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励精图治的帝王亲手毁灭自己的帝国

2015-06-17毛键龙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明王朝汉文帝崇祯

毛键龙

让我们把历史的视角转移到1644年4月25日,在北京的景山,大明帝国的最后一位君王——崇祯皇帝自缢于一棵歪脖子树。后世的史学家给崇祯皇帝的谥号叫“思宗烈皇帝”,“思”是懷念、思念,“烈皇”是殉国的意思,完完全全是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可为什么这么一位在后人眼中拥有如此光辉形象的皇帝,却成为亡国之君呢?这样一位不动声色励精图治的年轻君王,又是怎样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上了家破国亡的不归路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从崇祯皇帝的人物性格中探寻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在崇祯的性格中有着这样几大缺陷:(1)自以为是、刻薄寡思;(2)不担责任;(3)容易感情用事,且极具感性化思维。

崇祯皇帝自幼读书,对历史上的那些圣君贤臣密切协作、共同创造丰功伟绩、建立盛世王朝是极为羡慕的,也想要在自己统治时期再现一次盛世之象。按照他自己的判断,君圣这个条件他已经基本具备——那确实是这样,和明朝的其他帝王相比,崇祯皇帝完全就是明君的形象,他一上位,迅速消除了魏忠贤“阉党”势力,扶持了东林党一帮正人君子,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皇帝应该节俭勤勉,崇祯皇帝完全符合这些标准。有一次大臣拍他马屁:“您是中兴之主,好比汉文帝。谁知弄得这位自以为是的皇帝很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顶多算得上是个二流皇帝,把自己比作汉文帝实在是贬低了他。还有一次,一辅臣提到唐太宗,崇祯皇帝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道闺门无须,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对于像唐宗宋祖一类的皇帝,崇祯皇帝确实没有太放在眼里,他立志是要做像尧舜那样的圣君贤主。

当1643年孙传庭战死潼关的消息传到大明朝堂时,崇祯皇帝把他的刻薄寡恩发挥到了极致。这样一位为朱家王朝战死的大臣,至少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吧,可是崇祯皇帝却认为孙传庭自己脱盔解甲潜逃了,所以,阵亡将军应有的恤典一概没有给予,作为大明王朝的统治者,伤透了大臣们的心。

崇祯皇帝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一概不予承担责任。溜肩膀、推卸责任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一贯作风是朝政中有大的失误,总是要由阁、部大员来承担责任。每当遇到猝不及防的重大危机的时候,他很少能想出沉着机敏的对应方案。能做到的大体是两类事情:(1)临时任命专责大臣,实际上是把重担往别人身上推;(2)严厉惩罚引发危机或是与危机有关的失误者,依次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并发泄自己的刻毒怨愤。他本人根本就缺乏统筹安排进行制度和改革的能力,又自以为是,从来为没有组织得力的领导班子做过周密的筹划,对各种破格使用的人才,他又很少认真进行周密考察,更谈不上长期培养。因而崇祯时期用人很多,用人途径极广,但真正有用的人才却没有几个。在他的17年的统治中,先后任用过整整50人为内阁大学士,人称“崇祯五十相”。在崇祯的17个年头里,朝廷中最重要的大臣像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交替更换。这样一位既勤劳又自以为精明的专制君主给这个帝国造成的伤害,远远要大过一个平庸、惰怠、无所事事的皇帝。

崇祯皇帝一生当中多次下过罪己诏,这严重羞辱了他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自尊本来是人性中的一种高贵气质,但在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和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力的双重腐蚀下,崇祯帝的这种自尊却化作了极度的狭隘和刻毒。在天下纷纷,政局打乱,几乎无法挽回颓势的形势下,他不得已下罪己诏承认错误,做了一番自我批评。但天性中的自尊和褊狭又使得他在向天下认“罪”的时候感到了无法排遣的耻辱、怨怼与沉痛,让他抑郁、愤懑、寝食难安。正因为如此,他在下罪己诏承认自己也有不足之后,难免要紧跟着一次肆虐的发泄,以便使脆弱的心灵恢复一点平衡。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崇祯皇帝用17年的时间,用他那符合儒家一切圣君标准的一系列行为来使得君臣离心同时丧失了和群臣最基本的信任共识,最终在风雨飘摇中大明王朝崩塌,崇祯也吊死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下,他到死都没明白正是自己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崩塌,临死前他留下血书:“朕误听文官言,致失天下,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最后还是把罪责推给了别人,把面子留给了自己。

悲呼!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明王朝汉文帝崇祯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篆司造周知册”
宝宝国学堂