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圆肚葫芦
2015-06-17刘新叶
刘新叶
租住的四合院中有一棵老柿子树,树上挂着几十个葫芦。那是房东怕这棵老柿子树寂寞,花了一天时间给它梳妆打扮而成的。光秃秃的柿子树瞬间亮丽起来,葫芦随风摆动,叮叮当当奏响着美妙的音乐。
我喜欢在柿子树下看风景,看这些系着红丝线的葫芦在风中愉快地跳舞;我也喜欢闭着眼睛,感受着风。聆听风吹过柿子树的声音,任凭风通过葫芦,吹向我的任何一根神经,而我也在晃动的葫芦中仿佛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我的奶奶。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记得小时,奶奶常常是踩着节气的鼓点,将葫芦籽种在院子里那块巴掌大的豆腐田里。葫芦长势极快,没多久就似皮球一样鼓鼓地悬在架上。奶奶不动声色关注葫芦的长势,等葫芦再大一些,就胸有成竹地用麻绳和篮子给葫芦做底座。奶奶不准我用手去摸,怕葫芦受了惊吓,蔫巴了。
我受了冷落,感觉奶奶对葫芦的爱比我多,于是小脑袋里就一遍一遍地想着恶毒的情景:让享有贵宾待遇的葫芦受到惊吓蔫巴了;在葫芦上啃一排牙印,让奶奶不再喜欢它。
那时来找我玩耍的小伙伴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眼馋奶奶的葫芦,整天在葫芦架下歪着脑袋打转转,盯着葫芦说葫芦籽一定很好吃。于是有一天乘奶奶不在家时,几个伙伴一拍即合,蹑手蹑脚地行动了。一人把风,两人搬凳子,把离地面较近的篮子里两个大葫芦毫不犹豫地拽了下来。一个小伙伴用石头刚把葫芦砸开,几个分散的脑袋立即像磁铁一样吸在了一起,争抢着掏葫芦籽吃,连把风都忘记了。正吃得起劲时,身后冷不防一声炸雷:“我的葫芦,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们。”随即一个笤帚飞了过来。看到平时一向乐呵呵慢悠悠走路的小脚奶奶性情大变,我们吓得一溜烟没影了。后来才知道,我们摘下来的那两个大葫芦是奶奶用来留种的。
等葫芦藤干,叶子枯萎,葫芦就成熟了。奶奶喜滋滋地用剪刀小心地将葫芦蒂剪断,慢慢地把葫芦抱起来,然后整齐地码在院墙角晾晒。丰收的圆肚葫芦个个顶着葫芦藤,像一个个不倒翁,又像大肚的弥勒佛煞是可爱。这时奶奶更是寸步不离了,怕鸡把葫芦 “唣”了;怕小孩子不小心把葫芦踢坏了;怕太阳把葫芦晒爆了;又怕下雨把葫芦淋了,真是放在手里怕掉了,放在嘴里怕化了。葫芦事件发生后,我对葫芦的敌意没有了,并自报奋勇地充当了奶奶的小监工,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奶奶交给看护葫芦的任务。结果是整个院子都鸡飞狗跳,尘土飞扬。
葫芦除了留种,送邻居外,奶奶把其中的俊小伙,俏丫头们(左右对称的葫芦)从中轴一分为二的画线,然后用锯子小心翼翼地将葫芦从中间锯开,瓤掏出来,磨平边缘,这时葫芦的身份就变成瓢了。最后剩下的葫芦全被奶奶从三分之一靠上的地方开了小天窗(长方形,可以伸得进手),里面放上米、豆子和芝麻等,然后这些载负使命的葫芦就被钩子一个个高高地悬在屋梁上。
这些悬挂于屋梁上的葫芦那时是我的一大乐趣。因为我常乘奶奶不注意时,用木棍扒拉着葫芦底玩。有一天,我用木棍敲时,发现它发出“咚咚”好听的声音,而且每个葫芦发出的声响都不一样,声音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像音乐课里的音符。人们常说,不知道葫芦里卖得什么药。我也分不清这些悬挂的葫芦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于是就猜,还猜哪个葫芦被最先取下来。在猜葫芦的游戏中,有一个葫芦是永远都不会猜错的:里面装着花生、核桃、豆子还有酸枣。因为这个开小天窗的葫芦是奶奶专门为我做的,里面放着奶奶带我从地里和山上拣回来的“战利品”。小时候,每当我想吃葫芦里的东西时,就拽奶奶的大衣襟,看看葫芦,看看奶奶,然后看看奶奶,再看看葫芦。每当这个暗号一发出,奶奶就心会意领地把葫芦取下来,在煤火上放个小铁片,掏葫芦里的东西给我烤着吃。小铁片随着温度升高,豆子和玉米变戏法的就开始在小铁片上来回跳舞。“啪啪”响的同时,变身就开了花。我就端个小碗,坐在门槛上,一边看着我的小天窗葫芦,一边“嘎嘣嘎嘣”地嚼豆子吃。奶奶戴着老花镜在我旁边做针线活,我时不时地给奶奶嘴里塞一个。现在想起来那种感觉很幸福,很满足。奶奶取葫芦时转身的微笑也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在我把奶奶的留种葫芦偷摘后,奶奶曾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说我想让奶奶喜欢我多一些。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它们只是普通的葫芦,而我却是奶奶的宝葫芦。奶奶说不祈求我以后大福大贵,只是希望我长大了要宰相肚里能撑船,有葫芦的大肚精神,而且希望我一直都要像个大肚葫芦那样快快乐乐的生活一辈子。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如奶奶说得那样,大肚葫芦做了我人生的向导,遇事退让一步,微笑着前行。
后来,老屋新盖了,葫芦架也随着奶奶的老去慢慢地散了。而今天,在异乡的院子里,一架柿子树上的葫芦勾起了我长长的回忆。如今,我也像葫芦一样有了自己的孩子,在葫芦中感受着奶奶的温暖。我的孩子呢?他将来的葫芦在哪里?也许我应该为他种一棵葫芦,让他的记忆里能够有风、有雨,有葫芦架下的温暖和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