的文学作品,我想我们还是要从理性的角度多多少少地去涉猎一些关涉科幻文学的基本知识。可能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认为,中国的科幻小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文学表象意义的科普读物,它主要所针对的领域是科学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的科幻小说从走进读者视野的那天开始,就包含着很多的人文情怀考量和主题意义层面的宣示。进入到20世纪的90年代之后,“救国”和“理想”这两个主题的撰写方式逐渐出现了分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将那群科幻文学作家划分成“全球化派作家”和“个人化派的作家”。也有人按照另一个分类方法,将这些作者划分成“相信科学、相信理性,能够统摄一切群体”和“不相信理性能统摄一切”的不同群体。进入到20世纪后,科幻色彩的文学作品已经分割为具有多向纬度上的文学意义。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不是、至少也不应该只是一种科普读物。它在横空出世的当即,就成为了一种充满文化内涵、充满意识形态、文化意味广义深刻的文学艺术作品。当我们在浅析了中国科幻文学沿革的各个时代特征以后,也就更能够引导我们去深刻细致地来分析中国科幻文学的特殊性了,也才能更为真切地展现我们东方民族在时代更替的重重压力下的顽强挣扎。
下面我们就要具体地说到《终极》了。《终极》是一部科幻色彩浓厚,充满着浩浩荡荡正能量的长篇小说,。当我们有了上面的一些理论梳理后,我们似乎就对这篇作品多了一些解读的路径。《终极》是辽宁省实力作家卢苏宁最新创作的,这部作品在其科幻意识浓墨重彩包裹下,用其营造的枝枝蔓蔓发散出来的艺术魅力,紧紧地扣住当下社会现实的人文本真做足文章,把一个情节脉络清晰、叙述婉转流畅、人物鲜活灵动、含义韵味悠长的动人故事讲述得风生水起蔚为壮观,为我们广大的读者奉献了一曲寰宇共生共存的壮丽凯歌。
卢苏宁在一个非常辽阔的场面上为我们拉开了神奇迷幻的帷幕:在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四通八达且无所不能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大潮汹涌而来,神秘的黑客侵蚀到很多国家的核心机密领域,黎媛和卫东这两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信息安全专家悉数登场。他们在和美国专家波特为代表的世界各国信息专家合作研究时,惊奇地发现了网络被黑客一次次袭扰的严峻事实,黑客突破了重重设置的隔离墙,在人们处心积虑的关防之地来去自由,如入无人之境。由黑客所衍伸出来的奇怪病毒EA危害之大,几欲到了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类生存的地步。这个黑客的密级之高,所涉及到的范围之广令所有的专家们叹为观止,后果非常严重。人类面临的危机也引起了世界的万分恐慌。在各国合力搜寻这个黑客和查杀这种病毒的过程中,中国专家锁定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高级研究员莫文宇和他患有自闭症的儿子莫铭,并在与他们的接触交谈中首次了解到外星人留下的数据包。为了尽快找到秘钥打开这个数据包,黎媛和卫东辗转伦敦、中国香港等地,多方与各色人等周旋,最后又只能回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莫文宇父子这个原点上来。令专家们更加惊讶不已的是,原来莫文宇就是协助外星人(水球人)登陆地球的始作俑者,这一事实让这两位最高级别的信息安全专家追悔莫及。更为让他们追悔莫及的是,正当他们快速返回,准备立即控制这对父子时,却发现莫家父子已经被来自水球的外星人邀请到了建立在广袤大洋深处的“海洋城堡”中。
莫家父子在海洋城堡里享受着由蓝、黄、红三种颜色的蛙人组成的水球人营垒中,蛙人给与莫家父子最高的礼遇和权利,同时莫文宇也在观察着水球人魔幻般的高科技成果以及非常发达的信息数据技术;莫铭则和水球人相处甚欢,玩得特别开心,一扫其自闭的病态。莫家父子还得知了外形酷似蛙群的水球人,也是因为一场灭顶灾难,在水球毁灭之际才不远200万光年来到地球上。这样的惊险经历让莫文宇暗暗动了恻隐之心,他想用自己的努力来说服地球上的人们,给这些来自遥远天体的蛙人们一块水下的立足之地。
水球蛙人非常真诚地承诺,他们所具有的非常高超的数据处理手段仅仅是为了寻求自己的生存之地,绝不会用来攻击地球上善良的人类,更不会毁灭地球。然而他们这些良善的想法,只能是水球人的一厢情愿。当莫家父子还在“海洋城堡”做客时,陆地上惊慌的各国信息安全专家蠢蠢欲动,他们的举动不仅让人类的为自己的生存环境感到不安,甚至还惊动了联合国的安理会,最后各理事国在反复研讨后一致同意组成联合国海军司令部。地球人集结了多艘航空母舰、大量的驱逐舰、巡洋舰游弋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中,意图搜寻和摧毁由水球人立足未稳且经营不久的“海洋城堡”,欲置这些外星入侵人于死地。
两个星球人之间即将爆发一场战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文宇思量着战事一开,必然会给地球人带来的不必要灾难,执意要水球人“先礼后兵”,由他引荐蛙人首领,去和地球海军的最高指挥官中国的马汉与海军的高级顾问黎媛谈判。傲慢与偏见让马汉面对这些外形渺小的蛙人非常狂傲,他不自量力地认为,这一定是外星人内心惧怕的表示。他执意要坚持联合国的决议,让渺小的水球人瞬间葬身海底。然而交战后,结果却出人意料。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其貌不扬的外星人,竟然有着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很快就依靠高科技占据了上风,并在地球人的航母舰群就要沉没海底,造成船毁人亡的关键时刻,又依靠高科技一举挽救了舰船将士们的生命。在这种严酷而惨烈的现实面前,马汉低下了高傲的头颅。随后,联合国15个理事国先后来到海洋城堡访问,地球人和水球人通过和平谈判,正式签署了共生共存的协议。从此,在这个广袤而辽阔的海洋上,因为有了水球人参与变得更加魅力无限,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多姿多彩……
我是用三天时间认真阅读完这部长篇科幻小说的。阅读完以后,我还特地回过头去读了白凤德先生写的该期刊物的卷首语。我注意到卷首语上白凤德先生的推介文章《科幻文学依然色彩斑斓》。在这篇文章中,白先生不吝赞美,写下如许的文字:当科技之火燃亮时代的火炬,整个时代便被镌刻上特有的徽章,成为时代专属的标志,进入其发展的历史。如蒸气机时代、电子时代、热核时代、互联网及信息时代等,如此众多的时代性标志,不胜枚举,让人目不暇接。科技发展与进步,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福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背景下所产生的科幻文学,沒有甘落其后,而是大行其道。科幻文学以超越现实的非合理想象,厚实的功底及多彩的笔触,为读者绘制出科幻想象的超大空间,寓意深远而色彩斑斓。
为了更为深刻地来感知《终极》这样一部科幻小说,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去了解了解这部小说的作者情况。卢苏宁,笔名苏宁,江苏宿迁人。1974年在江苏宿迁插队,1976年应征入伍。1981年后历任江苏省宿迁市广播电台记者,江苏宿迁日报社编辑,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部干事、电视台台长,辽宁营口开发区政府办科长、外宣办主任,辽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2005年卢苏宁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利益取舍》、《领导班子》、《起死回生》,电视剧剧本《半路兄弟》、《森林里的笛声》、《国际列车从这里通过》、《烽火少年》等等。其中《利益取舍》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优秀畅销图书,电影剧本《大雪留痕》荣获2012夏衍杯创意奖,《超越爱情》获得了辽宁首届电影剧本评选一等奖,电影剧本《数据包》荣获2012江苏钟山杯二等奖。粗粗一算,便可见其创作精力旺盛,硕果累累。
我仔细地留心了一下作者的创作简历,感觉到作者是一个对生活很有激情,而且多年笔耕不辍的率性汉子。我就在想,他是以何种超乎我们想象的生活体验来完成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的呢?通观作者的创作简历,我们多少能够感知到卢苏宁能够写出《终极》这样的科幻小说绝非偶然。作者有相当娴熟的文学艺术把控能力,文字的拿捏与结构的铺排都有不俗的表现,这是一。第二,“外星人来了”,这个人们时常热议的话题屡屡牵动着作者敏感而又多思的神经,这样作者就想通过彰显“外星人来了”这样的世间练达为主线,以科幻艺术的形式来架构出一部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亲和的笔触真切地记叙外星智慧生命所在的水星球被宇宙黑洞吞噬后,水星人辗转进入地球的复杂曲折的经历和过程。全面颠覆了以美国大片为代表的对外星人丑陋、凶残、暴虐的描述,塑造了水星人睿智、博大、文明的可爱形象,推导出科技发展必然促进人类文明程度提升的内在规律。我读了这部小说以后,真的是感觉到,作者在艺术探索中的这一突破,具有一种科幻文学上的里程碑意义;而且,在《终极》的篇章里,很多的章节和故事的转承启合都以现代科技成果为依托,展现出来的科幻场景、科幻物件及情节推演手段有始有终,如科普读物般的可信、如文学佳作般的耐读。我觉得《终极》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去品味去讴歌,那就是作者并没有单纯地把小说淹没在科幻的场域里,而是借助科幻这一艺术手段来揭示出一个更为宏阔更为壮观的主题,作者所讲述的故事和设置的情景,都理直气壮地在小说中传递出一种可贵的信息,那就是通过科幻这个载体来揭示出我们内心向往的人文理念,这样的执着艺术追求才更让我们心悦诚服叹为观止。
《终极》是卢苏宁在他文学创作跋涉路途中的一次成功标志,也是作者奉献给我们的一次完美艺术体验,更是为我们展现出来的一种韵味和旷达。我不知道别人阅读后是怎样去思考的,对于我而言,我觉得《终极》就是在我的眼前展示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壮美图景,我对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也对那些变幻莫测的高科技成果由衷钦佩,更为重要的是,我从《终极》中感受到一种辽阔寰宇里浩荡天成的正义,正是这种正义才给了寰宇间共生共存的一种自然伟力,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终极》所带给我们的全部意义,当然也是我读完后特别感怀的主要情由,我想这更是《辽河》能够突破36年不变的定律,倾尽一期之力全文刊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感谢卢苏宁,感谢《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